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少魏晋名士,抵不过一个苏曼殊

 置身于宁静 2022-08-04 发布于浙江

  纪伯伦说:“当智慧骄傲到不肯哭泣,庄严到不肯欢乐,自满到不肯看人的时候,就不成为智慧了。”自古以来,有学问的大多严谨,给人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今天要讲的却是一个严重与这种看法“背道而驰”的学问家。

苏曼殊,生于1884年。才问突出的他一生被冠宇多种名号,诗人、作家、翻译家、僧人……多少人费劲半辈子精力都没有达成一种的成就,全都是他的身外之物,如此可见,他还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苏曼殊

苏曼殊的家庭里,父亲是中国人,而母亲是日本人。诞生在日本横滨的他从小就受到两种文化的熏陶,精通日语的前提下,也为他以后的翻译之路打下了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中日两方战役拉开帷幕,远在日本的苏曼殊心系国家,在1902年时加入了当地的留学生革命团体,开始奉献自己的力量。1903年,加入了拒俄义勇队,并且回到了中国,凭借在日本修读得到的高学历,让他回国后顺利的找到了一份在吴中公学的教师工作。

社会动乱时期,苏曼殊想要专心做学问,于是决定削发为僧,他的法号为博经,意为广览文学经典。战争期间,有武力并不能解决一切,所以才会诞生和鲁迅一样的大文豪。

苏曼殊也一样,曲线救国,靠文字的力量唤醒人民心中的民族意识。他在《民国日报》上发表自己的小说,结识了若干有着同样抱负的能人义士。1906年的时候,遇见了陈独秀、邓绳候等一生的挚友。

虽然顶着出家的名号,但是苏曼殊是不愿意止步于此的。1906年。受到汉学家刘光汉的邀请,苏曼殊又开始了他在安徽公学的执教旅途。

广泛吸收文学的他受到佛教的影响,出发前去锡兰研究梵文。1907年又热血沸腾的加入亚洲和亲会,公开提出“法抗帝国主义”的言论,并且同鲁迅一起创办了文学杂志《新生》。任何一项伟大的改革进程总是缓慢且艰辛,在1918年,永无止境的苏曼殊停止了脚步,与世长辞。

有他的读者称苏曼殊这一世“身世飘零,佯狂玩世,嗜酒暴食”,这些言论就要从他被人调侃的一些往事说起了。

苏曼殊平生没有什么不良好的癖好,唯一可能会让友人诟病的小毛病就是他这个人实在是太贪吃了。·····他那个年代糖果还不像现在这样是随处可见的东西,大多还只有富贵人家会买来当零食吃。

苏曼殊不一样,他特别的爱吃糖,尤其嗜好一种叫做莫尔登的糖果。不过苏曼殊的工资不高,平时又需要投入大量的补贴进杂志社,所以苏曼殊不能够随时随地都买糖吃。

有一次,苏曼殊正苦恼于很久没有满足口腹之欲了,正巧好友陈陶遗来家中看望他,他看见陈陶遗的衣服兜里有三块钱,顾着欢喜劲就拿去给自己买糖吃了,也没有知会自己的朋友,好在朋友们都知道他只是爱吃,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品德才不追究,只记住日后拿出来当笑话取笑他。

这样的“好机会”不是日日都有,为了给自己留“后路”,苏曼殊每次吃完糖果的空瓶子是舍不得扔的,把它们收集起来放到床底下,积累到一定数目后就卖掉换钱买糖吃。

他爱吃,也从来不觉得这是一件丢脸的事,大大方方的向朋友们展示他吃货的本质。有一次朋友们为了拿他贪吃的事情找找乐子,故意趁他在洗澡的时候在大厅大声的讨论要去哪里吃牛肉去,苏曼殊爱吃牛肉不亚于吃糖果,听后害怕朋友们先走不等他,身上的水珠也不顾,衣服也没穿,赤身裸体的就冲了出来,忙说“等等我,等等我。”

朋友们哈哈的笑成一片,苏曼殊俨然成为了他们的开心果啊。

民以食为天,苏曼殊不仅以吃为大,还吃得很多,不懂得节制。

有一次他去陈去病家中拜访,陈去病买了一包栗子让苏曼殊和自己的女儿一起吃,吃完后,陈去病父女二人就回房休息了,但是苏曼殊觉得吃的不过瘾,自己又悄悄的去大街上买回来一份,一个人吃完了,陈去病醒来看见,劝阻他不要吃这么多栗子,否则很可能会胃胀气,但是苏曼殊可顾不得这些,一定要吃到不想吃为止,结果后半夜,果然如陈去病所料,苏曼殊患了胃胀气躺在床上叫苦不迭!柳亚子送给他的二十个芋头饼,他也是一顿就吃完了。

如此大的食量普通人都不敢相信,甚至有人向他提出赌约,可不可以一次性吃完60个肉包子,为了证明自己实力的苏曼殊还真答应了这个赌约。在他吃到第五十个包子的时候,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已经开始翻白眼,不过他不听旁人的建议,还要一股脑的吃,实在是不可理喻。

不仅如此,他还有一个爱喝冰水的习惯,不管春暖夏凉,每天都要喝下将近五六斤的冰水才肯作罢。

如此放浪不羁的苏曼殊真的很难让人联想到那个下笔有诗的人物,不过还好他性格单纯,有这样的反差萌还赢得了不好朋友的喜爱。风流倜傥的苏曼殊一生爱过许多的女人,他喜欢出入烟火之地,流连花丛却说是寻找真爱,不过苏曼殊与将近30为年轻貌美的女性交往过也依旧没有找到他共度余生的那个人。

“何处停侬油壁车,西陵终古即天涯。拗莲捣麝欢情断,转绿回黄妄意赊。玳瑁窗虚延冷月,芭蕉叶卷抱秋花。伤心独向妆台照,瘦尽朱颜只自嗟。这是苏曼殊的诗篇《何处》,他的一生在我们眼中是极其成功的,不仅留下巨大的成就,结识一帮挚友,一辈子都在不顾后果的满足了自己的意愿,看起来想必过的是十分快乐的。

不过他的诗却大多忧伤,也不知道是否写的是他本人,英年早逝的他留给我们太多的谜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