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渡段施工作业指导书

 善德苑 2022-08-04 发布于山东

1、适用范围

适用于过渡段施工。

2、作业准备

⑴熟悉图纸,明确过渡段设计类型,并实地进行施工调查。

⑵进行场地清理和地基处理,并进行测量放线,准确放出过渡段施工范围。

⑶配置足够的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准备足够的过渡段施工用填料。

3、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3.1 一般规定

⑴在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路堤与路堑的连接按设计要求施工过渡段。

⑵桥台和横向结构物基坑的回填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

⑶过渡段范围的原地面处理应符合地基处理的有关规定。

,最,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路拱坡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积水现象。

⑸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应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⑹过渡段地基采用打入桩、挤密桩等加固时,宜先进行打入桩、挤密桩

等施工,再进行桥涵桩基施工。

⑺过渡段排水要求

①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

②过渡段台背回填料表面应按设计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渗入。

③过渡段台背与回填料之间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防排水层。

④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与相邻路堤填料之间的反滤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⑤过渡段坡脚两侧、路堤底部的纵横向排水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⑻过渡段路堤两侧防护砌体的施工应在地基和路堤变形稳定后进行。宜与相邻路堤的防护砌体施工相互协调。

3.2 施工方法及工艺

3.2.1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

3.2.1.1 施工方法

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

过渡段施工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措施,作出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和相应的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制度,并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完善的施工工艺及处理措施。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在拌和站集中拌和,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重型碾压设备及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

在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2.0m 15 厘米,碾压遍数通过工艺实验确定。

3.2.1.2施工工艺

路桥过渡段断面示意图

图片

⑴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

⑵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并使K30≥60MPa/m。

⑶在桥台及挡墙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

⑷路桥过渡段桥台锥体填筑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施工。

⑸水泥级配碎石过渡段与路基填筑的相应部位同步施工。路桥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见下页:

图片

3.2.1.3施工要点

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⑴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

⑵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

⑶在桥台及挡墙基础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

⑷过渡段路基应与其连接的路堤为同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其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⑸各个特殊路桥过渡段台阶处必须沿台阶进行横向碾压。

3.1.1.2 注意事项

⑴路桥过渡段施工前,排干桥台基坑内积水,基坑地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者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

⑵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厚 0.15m 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渗水墙底部设软式透水管,将渗流水横向排出路基外。

⑶路桥过渡段每层填筑均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施作,控制好级配碎石的配合及填料厚度,填筑层均设人字横向排水坡。

⑷台背后 2m 范围内禁止大型振动机械驶入,避免其对桥台造成挤压。

3.2.2 路堤、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

3.2.2.1 施工方法

⑴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⑵涵洞顶部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应符合施工指大型压路机碾压时,不得影响结构物的稳定。

⑶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 1m 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⑷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 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3.2.2.1 施工工艺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示意图

图片


⑴施工前,做好横向结构物两侧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路堑地段做好结构物基坑边坡整型。

⑵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并使 K30≥60

MPa/m。

⑶在横向结构物两侧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两端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但应分别对称分层填筑,防止由于不对称填筑造成对横向结构物的扰动。

⑷路堤轨底距结构物顶垂直距离小于 1.5 时,采取两次过渡方式,水泥AB 组填料回填过渡段与路堤之间倒梯形部位,压实标准与路堤相同。

⑸结构物顶的填料与结构物两侧 2m 范围内的水泥级配碎石同时采用小型振动机碾压成型。

⑹每层混合料施工完毕后需按要求进行养护。


施工工艺框图如下

3.2.2.1 施工要点

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⑴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2m 以内及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

3.2.2.2 注意事项

⑴横向结构物两侧必须对称填筑,在填筑过程中注意作好防排水工作, 每层均应做好横向人字坡和纵向排水。

⑵基坑底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者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

⑶水泥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 2h 内使用完毕。

⑷路堑地段回填片石混凝土时,应做好基坑边坡防护,防止发生意外。

3.2.3 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3.2.3.1 施工方法

⑴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应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路堤与路堑连接处,顺原地面纵向挖1:2 的坡面,坡面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m 左右,开挖部分填筑要求同路堤。

⑵过渡段的填筑施工应与相邻路堤同步进行。

⑶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施工方法应符合《铁路客运专线路基

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3.2.3.1 施工工艺

路堤与土质路堑过渡段示意图


⑴施工前,做好路堤和路堑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路堤填料的冲刷。

⑵人工配合机械处理路堤基底和路堑表层并按设计要求人工开挖台阶。

⑶过渡段本体分层填筑、分区分层碾压。

⑷基床表层水泥级配碎石填筑。

施工工艺框图:

3.2.3.1 施工要点

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⑴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

⑵靠近台阶部位的级配碎石,压实机械必须进行横向碾压,确保压实质量。

3.2.3.2 注意事项

⑴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靠近堤堑结合处,沿堑坡边缘进行横向碾压。

⑵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 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 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⑶每层施工过程中必须按设计要求做好防排水措施。

3.2.4 半挖半填路基过渡段

3.2.4.1 施工方法

⑴陡坡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为保证路基横向刚度及避免横向差异沉降, 应按下图施工横向过渡段。

半填半挖路基基床示意图

⑵半挖半填路基和不同岩土组合路基施工时应按以下方法进行。

①路堑土方施工由机械开挖为主,人工负责按设计要求开挖连接处台阶。

②路堑弃碴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施工,路堤分层填筑采用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填料,推土机摊铺、人工配合平地机精细平整,振动碾压密实。

③路堤路堑排水及防护工程紧跟填筑作业施工,采用人工挂线砌筑,保证路基基床不受雨水冲刷。

3.2.4.1 施工工艺

⑴人工配合机械进行路堑开挖及边坡整型,并根据路堑开挖高度随时施工临时排水沟。

⑵路基基床底清理整型并碾压至设计要求,随后人工开挖连接台阶。

4%行基床表层施工。

⑷紧跟路基填筑砌筑防护、排水工程。施工工艺框图如下:

3.2.4.1 施工要点

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①挖除换填地基土底部以下为土质路基时应进行冲击压实;存在软弱地层时应进行稳定、变形分析。

②挖除换填地基土的底部应设向外倾斜 4%的横向排水坡。

③台阶连接处采取沿台阶纵向碾压,大型机械不方便施工处采用小型振动机施工。

3.2.4.2 注意事项

⑴路基排水和防护紧跟路基填筑进行,防止雨水冲刷。

⑵分层填筑过程中按设计要求做好路基横坡方便表层排水。

⑶路堑防护应紧跟路堑开挖进行。

3.2.4 路堑与隧道过渡段

⑴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与隧道连接地段,应按设计要求设置过渡段。

⑵过渡段应采用渐变厚度的混凝土或掺入适量水泥的级配碎石填筑。

3.3 、过渡段施工技术措施

过渡段施工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措施,作出详细的技术交底和相应的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制度,并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完善的施工工艺及处理措施。

3.3.1 各类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3.3.2 质量控制措施:

⑴过渡段路堤的填筑工艺应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

⑵过渡段采用的填料种类及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级配碎石选料标准应满足材料的规格、材质和级配的有关规定。

⑶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⑷过渡段靠近桥台、涵洞等建筑物的部位分层填筑,采用小型振动压实机具碾压。

⑸各种试验、检测设备应计量检定合格。测试数据应真实可靠,充分反映现场实际情况。

⑹严格按现场碾压试验确定的工艺、方法施工,不得违规。

⑺从事试验、检测技术人员具有上岗证,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

4、过渡段施工控制及质量检测

4.1 施工控制

⑴层厚控制

对压路机碾压部位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15~20cm。在桥台背部及横向结构物墙身的左中右用红油漆标出分层松铺厚度和填层序号。

⑵填料平整及均匀性控制

基床表层以下部分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靠近结构物人工配合进行局部处理,确保层厚及拌合料均匀。表层与区间表层作为一整体施工。

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

非绿化区边坡压实采用夯实设备进行边坡压实,对于设计有绿化要求的坡面采用人工夯拍与种植植被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过渡段与路堤、路堑边坡连接处顺接采用人工挂线精细顺接,过渡段本体填筑局部不利于机械操作地段也采用人工挂线精细刷坡。

4.2 质量检测标准

⑴过渡段基底处理

①过渡段基底处理应按设计要求与桥台、横向结构物、相邻路堤的基底处理同时进行,路堤高度H<3.0m的路堤,原地面处理应符合有关规定。H>3.0m K30≥60 MPa/m。

检验数量:每个过渡段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3 点,其中:

1m 1 1 K30 ,2m 1 1 点。

规定的试验的方法检验。②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按设计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开挖坡面的纵向坡度及台阶开挖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个过渡段抽样检验3 点。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⑵过渡段基坑回填检测

2 组。

检验方法:在浇筑地点抽样成型混凝土试件进行标准养护,并进行28d

抗压强度试验。

②基坑采用碎石回填时,应分层回填,并采用小型振动机械压实,其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个基坑抽样检验2 点。检验方法:灌砂或灌水法试验。

③基坑回填顶面高程的允许偏差为±50mm。检验数量:每个基坑抽样检验2 点。

检验方法:水准仪测量。

⑶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检测

①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粒径、级配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2000m3 1 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针状、片状颗粒含量、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

检验方法:在料场抽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在每层的填筑过程中目测检查

级配有无明显变化。

②级配碎石中掺入水泥的品种、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00t 为一批,当不200t 1 组。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进行有关项目的试验。

③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的压实质量应采用地基系数K30 、动态变形模量Evd 和孔隙率n 三项指标控制。

检验数量: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孔隙率n 3 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1m 1 1 30cm 抽样检验动态变形模量Evd3 1 点必须靠近桥台或横向结构物边缘处;每填高约

60cm 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Evd2 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2m 1 1 点。按抽样数量的20%平行检验动态变形模量Evd 和孔隙率2 K30 检验。

及有关试验方法的规定检测。

④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检验数量: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

⑤填料应分层压实。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时,,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单位确认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应平整无积水现象。

6 处2 处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⑥级配碎石中水泥掺加剂量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 0~+1.0%

90cm 3 1 处检验方法:滴定法检测。

⑦过渡段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过渡段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1

中线至边缘距离

0,+50mm

每过渡段抽样检验 3 点

尺量

2

宽度

不小于设计值

每过渡段每检测层抽样检验 2 点

尺量

3

横坡

±0.5%

每过渡段抽样检验2断面

坡度尺量

4

平整度

不大于 15mm

每过渡段抽样检验 5 点

2.5m 长直尺量测

5

边坡坡率(偏陡量)

3%设计值

每过渡段每侧抽样检验 6

坡度尺量

⑧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表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1

纵向填筑长度

不小于设计值

每层抽样检验 3 点,左、

中、右各 1 点

尺量

2

纵向填筑坡度

不大于设计值

每层抽样检验 3 点,左、

中、右各 1 点

尺量计算

⑷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土检测

①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基床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压实质量应符合本设计要求。基床底层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基床以下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3 点; 基床底层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3 点。

检验方法: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规定的试验的方法检验。

③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检验数量: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

④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相邻路基及锥体填土与过渡段级配碎石间应符合D15<4d85 的要求。

检验数量:每个过渡段检验1 组。检验方法:筛分试验。

⑤过渡段两侧填土横坡、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⑸基床表层以下填料过渡段填层

①填料填筑过渡段填料的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填料填筑过渡段填料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填料应分层压实。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35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0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单位确认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应平整无积水现象。

6 处2 处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④填料填筑过渡段填筑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⑹过渡段路基填筑压实度标准应符合过渡段路基填筑压实度标准的规定。

5、劳动组织

5.1 、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5.2 、施工人员应结合试验段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每个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表

1 人

技术主管

1 人

专兼职安全员

1 人

3 人

指挥卸土人员

3 人

技术、质检、测量及试验人员

6 人

机械工、普工

10 人

6、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稳定土拌和设备。

7、材料要求

⑴过渡段填料应符合设计文件和验标的要求。

⑵过渡段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0.5mm 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要确保筛选并

5%2h 内使用完毕。

⑷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试验鉴定,使其能够确保路堤各相应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8、安全及环保要求

⑴从事爆破、电力、高处起重等特种作业人员,各种机械的操作人员及

机动车驾驶人员,必须经劳动部门专业培训和考试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准独立操作。

⑵施工现场设立安全标志。危险地区必须悬挂“危险”或者“禁止通行”

“严禁烟火”等标志,夜间设红灯示警。

⑶机械安装时基础必须稳固,吊装机械臂下不得站人,操作时,机械臂距架空线要符合安全规定;

⑷保证机械设备视其工作性质、性能的不同搭设防尘、防雨、防砸、防噪音工棚等装置,机械设备附近设标志牌、规则牌。

必要时进行洒水。

⑹施工前做好施工场地内的临时排水系统并确保畅通。工地废水排放前先经沉淀池沉淀,并采取必要的净化措施处理后方可排放。特别应避免浆液对地下水源及周围环境的污染。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