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雨飘摇,有巾帼,西北望——从青楼里走出来的巾帼英雄梁红玉

 茂林之家 2022-08-04 发布于湖南

“青眼识英雄,寒素何嫌,忆当年北虏鸱张,桴鼓亲操,半壁山河延宋祚;红颜摧大敌,须眉有愧,看此日东风浩荡,崇祠重整,千秋令馨仰淮塬。”这是梁红玉祠堂的对联,可说就是她一生的生动写照。

一、自古侠女出风尘

绵绵延延中国历史数千年,涌现过众多巾帼英雄,颇负盛名的梁红玉即是其中之一。今人将梁红玉定位为“抗金名将”、“巾帼英雄”等形象,她“击鼓抗金”的英雄之举传为千古美谈。

“仗义每多屠狗辈,自古侠女出风尘”。历代中国女子,使人既爱又敬的不多,屈指算来倒有半数以上是风尘中人:无论是柳如是、董小宛,还是梁红玉、红拂女。

可中国的历史记载素有“为尊者讳”的传统,于是梁红玉的歌姬伎份往往被忽略或隐匿。表现一个完整的梁红玉就应该涵盖她一生中的所有经历,自当睹其姣容品其阅历赏其气概以示今世。

梁红玉是安徽池州人,自小聪明颖慧,善于织蒲,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是江苏(楚州)淮安人,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北宋末年,金兵南侵,梁红玉随母避乱京口,沦落为“平康女”(军中艺伎)。

梁红玉剧照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他谁家兴甚谁家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这曲《山坡羊》唱出了她的理想与追求,也道尽了诸多青楼女子不甘命运摆布的心声。如此高风亮节,那些紫罗袍、黄金带又何足道哉?——此处借来表达梁红玉沦为“平康女”而“屈居”时的心态也甚贴切。

遭遇乱世,流离失所,家道贫寒,沦为军伎,可谓不幸。但梁红玉并未因此自暴自弃;她全无“娼气”,从不对寻常子弟情眼相看。认识韩世忠,定为百年之好后的事实证明:她是烟花女子,但却跟她们不一般;她要么天生奇志,要么是跟随了韩世忠后而有了文韬武略,将相之才,精忠报国之志。

二、美人英雄结伉俪

韩世忠,字臣良,延安或绥德(今陕西东北)人,1089 年生。16岁应募为本州敢勇乡兵。崇宁四年(1105 年),延州乡兵奉调为党万部属,参与进攻西夏银州(今陕西米脂西北),从军战于嵩平岭,又从刘延庆征战立功,“始补守缺进义副尉”,为无品的小军官。宣和二年(1120年),浙西方腊起义。韩世忠率所部敢勇士50人随西北军前往镇压。宣和三年二月,随王渊攻克杭州;四月,韩世忠擒获方腊,为承节郎,升为入品的小武官。

韩世忠身体魁梧、勇气过人,风度潇洒、双目有神,“能挽300斤强弓飞马射箭,也能舞铁槊急驰峭壁之间。”如此一介武夫,并非诗书才子,更未尝涉足青楼寻觅佳人,如何相识梁红玉并喜结连理?历来有多种说法。

一说平定方腊后,主帅童贯班师回朝,行到京口大宴有功之臣。梁红玉作为军伎被招来助兴作乐。宴会浩大奢靡,加上有“莺歌燕舞”,一派喜乐升平气氛。韩世忠这时却闷闷不乐,因为是他亲手擒获了方腊,功劳却被上司辛兴宗抢去了。虽然经杨维忠申述,但也只得了个芝麻绿豆大的官(本来,擒获方腊的赏格是两镇节钺)。

经历过数次这样的场面,更见过不计其数的军营官兵,而当日宴会中独对沉闷的韩世忠青眼有加(也许就像现代部分女性特别钟情“忧郁王子”之类的男性一样吧)。韩世忠也注意到了梁红玉那飒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神气。于是两人各通殷勤,互生怜惜,不久就结为夫妇。

另一种说法来自《鹤林玉露》。其中说,梁红玉当军伎的一年春节,深夜去军府贺年,忽见廊柱下伏卧一只白额猛虎,鼾声如雷。她吓了一跳,定睛再看,却发现是个睡着的军官。于是大胆问他的姓名,知道叫韩世忠。梁红玉心中顿时感觉非常惊慕,立即回住处告诉了鸨母。两人都认为他将来必成大器,于是备酒邀至家中。席间彼此接谈融洽,互生情愫。此后一来二去,日久生情而谈婚论嫁。

在此毋需考证哪-一种说法更加精确,因为梁红玉碰到韩世忠时,一个是不得志的低级军官,另一个是历尽风尘的伎女,几乎没有可以“惊天动地”的点滴因素存在。在宋朝重文轻武的风气下,作为“军汉”的韩世忠的社会地位其实并不比作为歌姬的梁红玉高多少。

所以两人的结合也并不像现代人想象的那样需要有多大的勇气。或许,时人眼里,军汉配军伎正是天造地设,顺理成章。

还有第三种“英雄美人”的说法。虽然难以就历史事实进行考证,但历来被处于平凡生活中却渴望不平凡的大众所接受。

宣和七年(1125年),镇守两江的老将军王渊携副将韩世忠等人在镇江金山设宴欢迎前来检阅江南防务的副枢密使宗泽。按惯例,应召歌伎陪酒献舞相陪。

宗泽是一代名将,生活谨严,厌恶官场的花天酒地,因而他欲免了借酒承欢的俗套。王渊却极力推荐道:“只是传闻这班歌女中有名梁红玉的,非但人才绝色,且工于词律,还以剑术著称,是一传奇人物。

自古人才难得,不妨召她前来,以助一乐。”一个烟花女子,会诗律填词,此不稀罕;居然还谙剑术,这倒稀奇。宗泽闻言,也不禁为之好奇。于是吩咐梁红玉进见。

先是王渊以“江面”为题要求填词。梁红玉填一首《水调歌头》:

揽胜寻幽迹,名寺且登临。扬帆远驰万里,无计记征程。铺设银波浩淼,浮起青峦荡漾,龙虎会风云。细听行吟处,朝夕有涛声。

对清波,抒心事,总难平。中原板荡,令人长忆李将军。破剑刘郎何在?千古见胸襟。自愧青楼女,无处请长缨。

此词一出,喜了王渊,惊了宗泽。宗泽笑对王渊说:“唉!古人云:'百步之内,必有芳草。’此言诚不谬也!难料年纪轻轻的烟花女子,有庙堂之忧,请缨之志。”

接着,王渊解韩世忠佩剑,要求梁红玉表演剑术。梁红玉接过剑,运用自如地舞了起来。时而展翅亮相,时而飞舞盘旋,一套剑法舞得银光闪闪,白浪滔滔,叫人眼花缭乱。尤其剑气激烈时,缕缕银光,裹着她的翩翩倩影,叫人目不暇接。

当时,在场的韩世忠对内心富有才气,手下舞出英姿的梁红玉颇为动心。身陷军旅20年尚是独身的他用十分的殷勤表现出亲近的愿望。这些全被王渊、宗泽和梁红玉看在眼里。

后来,王渊公文送与镇江知府,为梁红玉赎身。脱籍从良的梁红玉又由宗泽做主,许配给王渊的副将韩世忠。于是,一对人间佳偶就这样姻缘天成。一自此而后,梁红玉结束风尘孽史,掀开了她历史上英名千秋的一页。

三、戎马峥嵘展英才

“自古红颜多祸水”。仅用此话来囊括漫长历史上一个个特定时期有过举足轻重作用的不可胜数的“红颜”们是偏激。用现代话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性。”此话呈现了“红颜”们的另一面。加起来方可还“红颜”历史以真实——梁红玉脱籍从良步入婚姻后,韩世忠从人品的小武官承节郎升为咸安郡王,戎马峥嵘的岁月中少不了她的英才之助。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军围攻京城时,韩世忠升任统领,参与守卫京城。二月,王渊任河北总管,韩世忠任先锋统制。六月,韩世忠讨伐叛军,以功升领单州团练使,屯驻滹沱河。帮助王渊抗击金兵,因功升为防御使。韩世忠率部回大名后,总管赵野任命他为前军统制。

建炎元年(1227年)五月初一,康王赵构即帝位,韩世忠升为观察使、带御器械。八月,韩世忠讨伐单州(今山东单县)鱼台、黎驿的叛军,因功升为定国军承宣使,进入高级武官行列。

第二年正月,韩世忠率部随宋高宗到达扬州,收编流散兵士万人。升为鄜延路副总管、加封平寇左将军,屯守淮阳(今江苏邳县西南)。

建炎三年(1229年)三月,发生苗傅、刘正彦兵变。韩世忠自盐城收集散兵游勇数千人,率部赴杭州。韩世忠到达秀州(今浙江嘉兴)时,梁红玉自杭州乘马奔至秀州,传达孟太后口谕,要韩世忠前往救驾。四月初,勤王各军张俊、刘光世等部,云集秀州。宋高宗在外援的支持下复位,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军进入杭州,韩世忠以功建节,升武胜军节度使,任御营左军都统制,兼任江、浙制置使。七月,因功升为武胜军、昭庆军两镇节度使,任御营使司都统制。

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金军攻占明州并派海船追宋高宗。三月,金兵退至镇江。韩世忠已屯兵焦山寺,并伏兵金山龙王庙,儿乎擒获金帅宗弼。金帅宗弼拟从镇江渡江,遭韩世忠所率船队邀击,梁红玉亲自击鼓以激励宋军将士,多次击败企图渡江的金军。宗弼遂率金兵转向建康,韩世忠与金军接战,相持于黄天荡(今南京东北)达48日。韩世忠利用长江天堑以8000人击败10万金兵。六月,韩世忠改任神武左军都统制。

绍兴二年(1132年),韩世忠兼任福建、江西、荆湖宣抚副使,镇压建州(今福建建瓯)范汝为起义,又于江西招降流寇曹成,因功升太尉。九月,升任江南东西路宜抚使,建司建康。绍兴三年(1133年)三月,韩世忠升开府仪司三司为“使相",改任淮南东路宣抚使,置司泗州(今江苏盱眙西北)。后改任镇江、建康府、淮东宣抚使,置司镇江,负责江、淮下游防务。绍兴四年(1134年)十月韩世忠率部在大仪镇击败金军南侵的先头部队,俘虏金国将士两百多人。

大仪镇之战规模虽小,但是宋军首次主动出击,《宋史》称:“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因而被称为“中兴武功第一”,后又被列入“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次年,韩世忠因功进少保,任淮东宣抚使,置司镇江。

绍兴六年(1136)三月韩世忠改任京东、淮东宣抚处置使。韩世忠率部围攻淮阳军(今邳县西南)达六天。韩世忠以“淮阳功”,升任横海军、武宁军、安化军三镇节度使,赐“扬武翊运功臣”称号。韩世忠不仅是南宋第一个领有三镇节度使衔,也是元丰五年(1082年)废功臣称号以后第一个重新获得“功臣”荣誉的将领。

绍兴七年(1137年)七月,金宋议和。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废盟犯宋。韩世忠以太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败金军于淮阳军南,攻克海州。九月,奸相秦桧力主乞和罢战,韩世忠遂退兵。绍兴十一年(1141年)正月,金军再次南下。五月,“诏韩世忠听候御前委使”,韩世忠职务被架空。十月,韩世忠罢枢密使,以醴泉观使、奉朝请。绍兴十三年(1143年),韩世忠封咸安郡王。

正史记载了韩世忠的全部军功史实与荣誉之路;除了在两次重大关节处提到梁红玉外,其他语焉不详。(也有人考证说,梁红玉做过韩世忠的副将,在军事和政治上有独到的见解,韩世忠麾下不少名将非常信服她的智勇和胆识。)

其实,梁红玉只因身怀六甲之时未在军旅外(即使那样,她也立有大功,后文有详述),一直跟随在韩世忠身边,参与了几乎所有韩世忠历经的大小战争。其中的辛劳、苦劳、功劳自不待言,且用几个典型事例来见识梁红玉的巾帼事业。

四、抗金鼓与蒲儿菜

韩世忠的赫赫战功中梁红玉在背后隐而不显,但梁红玉在其中也不乏亲自作为。

靖康元年(1126年)冬,金兵由四太子完颜兀术挂帅,已攻陷潞安州。粘罕率领的前锋逼近离开封仅百里之遥的两狼关。韩世忠奉命守卫,梁红玉随夫赴任。

韩世忠以黄河为天险,意欲坚守。梁红玉却主张主动出击,摧毁其先头部队。原来梁红玉一到两狼关,就发现了弃置多年业已生锈的数十枚火炮(这是寇准为相时,为防辽兵南侵而备下的,后因缔了澶渊之盟,故这些大炮没有派上用场)。她亲自参与制造炮弹(以铁砂与火药混合,加以用糯米浆调制的黄泥),并以射箭的方法入手,调训了一批炮手。

战争开始,先以火炮轰击敌军。同时,韩世忠统领20艘战船,500健儿渡过黄河。金兵大乱之时,韩世忠与众将士奋勇冲杀。待粘罕整顿军队回过神来时,梁红玉鸣金收兵。韩世忠率部众渡河时,再以火炮阻止金兵追杀。按照梁红玉的部署,果然打了一场胜仗:以500兵力,消灭粘罕先锋部队中两千余人。

这是梁红玉首次展示其军国之才。

建炎四年(1130年)三月,韩世忠驻兵镇江,屯兵焦山、甘露寺、龙王庙和沿江上游一线,与来犯金兵展开激战,打得号称10万的金兵狼狈而逃,梁红玉“击鼓抗金”,传为千古佳话。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金军攻占明州后退至镇江与韩世忠所部遭遇。两军约期大战。当时,金兵有战舰数百,精兵数万,宋军仅有8000人马,敌众我寡。

晚上,韩世忠苦思行兵布阵之法。梁红玉提出埋伏之计:军分前后两队,四面截杀敌人。中军由梁红玉管领,专事守备,并发号令。倘若金军杀来,只用枪炮矢石射住,不让其前进。中军无懈可击,金兵统帅宗弼必定带他的部队向左右冲突寻求脱身。然后韩世忠带前后两队军马,只看中军的旗号行事一击鼓挥旗,旗往东,即往东杀,旗往西,即向西杀。韩世忠连称妙计,随即埋伏人马。

战事开始,一切都在预料中进行。韩世忠屯兵焦山寺与宗弼所率金兵交战,然后诱敌深入至已埋有伏兵的金山龙王庙,几乎擒获金帅宗弼。宗弼落荒而逃,拟从镇江渡江,又遭到韩世忠所率船队阻击。

梁红玉亲自擂鼓指挥(民间故事里说梁红玉“戴着雉尾八宝嵌金珠金凤冠,穿一领锁子黄金甲,围着盘龙白玉带,端坐在中军的楼船上面”)。一通鼓响,韩世忠立即指挥水军,扯帆驶出鲇鱼套芦荡,迎战金军。二通鼓响,韩世忠佯装失利,且战且退,转眼间战船便隐进了芦荡,宗弼紧紧追赶,追进了芦荡。

梁红玉随即挥舞令旗,擂响三通鼓。随着震天动地的鼓声,芦荡里埋伏的战船便飞了出来,宋军水兵惯熟水性,有的钻进深水,用凿子凿穿金兵的船,有的用火箭、火炮猛击金兵。宗弼的十万人马,多为不习水性的北人,淹死大半,溃不成军。

金兵慌不择路逃至黄天荡,韩世忠围困金兵48天,打击了金军的嚣张气焰。宗弼进退维谷,最后挖开淤塞的河道,接通秦淮河,准拟再扑建康。想不到刚出老鹳河,在牛头山遭遇岳家军,又像被赶的鸭子一样退入黄天荡。最后汉族中的奸细向金兀术献计,用土盖住自己的船板,趁无风时韩世忠的大海船无法移动,用火箭射韩世忠船上的风蓬,引起大火,攻破韩世忠的防御才逃脱。

战后韩世忠、梁红玉夫妇两人在船上开怀畅饮,韩世忠拔出剑来放声高歌:

万里长江,淘不尽壮怀秋色。漫说秦宫汉帐,瑶台银阙。长剑倚天氛雾外,宝光挂日烟尘侧!向星辰拍袖整乾坤,消息歇。

龙虎啸,凤云泣,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耿耿,泪沾襟血。汴水夜吹羌管笛,鸾舆步老辽阳幄。把唾壶击碎,问蟾蜍,圆何缺?

这就是宋金战争史上著名的黄天荡之战。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谋,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包围敌军达48天之久,名震华夏,威震夷狄。(金兵败北之后,梁红玉不但不居功请赏,反而因金兵突破江防,上疏丈夫韩世忠“失机纵敌",请朝廷“加罪”。这一义举,使举国上下人人感佩,更传为美谈。)

关于“蒲儿菜”有两种说法。

绍兴六年(1136年),韩世忠被任命为武宁安化军节度使,京东、淮东宣抚处置使,驻军楚州。梁红玉随韩世忠率领将士以淮水为界,旧城之外再筑新城,以抗击金兵。经过战乱的浩劫,楚州当时已遍地荆榛,军民居无屋,食无粮。

梁红玉亲自用芦苇“织蒲为屋”。在寻找野菜充饥时,在文通塔下的勺湖岸畔,发现马吃蒲茎,便亲自尝食,并发动军民采蒲茎充饥。由于韩世忠、梁红玉与士卒同劳役,共甘苦,士卒都乐于效命。经过苦心经营,楚州恢复了生机,又成为一方重镇。他们驻守楚州十多年,“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蒲儿菜因此称作“抗金菜"。

另一种说法是建炎四年(1130年),梁红玉亲临淮安,率领水陆精兵抗击宗弼。战初宋兵大胜,宗弼损兵折将。后来宗弼调数万金兵将淮安县城围了个水泄不通。随着围城日子一久,淮安城里粮食所剩无儿。这时,淮安老百姓送来一些饭菜,并说:“只要我们还有一口粮,就不能让将士们挨饿!”但这并不能解决问题。梁红玉与民众交谈了解到过去饥荒年景时,人们到柴蒲荡里挖蒲草根吃。梁红玉立即吩咐军士去挖蒲根。回来经过加工,分给将士们吃。一连几个月,南宋军民靠吃牙根粮、抗金菜终于击破金兵攻陷淮安城的计划。从那时候起,蒲儿菜就成了淮安百姓公认的美味菜肴。

不管哪种说法更准确,至少江苏淮安至今已把“蒲儿菜”作为地方特色美味,“蒲菜佳看甲天下,古今中外独一家。”淮安名菜中有“鸡粥蒲菜”和“开洋扒蒲菜”等。

“击鼓抗金”传为美谈,“蒲儿菜”已传为美食,这可见出梁红玉的文韬武略,精忠报国之志深入人心。后来,梁红玉还训练出了一队女军,并屡立奇功。这是民间故事中的说法,不见正史,此不多述。

五、除奸祛佞亮清节

梁红玉与韩世忠一直在战争中过着相亲相爱、生死与共的夫妻生活。建炎二年(1128年)时,梁红玉因身怀六甲而独自留在了临安(今浙江杭州)。十月怀胎后生下儿子韩亮。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兀术采纳叛臣刘豫的献策,“三管直下试图一举灭亡南宋。金兀术亲自率领三万轻骑军,由山东南下,迅速攻陷两淮后,快马加鞭进军长江,直抵楚州,威胁临安。同时,大部队金兵由粘罕率领,与岳飞、刘琦、张俊三路南宋主力部队战于中原,使他们首尾难顾,不能立即抽兵应援京师。

当时,只有在秀州(今浙江嘉兴)附近拥有部分兵力的韩世忠可以到金陵前线抗击金兵。韩世忠奉命抽调全部精锐主力奔赴金陵前线,只余一千兵士负责临安守卫。而正兼任浙江总兵的刘正彦手下掌控有近两万兵力,驻扎在威州(今宁波、绍兴一带)。一待韩世忠率领部队出发,他立即调动全部人马,进驻临安,实行逼宫、威胁赵构向金兀术投降。

此次兵变还有另一种说法。南宋建立后,甘愿偏居一隅而不去收复北方失地,但金军从没放弃南攻。宋高宗赵构畏敌如虎,几次出逃。至建炎三年,金兵先后攻下徐州、淮阴、泗州,威胁扬州。宋高宗又仓皇逃往浙江一带。“外忧”引起“内患”。御营统制苗傅与威州刺史刘正彦拥众作乱,袭杀了执掌枢密的王渊,分头捕杀了宦官,强迫高宗让出帝位,内禅皇太子,由隆裕太后垂帘听政。以为妇人孺子执政,可以为所欲为。

梁红玉一向了解苗傅,知道他是个工于心计的人。苗傅曾多次在高宗面前夸大金兵力量,为什么这次与刘正彦一致建议只抽调韩世忠的队伍出师御敌,而不调刘正彦的部队一起赴前线呢?她认定这里面肯定有阴谋。

韩世忠大军出发后,果然得到密报,刘正彦所部已陆续向临安方面集中。不到两天时间,已到了临安近郊。梁红玉直入皇宫面见高宗,奏刘正彦“叛乱”。赵构开始将信将疑,很快,刘正彦的兵丁包围了皇宫。苗傅、刘正彦声称要面见高宗。

梁红玉严令守卫富门的将士,深锁宫门,拒绝两人觐见。她自己身披戎装,亲自到城楼上督战。最后,一千兵马难敌刘正彦部队,兵变成功,梁红玉与儿子也作为人质被扣押。

此时,宋高宗已毫无行动自由。宰相朱胜非与正犹豫不决的隆裕太后密商,催促韩世忠火速进兵杭州。得到支持后,朱胜非假意向苗傅、刘正彦献策:“世忠威震天下不可为敌,何不令太后遣其妻子抚慰之!”两人信以为策,随即奏明太后,召见梁红玉,命母子恭迎韩世忠进京。

梁红玉心知肚明,知道这是获得外援的好办法。在口头答应照命令办后立即带着尚在襁褓之中的幼儿快马出城,驰往秀州。此时的韩世忠正自盐城收集散兵游勇数千人准备与金兀术率领的轻骑军作战。

梁红玉自杭州乘马奔至秀州,传达隆裕太后“口谕”,要韩世忠前往救驾。韩世忠于四月初联合勤王各军、刘光世等部,从秀州急赴临安。宋高宗在外援的支持下很快复位,镇压了苗傅、刘正彦的叛乱,维护了南宋统一。

韩世忠升武胜军节度使,任御营左军都统制,兼任江浙制置使。同时,朝廷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并因宠而发俸禄。中国历史上,功臣妻眷领俸禄就从梁红玉开始。

这次除奸祛佞充分显示了梁红玉的坚定立场,以及少见的胆略与勇气。

六、终待清明喜而终

这里不得不提到历史上“臭名远扬”的秦桧。秦桧(1090年一1155年),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进士出身。北宋时曾任监察御史、御史中丞。靖康元年(1126年)与钦宗、徽宗一同被虏至金国。南宋时曾任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宰相。生前被高宗封为太师、魏国公,死后高宗加封他为“申王”,谥号献忠。

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秦桧与妻王氏奉金兀术之命,由金国潜赴临安。伪称不堪受俘虏之厚,斩杀金人看守,逃回南宋,并带回了囚在金国城井中徽、钦二帝的手书。手书中措词哀婉,要求赵构尽早救他们父子回国。赵构赞许、嘉奖秦桧之忠,授职吏部尚书兼参知政事。其妻王氏也封为二品夫人。次年(1131年)又推秦桧为宰相。

秦桧

秦桧是坚定的“主和”派。绍兴七年(1137年)高宗任命秦桧主持与金议和。到1139年,达成协议。史称“绍兴和议”。和议的主要内容:“宋帝向金称臣,宋每年交银25万两,帛25万匹。金归还伪齐刘豫统治下的河南、陕西部分地区,并送还宋钦宗及宋徽宗灵棺。”是时,金兀术的部队在河南被岳飞和韩世忠杀得几乎全军覆没。黄河以北的义军纷纷起义,恢复大宋河山,指日可待。

和议的签订只换来几年的安宁。绍兴十一年(1141年)正月,金军再次南下。二月,宋金交战柘皋、杨存中、刘琦等击败金军主力宗弼部。四月,宋高宗、秦桧借赏柘皋之功,任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收三大将兵权。岳飞坚持抗金毫不动摇。

岳飞

秦桧借高宗之手连发十二道金牌才把岳飞招回。十二月,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韩世忠责问秦桧:“'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梁红玉更是为此伤心痛哭,愤然欲杀了秦桧才解心头之恨,韩世忠以当年太祖皇帝“杯酒释兵权”的故事相劝才作罢。是年五月,“诏韩世忠听候御前委使”,实际是将韩世忠的职务架空。

韩世忠坚持反对向金乞和,“力陈秦桧误国”,又怕遭秦桧陷害而“力求闲退”,十月罢枢密使,以醴泉观使、奉朝请。

一家辞官归隐,住到杭州西马腾梅园另幢。韩世忠“自此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时跨驴携酒,从一二童奴游西湖以自乐,平时将佐,罕得见其面”。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八月韩世忠去世。临终前对看望他的人说“吾以布衣百战,致位王公,赖天之灵,保首领没于家,诸君尚哀其死邪”。对岳飞被奸相秦桧害死犹念念在心。(韩世忠平生战功赫赫,全身刀痕箭疤累累,双手仅余4指。他治军严整,韩家军与岳家军齐名。特别对兵器设计独具匠心,克敌弓、连锁甲及骑马跳涧、洞靶射箭的方法都是他首创。)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梁红玉逝世。积劳成疾,病死于军中,时年33岁。

威名赫赫的巾帼英雄死时因岳飞蒙冤未雪而心怀怨恨、不平。岳飞被害之后,梁红玉与韩世忠拼死保护过岳家后代。同时,梁红玉教育儿孙,不可忘报国之志,也应努力为岳飞平反昭雪。

赵构死后,其子赵昚即位,是为孝宗。韩彦直(梁红玉与韩世忠长子,进士及第,后历任吏部侍郎,工部尚书)谨遵父母之命,联合各部文武大臣上疏尽言岳飞之忠及其丰功伟绩,力求为岳元帅洗冤。孝宗为顺应人心,以将军厚礼将岳飞坟墓从钱塘门外九曲城下五显神祠附近迁往西湖西北栖霞岭岳王庙右侧。

到宁宗朝时,岳珂(1183年-1234年,字肃之,号倦翁。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官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制置使。)为祖父再次声辩。宁宗追封岳飞为鄂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梁红玉与韩世忠应该可以含笑九泉了。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