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从熊十力、叔本华的孤往精神谈起

 经史博物馆 2022-08-04 发布于河北

熊十力

“凡有志根本学术者,当有孤往精神。”这是中国的思想家熊十力所说。

“要么是孤独,要么就是庸俗。”这是西方的思想家叔本华所说。

这两位思想家都对孤独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将孤往精神和孤独寂寞视为探索世界本真的必要元素。

叔本华

李恕谷是清初的一位著名学者,著有《小学基业》、《大学辩业》、《论学》、《周易专注》、《恕谷后集》等书,被成为“颜李学派”的代表人物。

可是,熊十力读他的书,大起不快之感,因为李恕谷的文字终究说不到根本处,就像熊十力所称:“说他坏,不好说得;说他不坏,亦不好说得。其人驰骛声气,自以为念念在宏学,不得不如此。”

熊十力承认李恕谷很聪明,可以与明末清初另一位大学者王夫之(世人称其为船山先生)相比。可是再看看二人的学问,李恕谷实在是差劲。

看王夫之的书,熊十力 “总觉其惇大笃实,与天地相似,无可非议。他有时自承其短,而吾并不觉他之短。”

熊十力又从影响力方面将二人相比较,称:“百余年后,船山精神毕竟流注人间。”“而恕谷之所以传,乃附其师习斋以行耳。若其书,则不见得有可传处。”

王夫之、李恕谷,二人聪明等同,在世时的声望也相差不多,而且都在宏学,可是,为什么结果竟然如此不同?

熊十力法眼在天,洞穿其秘密——只在是否有孤往精神。

王夫之早年曾积极参加反清起义,后来隐居,摒弃外务,专心著书立说,在孤往中探究宇宙人生大道。而李恕谷则广泛结纳官僚名士,往来于繁华之地,虽然也在著书立说,但着眼点不免总在枝枝叶叶上。按照熊十力的说法就是:“恕谷忍不住寂寞,往来京邑,扬誉公卿名流间,自荒所业。外托于宏学,其中实伏有驰骛声气之邪欲而不自觉。日记虽作许多恳切修省语,只是在枝节处留神,其大本未清,慧眼人不难于其全书中照察之也。”

整体而言,在一般人看来,李恕谷是个大人物,可是与王夫之相比,“只是太小,所以不能如船山之孤往。”

王夫之

这里面实际上涉及到一个古往今来评价学术品质和学术价值的标准。谁的价值更高,不在于当时的声誉,关键还要看本人及其作品的价值。

而在所有的价值当中,能探究到万物背后之本质或规律的学者,岂是那些只看到事物表层或中层之学者所能相比?

而想要探究更深层的规律和真理,探究被一层层假象所掩盖的事物本质,一颗浮躁的心或者一个常在应酬中度日子的态度,岂能做到?

所以,熊十力强调:“凡有志根本学术者,当有孤往精神。”

在这一点上,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与熊十力的看法非常一致。他曾说:“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爱好程度同他的思想平庸以及智力贫乏的程度成正比。”这句话可以和熊十力评价李恕谷的话相对应。

叔本华

对于孤独与独处,叔本华有很多传世的名言,例如:


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是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

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就不爱自由,因为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是真正自由的。

一个具有深远和高贵思想的人不应该允许自己的精神思想完全被私人琐事和低级烦恼所占据,以致无法进行深远、高贵的思考,因为这样做确实是“为了生活而毁坏了生活的目的”。

真正伟大的思想者,就像雄鹰一样,把自己的巢穴建筑在孤独的高处。


这些话皆可以启发我们。

当然,很多人是耐不住孤独的,而孤独和独处也并不都是好的。对此,叔本华曾建议:


如果你因为发现人类社会是如此的不尽如意,而感到自己更加适合遁入孤独,那么你就是一个不能长期忍受孤独的沉闷压抑的人,尤其在你年轻的时候。对此,我建议你养成这样的习惯:把部分孤独带入社会交往中,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孤独,不要立即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要太过在意别人所说的话;勿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是道德还是才智上;对于他人的看法,应加强锻炼自己无动于衷的冷漠态度和感觉---这是培养值得称道的宽容品质的一个最切实可靠的方法。假如,你做到了这些,那么即使你生活在众人当中,也不会与他人有过多的联系和将往:你和他们的关系将是纯粹客观的。这一预防措施将使你与社会保持必要的距离,不至于离得太近,而且也能保护你与社会保持必要的距离。


叔本华的这些话可供我们参考。

笔者的建议是:

我们应该理解孤往精神和孤独的重要性,但也不必刻意追求,而应多感受其中蕴含的力量和趣味(每个人都免不了会有孤独和独处做事的时刻)。

作为学者,当你真正领略到思想和学问的价值和乐趣并长期致力于此时,你已不自觉地拥有了很多孤独而内心丰满的时光,你将是幸福而有智慧的人。

而这样的孤独和孤往精神,并不会妨碍你与他人自然的相处(哪怕很少的几个知音),只要你不贪恋那些外在的繁华即可(真正得道者不应如此)。

正像熊十力、叔本华,在他们产生伟大作品的过程中,固然有很多的孤独,但也必然都有与他人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正因为如此,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都成为人类哲学史上充满生机而又熠熠生辉的杰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