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年 前供销社卖过的老物件,有的已成为古董,你家还在用吗?

 春泥2018 2022-08-04 发布于天津

图片

图片

供销社,一代农村人温暖的回忆。
在计划经济时期,供销社是老百姓添置东西的“唯一渠道”,种类齐全的商品,不可或缺的市场份额,俨然成为了老一辈农村人的“购物天堂”。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岁月的流逝,那个曾关乎几亿中国农民生计的供销社,正在慢慢淡出历史的舞台。
下面这些供销社卖过的老物件,见过一半正常,全见过是真的老了!

01.虎头牌手电筒

图片

小时候,每个人家里都有一支这样的手电筒。
它不仅是大人夜间照亮的工具,还是小孩们十分痴迷地“玩具”。
图片

他们经常会趁着家长不注意,拿着手电筒窜出家门。
或在手电筒前蒙一块红布,对着夜空晃来晃去;或夜里把光柱照到脸上,摆出奇怪的姿势扮鬼吓人;或在漆黑的庭院一起往天上照,比谁的光柱高……

图片

作为第一个现代化随身照明的工具,尽管已经被很多人弃用,但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里,都或多或少地留有它的影子。

02.大花布

图片

在二人转和东北小品中,这样的大花布屡见不鲜。
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花纹、栩栩如生的花卉图案,不仅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东北人民的一种精神象征,而且装点了过去人民单调的生活。
此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在现在看起来“土气”的图案,其实是由当时国内的高级设计师设计的。
图片
据了解,这份渊源包括江浙地区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审美演化,以及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可一点儿都不土。
所以,大花布不仅仅是一种常见的民间图案,而且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渊源。

03.老式肥皂

图片

在近代,人们习惯性地将肥皂称为“胰子”。
但严格来讲,胰子和传统意义上的肥皂并不是同一件东西,胰子是指一种用猪胰脏为主要材料,再混合其他原料制成的洗涤用品,而香皂是指由西方传入的一种增加了碱的复合去油工具。
这便是一些地区把肥皂称为“洋碱”的原因。

图片

而除了肥皂本身,它的包装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据了解,抗战时期沦陷区的仁人志士为了反抗日本军国主义的压迫,时常联合当地的民族企业家制作一些具有影射意义的肥皂包装盒来进行抗争。
“苏武牧羊”、“岳母刺字”,都是那时肥皂盒上经常能看到的造型。
图片
此外,以前的老式肥皂大多是黄色的,经常会用着用着出现很多裂痕,掉下来很多渣渣,这时人们便会找来丝袜把残渣套起来,捏成小块继续用。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式各样的洗护用品层出不穷,功效分类更是细致入微。
但这也意味着里面的化学成分也比较多,对比之下,肥皂可能会略胜一筹。

04.彩绘瓷器肥皂盒、塑料肥皂盒

图片

有肥皂的地方,一定会有肥皂盒。
它的渊源可以上溯到清代晚期,那时,不论是皇宫贵族还是寻常百姓,几乎都会用一种彩绘的瓷器用来装肥皂。
但瓷皂盒并不是我们的“本地货”,而是从西方引进到中国的一种工具。

图片


那时,为了激发人们的购买欲,他们通常会在盒身画上简易的花鸟画,或者加上四个底座,增强沥水的效果。
不过归根结底,肥皂盒的主要功能还是装肥皂。
随着70年代塑料肥皂盒的问世,瓷器肥皂盒便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05.推剪理发刀

图片

操天下头等大事,理人世万缕青丝。
一把推剪,一把梳子,理发师傅们在理发时神情专注,如同在雕刻艺术品一样。
上个世纪50年代,理发师被称“剃头匠”,又称“游走的美容师”。
那时剃头匠还不像现在成行成市,一是因为这项技艺“传里不传外”的传统,导致掌握这门手艺的人屈指可数。

图片


二是其独特的营业模式,为了招揽更多的客源,他们通常要挑着一个剃头担四处游走,担子一头拴着一张长凳,一头担着一个木匣,里面放着布、推剪、胡刷和一些零钞。
不过改革开放以后,剃头匠变成了理发师,推剪也被款式新颖的理发用具代替。
但每一把老旧的推剪,都记录着一个老手艺人的故事,残存着历史的光影。

06.篦子梳

图片

篦子又称篦栉,是一种凝结着中国智慧的梳头发工具。
他的两侧分布着密而薄的篦齿,中间则由一节从中劈开的两节柱子固定,长得很像梳子。
但与梳理妆发的梳子相比,篦子则起到了比梳理更重要的作用:清洁。
过去各地区水源分布不均,再加上人们的卫生意识不足,两天洗一次头都是极其奢侈的行为。
图片
所以日积月累,头上便会滋生出虱子等寄生虫。
而通过这种特制的梳头工具,便可以把虱子以及虫卵一扫而光。
在以前,篦子是女子陪嫁的必需品。
每当村里有女子出嫁,其母亲便会买来一把崭新的篦子,并用一块红布严严实实地包好,放在嫁妆的最底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虱子这种曾经很常见的生物逐渐消失,篦子也随之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现如今,通过对材料的重新改良,篦子又被一些养生会馆赋予了新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舒缓经络。

07.铁架玻璃镜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图片

这是过去家里常见的铁架玻璃镜,极其复杂扭曲的纹路,不仅能让它稳稳站立,而且从现代审美的角度考量,依旧很有美感。
但对于一些有强迫症的人来说,看到这个造型估计会引起不适。
不知道您小时候是否偷偷掰过这个镜子腿呢?

08.立体画刮胡刀

图片

通体铝制的材质,形态各异的立体画。
相信有不少人小时候都偷用过大人的这把剃须刀,那时剃须泡沫还不太流行,大多都是用香皂水。
可即便这样,洁面效果一点也不输现在的电动产品。

09.小鱼暖水袋

图片

这是过去80年代常用的取暖物件,胶皮材质,上面还有很多纹理,一是为了隔热防止烫伤,二是为了防滑,效果和电热毯差不多,还不干燥。

10.玻璃艺术品

图片

这种玻璃摆件,估计每个人家里都用过。
如果仔细观察,有的摆件会加进去一些花花绿绿的塑料,看得见,却摸不着。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该不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了。

11.搪瓷盆、搪瓷缸

图片

搪瓷缸、搪瓷盆在过去是抢手货,也是“奢侈品”。
一是因为瓷器制品易碎,木制碗不太耐用,二是过去的工艺有限,生产速度并不像今天这般“迅猛”。
因此,特别耐摔,以及看起来“白净”的搪瓷制品一经问世,就成为了时代的“新宠”。
图片
周围或印上时代性的标语,或印上单位的得奖说明。
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一定程度上,这些物品也承担了宣传的重任。
不过由于后来不锈钢和新型材料的出现,市面上便再难看到它的身影。

12.铁饭盒

图片

但凡使用过铁饭盒的人,估计总有一种用它装饭“更好吃”的错觉。
那个年代乡道还都是土路,一旦遇上下雨天,父母便会早早起床,给上学的孩子准备午饭。
小小的铝制铁盒,承载着老一辈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也承载着我们再也回不去的旧时光!

13.老式水龙头

图片

水龙头主要用来节水。
从老式铸铁工艺到不锈钢单控,再到现在常见的感应式水龙头。
它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比现在市面上的手机差。
不知道下面这种水龙头,又有多少人见过呢?

14.口琴

图片

口琴起源于中国的传统乐器——笙。
因此,这种长相酷似西方的乐器,源头其实在中国。
对于热爱音乐的人来说,口风琴是公认的较为简单的乐器,只需稍加训练,就可以熟练演奏出一首精彩的曲子。

图片


因其独立的音调,在一些权威的音乐会上,却极少看到它的身影。
不过,对于早年的文艺青年群体来说,却是他们的必需品。
伴随着阵阵袭来的海风吹上一曲。
实在太浪漫。

15.牛皮纸绳

图片

当年的月饼、砂糖、点心基本上都会用上这种包装,后来就被各式各样的塑料制品给代替了。

16.头油

图片

油是用在头发上的一种精油。
过去人们爱美,每次洗完头,都会倒上一点水抹在头发上,头发立马变得柔顺光泽。
只不过随着现如今各种洗护用品的更新迭代,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对于80、90后来说,记忆中的那方柜台有“永远卖不完”的商品,有随时去都能遇见的熟人,有再也忘不掉的温暖记忆。
到了长大之后才发现,之所以这么觉得,是因为自己认知有限,个头太矮。
如今,供销社早已成为过去。
而零售这个在以往高门槛的行业,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迸发出了崭新的生机。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供销社仅2018年一整年,就达到了5.9万亿的销售额。
在你的印象中,以前的供销社还卖过哪些东西?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