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的强大,就算对手(方)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是倒在对手的剑下,也 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亮剑精神,是我们国家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看过《亮剑》的朋友,对以上这段话,肯定很熟悉。没错,这段话,在《亮剑》中多次出现,被反复提及。成为电视剧的主体精神和内核,让人心胸为之振奋。这两天佩洛西蹿台,有血性有骨气的中华儿女,纷纷要求亮剑。我解放军部队,在台海也进行了实弹军演,亮出了剑锋,打出了军魂,相信党和政府,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交代。 台海军演的高明之处,让我想到了《亮剑》中的大孤镇之争。当时李云龙发动平安县战斗,让多方部队卷入了此次战斗,这其中就包括了楚云飞的358团。楚云飞一石二鸟,在相助李云龙队部阻击日军的同时,自己也派兵趁势占领了大孤镇。将敌后根据地,分割开来。这也是他的高明之处,他知道抗日战争结束,国共两党终有一战,所以提前打算,在敌后根据地插进去了一根钉子。这根钉子,将在未来的战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楚云飞打得如意算盘,李云龙也不是傻子。他是如何从楚云飞的手里将大孤镇夺了回来呢?当时国共双方共同抗日,虽然时有小摩擦,但大方向上还是一致对外。谁也不想得个制造摩擦事件的罪名。李云龙虽然是个看似张飞性格的人,其实粗中有细。他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想了个不费一兵一卒,一枪一炮的妙计。以演戏的名义,将部队拉到了大孤镇周围,并设立关卡,不准人随意进出大孤镇。 这样一来,楚云飞的部队就成了瓮中之鳖,进不来,也出不去。这还不要紧,最为致命的是粮食补给。没了粮食,可是要命的。这一招,果然有用。李云龙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让楚云飞的部队主动自觉退出大孤镇。若他们听话,就留给他们一条生路。若他们反抗的话,也有了消灭他们的理由。总之,无论是战是和,主动权都在李云龙这里。这样尴尬的境地下,楚云飞果然没有了办法,只好灰溜溜主动撤走了部队。李云龙用智慧和脑子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高明的战法。想想现在的台海军演,是不是很像《亮剑》中的这一幕? 话题有点扯远了,回到正题上。看过《亮剑》电视剧的朋友,都知道李云龙在电视剧中为两个人流过眼泪,一个是秀芹,一个是和尚。秀芹是他的新婚妻子,没享受过一天快乐,就被他炸死了,他心中有愧,所以坐在秀芹的坟头哭了起来。其实在原著中,秀芹之死,李云龙根本没哭。作者也没有大篇幅描写李云龙的心境,而是一笔扫过。 和尚之死,也让李云龙难以接受。和尚本来是去送信的,结果把命给丢了。作为李云龙身边的警卫员,和尚不但武功高强,而且救过李云龙的性命,所以听闻和尚被山猫子给杀了。李云龙宁愿受处分,也要为之报仇,灭了黑云寨。在电视剧中,李云龙哭了。在原著中,李云龙更甚。听闻和尚之死,也是沉默了十多分钟。接着哭泣,嚎啕大哭,进而喷了一口血,真情流露,令人为之动容。 说实话,《亮剑》真的很深刻,也很公正。它不为胜利者歌功颂德,也不为失败者恶意抹黑,公平公正,站在时代和历史的角度,辩证看待,这才是这部小说的魅力所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