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棋人棋事:黄逢春活在学生心中

 邓扬威 2022-08-04 发布于广东

古今中外,人都是现实的,因此不约而同地选择厚生薄死。在华夏,即便最终归宿在号称“事死如生”,规划极精密建造极奢华大陵中的唐宗宋祖们,与其在生时坐拥万里江山相比,所占者也只算九牛一毛。如是,绝大部分驾鹤西归者一如羁绊他们的前尘往事,都将随无声飞逝的岁月如烟消散,乃至影踪全无。只有个别不同凡响者,能够长留人们心中——譬如日前由红棉围棋创始人斋叔冯国华先生在广州发起座谈(冯国华、黄妙玲、李东、钟家辉、莫伟明、李文斌、严庆华、麦友恒、李茂勤、邓扬威等出席),并拟编辑制作画册纪念的黄逢春老师。黄老师的地位虽然普通,但作为广州围棋的先驱人物,优秀的围棋教育和推广者之一,却不时闪耀出人性的光辉,其毅力,其善举更是不断惠及后人,故时常被大家回忆,传颂。也因此,虽然数十年过去了,但黄老师的音容笑貌仍然鲜活,仍然活在棋友,尤其是他的学生的心中。图一为1963年时的黄逢春(在下略加艺术处理)。



黄老师是广州市36中的普通老师。图一,图二,黄老师在辅导学生下围棋,图三,1962年10月黄老师带领广州少儿围棋队往北京参加全国第一届少年儿童围棋赛。照片左起分别是黄小虹、赵翰梅、容洵美、黄老师、闵毅、容定行、莫汉昌、古辛才、陈志刚。图四,在流花俱乐部召开的广州市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曾生市长为工作出色的黄老师颁奖。图五,黄老师和他的同事及学生们合影,图五的放大图由莫伟明先生标注了姓名,可以看出当中不少人都是广州围棋乃至广东围棋界响当当的人物,乃至中流砥柱。下面,本文特意摘录黄老师部分学生怀念恩师的心里话,让大家看看黄老师是如何活在大家的心中的。

黄老师的学生黄妙玲说:“我有一次下课的时候看到有个老师在讲围棋,我跑过去听,结果一下子就着迷了。当时黄老师就是我们围棋班的老师。他是三十六中的老师,为了提高广州的整体围棋水平,他不惜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跑到好几个学校免费辅导,他自制棋盘和棋子给我们讲棋,还经常把我们这些尖子生带到家里练习,我的棋艺能提高得这么快也是多得他,正是在他的教导下,我拿到了广州市的冠军。”“黄老师是我的恩师!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我。因为他看上了我,认为我有围棋方面的才华,劝说我学习围棋,原来我的意愿是学打乒乓球呢。黄老师慧眼识人,不但发现和栽培了我,还发现和培养了吴肇毅九段,苏耀国九段。”

黄老师的学生冯国华说:“黄老师不单止是我的围棋老师,同时还是很多人的围棋老师。这些人包括围棋国际裁判梁权威老师,研发出早期电脑围棋软件并荣获10次世界冠军的中山大学教授陈志行!我认为黄老师是道德品质的一个模范。黄老师其实不单在围棋方面有才华,各方面都有才华,比如他随口就可以讲《东周列国志》,随口可背唐诗宋词,他的象棋也十分厉害,他还有很多金句,譬如学围棋的孩子不变坏等等。黄老师不但竭力推广围棋,而且还自己动手,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棋具。感恩黄老师成就了今天的我,我很希望大家能够合力出一本画册以怀念敬爱的黄老师!我永远怀念黄老师,以做他的好学生为荣!”

黄老师的学生陈志行说:“1960夏,在一次参加广州市教工象棋赛时,象棋赛场旁边有一群小孩在下围棋。我与带队的黄逢春老师攀谈后对围棋产生强烈兴趣,于是放弃象棋,把大部分的业余时间投入到围棋中去。六十年代动乱期间停课,我有更多时间学围棋,有时也到黄老师家里下棋。棋艺日益精进。“图一为陈志行教授,图二为陈教授的著作。


黄老师的学生莫伟明说:“黄老师生平热爱棋艺,他是民国时期在香港跟一个福建商人学的围棋。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他在广州市为推广普及围棋活动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突出贡献,是广州围棋界的先驱。”“在陈毅元帅倡导下,广州于1962年创办广州(业余)围棋学校,1964年创办广州市围棋协会,孙乐宜副市长任主席,黄老师任副主席。孙副市长积极从北京等地邀请高手来穗执教。市体委等有关单位采取得力措施,黄逢春、邓荷农等多位老师积极努力,使围棋活动在广州得到普及开展和水平提高。””我这一生有点遗憾的事情,就是辜负了黄老师的期望——他非常用心地教过我围棋,可惜我更多的时间用于其他方面的研究,围棋方面投入时间较少,故水平十分有限。图一为莫伟明先生,图二是当年倡导广州大力发展围棋的陈毅元帅。

黄老师的学生麦友恒说:“黄老师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师母去世后,家里的一些由师母摆设的东西他多年来都不挪动,以视作师母某种形式的存在,纪念已经离去的师母。黄老师的家,经常是推广围棋,教育学生的场地。黄老师教育学生,完全是一种公益行为,据我所知是不收费的。”图为麦友恒先生。

黄老师所心仪,研究并全副身心加以推广的围棋已经在广州开枝散叶,他的许多学生已经继承了他的衣钵,继续在广州推广围棋,譬如图中的围棋老师严庆华就是冯国华学生——也即是黄老师的徒孙了。老师说:“很赞同为我的老师冯国华的老师黄逢春出一本纪念册,一则纪念黄老师教棋育人的光辉事迹,另一方面为开拓广州围棋事业的先驱们留下一段历史!”图一为严庆华老师。图二是黄妙玲老师为围棋爱好者讲课——继承黄老师衣钵的她,现在可以说是桃李遍天下了!换言之,黄逢春老师则是徒子徒孙遍天下了!

除了座谈会,人们还用多种方式怀念黄老师,包括报纸报道,编写“美篇”,留言跟帖,也包括冯国华先生拟编辑出版的纪念册等。本节所用截图,就是两篇怀念黄逢春的报刊文章。黄老师的学生白绳举,则赋诗《念恩师》:“启动羊城烂柯篇,康乐智能惠百千。逢承国运兴隆至,春日棋坛喜相连。功在弈园辛劳日,不计名利执教鞭。可有桃李忆雨露,没齿不忘念恩师。诗中充满了师生情谊以及学生对恩师的深切怀念。在黄老师学生莫伟明先生所撰写的美篇中,黄老师的学生则纷纷跟帖:黄老师的学生卢洁钰说:“我姐弟妹都是36中学生,我家就在36中学所在地旧宝华街尾,黄老师与我家人好相熟,文章提到的教围棋,珠算的道具,是我母亲及各姐妹帮忙制造,黄老师知我母是车缝师傅,就拿来棉毡,边带,按他要求按尺寸打格,用边带缝上分格,一絲不苟,另用毡布粘上棉花车上剪圆,分黑,白棋子,挂墙上教学。黄老师为贯彻围棋传承,孜孜不倦,耗尽一生精力,给我们留下美好印象。黄老师的学生亚旋哥说:“我是36中学生,当年也受黄逢春老师指点学过围棋,也参加国庆大典遊行以围棋盘作道具排出“36中”字模。黄逢春老师亲切样子今天仍清晰在脑。黄老师的学生小玲说:“我是广州市36中68届学生,虽然我不懂下围棋,但黄老师当时是教围棋的,对黄老师的印象颇深,拜读文章对黄老师有更深的尊敬与爱戴。

虽资料有限,但管中窥豹,在黄老师上述学生的口中我们仍然知道地位普通,着装普通,身材同样普通的黄老师其实骨子里很不普通。而他最不普通的一点,就是具有高尚的师德!毫无疑问,在师德滑坡的当下,纪念黄老师能够让更多为人师表的教育工作者,包括围棋教师们提供启示,重新审视师德,学习师德,追求高尚的师德,如是对每一所学校或相关教育培训机构的校风、学风建设,对增强师生情谊,最终是对每一个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健康成长都有重要意义!图为年轻时英姿勃发的黄逢春老师。愿我们心中的黄老师永远年轻、帅气、与我们同在!(供图:莫伟明、冯国华、卢翠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