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物一品·第八十三期」红木家具-灯挂椅 

 灯下悦读 2022-08-04 发布于广东

一、灯挂椅简介

灯挂椅是一种历史很悠久的中国椅式家具,五代时期已经出现。明代灯挂椅的造型整体感觉是挺拔向上,简洁清秀,这是明代家居造型的特点,是明代家具的代表作。灯挂椅是靠背椅的一种款式,其搭脑两端挑出,因其造型好似南方挂在灶壁上用以承托油灯灯盏的竹制灯挂而得名。灯挂椅是明代最为普及的椅子样式。

业内有句俗话:十清不抵一明。相比明式家具的含蓄内敛,清式家具由于雕刻元素较多,表达方式比较直白,故而欣赏的门槛比明式家具要略低一些。以灯挂椅为例,我们讲讲明式家具的细节。

明代家具样式几近百款,但无论达官显贵,还是文人雅士,甚至一般的平常百姓,其家庭中都会有几件灯挂椅。朴素的灯挂椅以其不喧不躁的姿态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精品遍地的明代成为最普及的椅子类型。

二、灯挂椅特点

明代灯挂椅的基本特点是:圆腿居多,搭脑向两侧挑出,整体简洁,只做局部装饰。有的在背板上嵌一小块玉,或者嵌石、嵌木,或者雕一简练的图案。座面下大都用牙条或券口予以装饰。四边的枨子有单枨有双枨,有的用“步步高”式(即前枨低,两侧枨次之,后枨最高),落地枨下一般都用牙条。两后腿有侧脚和收分。明代灯挂椅的造型整体感觉是挺拔向上,简洁清秀,这是明代家居造型的特点,可以说是明代家具的代表作。

椅子的脚不是直脚落地,而是由上到下斜向外开,不管是正面还是侧面,都是斜开。业内叫做侧分,四腿八叉。这点如今算是基础知识了,没有侧分的明式椅子几乎没人要。至于其原因,原理——视觉误差,稳重。类似这种上小下大的构件处理在明式家具里还有很多。同理,我们看灯挂椅,还会觉得靠背板上窄下宽、腿上细下粗。

在今天,如果一把椅子的仿制能把这三点处理好了,那么在形制上,就可以认为它是及格的了。

另外,靠背板的处理。除了上文所说的椅子的靠背板上窄下宽之外,在靠背板还做的处理方式是,由上部到下部慢慢变厚。

还有靠背的线条。这个椅子的靠背边缘起阳线处理,这根阳线的处理方式是,由下至上慢慢变细,直至搭脑收尾。

三、灯挂椅历史故事

对中国椅子的最早描述的就是灯挂设计。一幅出自公元338年敦虐洞窟283号的画中显示一位打坐的和尚跪坐在一张高靠背椅上,椅子的轭形靠背平直,扶手下有实心面板编织座位。

灯挂椅在许多宋代绘画中有描述。在宋墓中发现有微缩模型,在河北巨鹿一所房屋出土了真正的椅子,那座房屋在1108年被淹没。虽然在1190年去世的金代阎德元墓中发现微型木制四出头官帽椅,在这个时候灯挂椅在日常生活中似乎比官帽椅更常见。后来,官帽椅更受欢迎,而且在现存的明末清初的家具中,官帽椅比灯挂椅更多。这明显增多的官帽椅并不一走意味着建造了更多的官帽椅。这只是更有可能地表明,官帽椅的结构更结实、更坚固,足以经受若干世纪的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