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棋人棋事:上海广东路文明雅集棋馆

 邓扬威 2022-08-04 发布于广东

近读老胡随笔《数着残棋江月晓,一声长啸海山秋》,发现了其中一点与广东围棋有关的线索。文中道:“上海茶馆棋座由来已久,至清末民国期间则更趋兴旺,这是由于各地棋手逐渐云集上海所造成的。清末民初,棋手们大扺集会于南市乐圃廊玉液清和松风楼等处。后来外地名手越来越多,又因军阀混战,政局常有变动,华界感到不太安全,便以租界为护身符,广东路的“文明雅集”遂成为过沪名手摆擂登龙之处。该处楼面宽阔,轩窗临街,登楼入室,便有茶水送到,围棋之外,还有象棋……从午后至昏黑方散。”很明显,这里不但写到“文明雅集”棋馆位于广东路,同时还写到了热爱围棋的两个名人:张静江、张澹如兄弟。上图为晚清至民初期间的画报《图画日报》中报道的“文明雅集”棋馆,下图为该期画报的扉页。两页之美术创作大概出自同一人,从技法分析:描绘的笔法传统,且十分娴熟;从透视上分析,则是摒弃了国画传统惯用的散点透视,采用西洋画法的焦点透视了。

先说说张静江。张不但是业余围棋高手,且是孙中山宣称的“革命圣人”,元老地位无人能比。北伐期间,他曾任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坐镇广州,蒋介石则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挥师北伐。1922年夏,广东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电召全国革命同志到广州协助平叛。张静江立马劝蒋介石前往广州,鞍前马后跟随孙40余天。1923年,张静江因腿疼在家养病,孙中山特推荐留德名医李其芳为其治疗。1924年,孙中山决意采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推荐张静江为主席团成员。不久筹建黄埔军校,孙中山准备任命程潜为校长,张静江却极力推荐蒋介石,使其当上了黄埔军校校长。图为张静江故居,两侧是孙中山题写的一副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抱柱对联为同治及光绪皇帝老师翁同龢所写: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再说说张澹如。与其兄相比他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他的作为是在经商和围棋上。他曾为南浔四巨富之一,在江浙香港等均有产业。他能成为棋界后台,当然不仅因财力雄厚,而且他还有哥哥张静江作为政治背景。张澹如棋力很高,落子迅捷,不加思索,高部道平初来时让他三子,后减至二子。他在棋界交游极广,对高手及知名人士常送津贴资助生活,使之潜心棋艺。他还创办围棋组织,邀新老棋手会弈,并设对局费,由账房逐日登记,按月分发,使棋客有一定收益,水平得以迅速提高。他还广收日本棋谱,提倡中国棋手研究新法。他常邀请和接待日本高手来访,支付旅费和酬金,促进中日围棋交流。例如1929年濑越宪作、桥本宇太郎访问上海就是由张澹如接待,并安排与中国棋手对局的。当段、张二氏声势鼎盛时,南北知名棋客不入段门即入张门。段、张二氏,实际上形成了两大围棋活动中心。上图为张澹如致兄张静江的手书。下图为民国8年出版的《中日围棋对局》,刊登了中日名手高步道平,长滨彦八,本因坊秀哉,张澹如,吴祥麐,范楚卿,姜鸣皋,唐善初,顾水如,潘郎东,张静江等人的对局棋谱。


从在下搜集到的有关记载里,并没有直接介绍張靜江、張澹如兄弟是否在“文明雅集”棋馆出没,或参与其中的活动的介绍,但是联想到二人——特别是张澹如先生对围棋的热情,包括棋友的聚会雅集也好,迎来送往也好,支持赞助也好,张家兄弟对广东路上的“文明雅集”棋馆的交集,从推理上完全可以说是成立的,当然,与上次在下发出的“棋人棋事:广东围棋两宗疑案”一样,这同样属于推断,是没有定论之事。此外,还有一个疑问:来往沪上的围棋高手里面,有没有广东藉的一些棋手呢?估计也是有的——试想一下,既然是棋友,既然这个棋馆就设立在老广们会徒生亲切感的广东路上,那么没有道理是不来这里看看,兼会会当地棋友的。当然,这同样是推断,故此还是列入围棋疑案里,待有更多历史资料后再揭晓,或说再盖棺定论吧。(部分图片:网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