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外话—— 毛遂,一位普通门客,凭借自信和胆识,自荐出使楚国促成了楚赵联合,化解危机,为国立下大功,得到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之美誉。记忆是选择性的:人们只记住了毛遂使楚之辉煌,却忘得了他的个人悲剧。 毛遂不辱使命回到赵国后,平原君深愧自己当时看不起毛遂,就极力夸赞他,一口一个毛先生,待为上宾。到了第二年,燕军派大将军粟腹领兵大举进犯赵国。平原君没看清楚毛遂的才华,特别是在统率千军方面的才华,便力举毛遂统帅大军前去御敌。结果昌都一战,赵军被燕军杀得片甲不留,毛遂一败涂地后羞愤万分,自刎身亡。 从寂寂无闻到辉煌一时,从自荐到自刎,毛遂用一年左右光景上演了个人的悲喜剧,也让我们在唏嘘不已后深刻地理解一个道理:专业的事要由专业的人做。毛遂毫无疑问是个杰出的外交人才,有舌战群儒之勇气和智慧,却根本不是一个带兵拒敌的将帅。平原君摆不正毛遂的位置不要紧,要紧的是毛遂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他若懂得在下画的猫头鹰之道,夜间该出时出,建功立业;白昼该伏时伏,伏到大家都找不到,多好! 这是局部处理,供好友参考斧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