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新用户0096fsbV 2022-08-04 发布于辽宁

牛郎织女的传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情故事之一,它出现很早。仲富兰先生认为:“'牵牛织女传说’的最初出现,涉及到上古天文历法及祀宗教。牵牛星与织女星在具有人格意态前首先是作为二星出现,按照上古神话系统发展规律,先从'星到神’,而后再从'神到人’……牵牛星被我们农耕的华夏民族祖先视为谷物神,织女则传说是天帝之女桑神,谷物神和桑蚕神都是我们这个农耕民族的先民极为看重的神”(仲富兰《节日里的中国》)

文学作品中最早出现“牵牛”“织女”记载的,是《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这时的牛郎织女还只是天上二颗被人格化了的星辰,看不出二者之间有任何情节。

到了汉代,牛郎织女的故事走入了民间,而且二人还有了塑像。“牵牛的拟人化最早可见东汉班固的《西都赋》:'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关于赋中的牵牛织女,李善《文选注》对汉宫阙疏曰:'昆明池有二石人,以像牵牛织女。’昆明池为西汉武帝元狩年间开凿,昆明池附近现存二石像,很可能西汉已制作了石人。这样,牵牛、织女在汉代已被拟人化。”(常建华《中国古代岁时节日》)另外,从宋人陈元靓所引曹植《九咏》注中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得一会同。”(《岁时广记》卷26)可见牵牛织女已经逐渐成为诗人表现爱恋和思念之苦的一种突出和常用的意象了。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南朝得到了完善,“真正将牛郎织女故事完善是在南朝时,民间传说中织女成为天帝之女,嫁到河西,但织女婚后消极怠工,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使牛郎织女一年相会一次。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是有现实基础的,是中国'男耕女织’生产生活方式的产物。”(陈玉新主编《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值得一提的是,牛郎织女故事在发展中又与董永的故事相互影响和交融。“在两个故事中,织女都还是神女,而牵牛则逐渐变成了和董永一样的凡人。这实际上是受到了当时流传的董永故事的影响。人们认为人间孝子董永配得上神女,神女在最初的传说中也叫'织女’。仿照于此,后来人们也就把'牵牛’从天上'拉下来’而变成了人间的牛郎。明清时期,人们讲牛郎织女的传说,往往只说牛郎是人间的小伙子,而忘了天上的'牵牛’,织女也不是奉了天帝之命,而是私自下凡与牛郎成婚,而阻碍他们婚姻的人也由天帝变成了王母娘娘。”(赵运涛《符号里的中国》)

应该说,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显然脱胎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在董永的故事中,天上的织女共有七位,年纪最小的成了董永的妻子。宋代以后,有关董永的文学作品包括话本、小说、戏剧等,也都将董永与七仙女视为一对,从而避免了与牛郎织女故事的冲突。当然,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虽与牛郎织女的故事很像也极易混淆,但二者最大的不同就是故事的结局——牛郎织女至少每年还可以在七夕这天通过鹊桥相会,而董永与七仙女则是别后无法再见了。从这个结局上讲,七夕,我们纪念的应该是牛郎织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