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南行记|荔波小七孔

 倚竹斋 2022-08-04 发布于浙江

每天待在同一个地方,做着同一件事,你会以为那就是全世界,不再追寻,不再拥有。你得离开你的世界一阵子,去遇见世界的另一面。这一站,荔波小七孔。在宽仅1公里、长12公里的狭长幽谷里,集洞、林、湖、瀑、石、水多种景观于一体,玲珑秀丽,令游客耳目常新,有“超级盆景”的美誉。

 卧龙潭,喀斯特暗河——卧龙河的出水口。一下车,走没多远,就看到一条高近40米,宽20余米的大瀑布飞流直下,形成一张天然水帘。暗河从崖底涌出,潭面上不见踪影,只有坝上雪崩似的瀑布,坝下川流不息的水,才感到卧龙河水在潭底涌动。潭边怪石林立,古木森森,四周高山耸立,水潭犹如地底深渊,湛蓝清澈,岸上的山峰,绿树,竹林倒映潭中,色彩斑斓绚丽,置身其间犹如画中游。

 鸳鸯湖,因湖中有两棵并排参天的大树而得名。这是一组高原喀斯特湖泊,由两个大湖,四个小湖串联组成的一个奇妙水网。湖泊最深处达38米,湖岸嶙峋,犬牙交错,浓荫围匝,湖水如茵。绿岛点缀其间,港汊交错,水面迂回交合,宛若水上迷宫。狭窄处如水上林荫巷道,开阔处似水上森林巨窗。大多数人慕名来小七孔景区,无不到鸳鸯湖,到鸳鸯湖无不荡舟。我们一行人自然也不例外,大家自由组合,分坐几只小船。划船入内仔细看去,这里千百株树木,全都植根于水中的顽石上,又透过顽石扎根于水底的河床。水中有石,石上有树,树立水中,相偎相依,令人叹为观止。湖水碧绿,在不同的地段因从树丛中射入的光线变化,形成了一幅幅绝妙的画图。

 翠谷瀑布。群山苍翠欲滴,田野郁郁葱葱,翠谷因此得名。这里密集的峰丛耸入云天,山峰上森林密布,山腰云雾缭绕,清新悦目,峰下飞瀑流泉。

 水上森林长约600米,分上下两段。河谷里丛生着茂密的乔木和灌木,形成一道翡翠屏障,清澈的河水从河床的杂木林中穿涌而下,树木却深深的扎根在水中,纹丝不动。可谓“水在石上淌,树在水中长”。沿着步道在林间穿行,茂密的树林遮住了阳光,感觉非常惬意。

 响水河谷是一条在喀斯特地貌上流淌的由明流和暗河交错而成的河流。河水从高处流下来,经过层层岩石,水声隆隆,数里之处可以听见响声,得名“响水河”。湍急的水流,从上往下,奔腾激越。仔细倾听,流水声音有的像琴瑟之音,叮咚悦耳;有的从乱石堆冲击而出,汹涌澎湃;还有的像倾盆暴雨,隆隆的雷声,震荡在山谷间。

 继续向前,就是68级跌水瀑布。68级跌水瀑布位于涵碧潭上游长1.6公里的狭窄山谷里,沿高高低低的河床,错落着68级瀑布和跌水,层层叠叠的瀑布,淙淙哗哗,倾泻而下,或似珠撒玉,推雪拥云,或如匹练飘逸,似银河泻地,形态各异,气象万千,争奇斗妍,竞领风骚,构成了风情万种的动态水景,令人目不暇接。

再向前,一股欢快的水流从山坡上漫下来,汇入脚下的溪流中,这就是拉雅瀑布。瀑宽10米,落差30米,腾空喷泻,横向坠落,瀑布溅喷,水雾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瀑在路侧,人在瀑下,倍觉酣畅和亲切。以扑面的凉爽和美的享受,同响水河纵向错落的68级瀑布构成一幅绝妙的立体交叉瀑布群景观。

小七孔古桥,是小七孔景区的标志。桥由麻石条砌成,桥身爬满藤蔓和蕨类;古色古香的桥下是绿得令人心醉的涵碧潭;两岸古木参天,巨大的虬枝沿着桥延伸,宛如巨伞撑在桥上。这座漂亮的古石桥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传说远古时期有一个名叫阿吉的瑶族小伙子,他的右手只有一个指头,但是这个独指却有神奇的威力,能把坚硬如钢的岩石戳成烂泥一般绵软,更奇的是,过上一夜岩石又能恢复其坚硬本性。阿吉的寨子有七位天仙一般的美丽姑娘,阿吉和七位姑娘看见乡亲们为涵碧潭所阻,不能到对岸去赶场和耕种,便决定在涵碧潭上合力修建一座石桥,他们来到板崤山下,阿吉用独指戳石头,姑娘们便用变软的石头捏砌成石桥,一个姑娘负责砌一孔,他们戳呀堆呀捏呀,一口气干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堆捏成了一座七孔石桥。因五里之外另有一座大七孔石桥,本桥遂名小七孔桥,又因这座桥是七位姑娘捏砌成的,所以它还有一个别称叫“七姑桥”。此桥看似单薄,但几百年来它经过多次洪水冲击却泰然屹立,迄今完好无损,可见其建筑工艺的精妙。

抬头张家界,低头九寨沟。贵州荔波小七孔被称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名不虚传,步步生景,处处入心。人生是一场盛大的旅行,相遇是一种幸运!与山水,与风俗,与文化,与美景,与你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