分享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

 犇羴工作室 2022-08-04 发布于吉林

图片

图片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称“红鼻病”“坏死性鼻炎”“牛媾疫”,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只发生于牛,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疾病。

图片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临床表现为:上呼吸道及气管黏膜发炎、呼吸困难、流鼻液等,还可引起生殖道感染、结膜炎、脑膜炎、流产、乳腺炎等多种病型,因此,本病是一种由同一病原引起多病症的传染病。

病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学名为牛疱疹病毒Ⅰ型,属于疱疹病毒科、甲型疱疹病毒亚科、单纯疱病毒属的成员。只有一个血清型。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4℃条件下可存活30天;寒冷季节、相对湿度为90%时可存活30天;在温暖季节中,本病毒也能存活5~13天,-70℃保存的病毒可存活数年。在pH6~9下非常稳定,但在酸性环境(pH4.5~5.0)下极不稳定,对热敏感,56℃2分钟可灭活,常用的消毒剂可使其灭活。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感染牛,尤以肉牛较为多见,其次是奶牛,各种年龄及不同品种的牛均能感染发病。肉用牛群发病率可高达75%。其中以20~60日龄犊牛最易感,病死率较高。病牛和带毒牛为主要传染源,特别是隐性经过的种公牛危害性最大。常通过空气、飞沫、精液和接触性传播,病毒也可通过胎盘侵入胎儿引起流产。

本病毒可导致持续性感染,隐性带毒牛往往是最危险的传染源。本病秋、冬寒冷季节较易流行,特别是舍饲的大群牛,因过分拥挤密切接触而更易迅速传播。一般发病率为20%~100%,死亡率为1%~12%。3.临床特征自然感染潜伏期一般为4~6天。

图片

一、呼吸道型

呼吸道型表现为鼻气管炎,病情轻重不等,为本病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常见于较冷季节,常发生于长途运输或从牧地转入舍饲以后,近两年多发于冬季和初春季节。急性病例整个呼吸道受害,其次是消化道。病初高热达39.5~42℃,精神沉郁,拒食,有多量黏脓性鼻漏,鼻黏膜高度充血,有浅溃疡,鼻窦及鼻镜因组织高度发炎而称为“红鼻病”,或重者鼻黏膜坏死,称“坏死性鼻炎”。呼吸困难,呼气中常有臭味;呼吸加快、咳嗽、有结膜炎,有时可见带血腹泻;乳牛产奶量减少;多数病程达10天。

图片

图片

二、生殖道感染型

生殖道感染型又称'牛传染性脓疱性外阴-阴道炎''交合疹''牛媾疫'。可发生于母牛及公牛。母牛病初发热,沉郁,无食欲,尿频,有痛感。阴道发炎充血,有黏稠无臭的黏液性分泌物,黏膜出现白色病灶、脓疱或灰色坏死膜,公牛感染后生殖道黏膜充血,严重的病例发热,包皮肿胀及水肿,阴茎上发生脓疱,病程10~14天。精液带毒。

三、脑膜脑炎

脑膜脑炎型主要发生于4~6月龄犊牛。体温40℃以上,共济失调,沉郁,随后兴奋、惊厥,口吐白沫,角弓反张,磨牙。

四、结膜角膜炎型

结膜角膜炎表现结膜充血、水肿或坏死。角膜轻度浑浊,眼、鼻流浆液脓性分泌物,很少引起死亡。重症病例可于结膜形成灰黄色针头大的小脓疱。

图片

五、流产型

流产型一般多见于初产青年母牛妊娠期的任何阶段,也可发生于经产母牛。妊娠母牛感染后,可能于3~6周潜伏期后流产。流产常发生于妊娠的第5~8个月。本型多数是由于病毒在呼吸道黏膜增殖后形成了病毒血症,病毒经血液循环进入胎膜、胎儿所致,胎儿感染后7~10天死亡,再经一至数天排出体外。多无前期症状,胎衣常不滞留。

图片

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病理变化等方面的特点,可进行初步的诊断。要确诊本病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图片

防治方法

1.最重要的防控措施是严格检疫,防止引入传染源和带入病毒。

2.抗体阳性牛实际上就是本病的带毒者,因此具有本病病毒抗体的任何动物都应视为危险的传染源,应采取措施对其严格管理。

3.目前使用的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IBR),可用起到预防临诊发病的效果,但疫苗免疫不能阻止野毒感染,也不能阻止潜伏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4.因此,采用敏感的检测方法(如PCR技术)检出阳性牛并扑杀应该是目前根除本病的有效途径。

治疗方法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

1.发生本病时,应采取隔离、封锁、加强消毒等综合性措施。

2.发病后,在隔离病牛的基础上,可针对病情采用抗菌消炎,防止继发感染,以及以强心补液等对症治疗措施。

3.采取抗病毒、增强免疫力中药进行防治。

该文章部分内容摘录于牛病类症鉴别与诊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