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路军第三五九旅有没有归建过新四军编制序列?

 lixj1028 2022-08-04 发布于天津
文章图片1

1944年11月9日,毛泽东和朱德在王震陪同下,在延安检阅由八路军第三五九旅组成的南下支队第一梯队。

第三五九旅有没有归建过新四军编制序列

——兼答在笔者公众号上的留言“你不知道瞎扯球!”

近几个月来,笔者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赵连军”上发出介绍新四军将帅的系列文章“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将帅”,阅读量不大,也没有什么影响。但在发表了几篇来自第三五九旅的开国将军时,却意外有了反响,有的网友很善意地和笔者讨论:第三五九旅属于八路军一二0师,怎么又成了新四军部队?正在讨论之际,有一位先生在笔者最近一篇介绍三五九旅开国将军的文章后留言,说:“你不知道瞎扯球!”看了这个留言,笔者还真是一时感动激动:你说笔者“不知道”,笔者十分认可——对于八路军新四军的光辉历史,笔者确实不知道,正在努力学习研究中;你说笔者是“瞎扯球”,笔者则坚决拒绝!笔者“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将军,可不是什么“球”!对开国将帅们不怀敬意出言不逊者,人人得而讨伐之。

激动之余,笔者最近也作了一些思考:为什么把三五九旅中的开国将军作为“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将帅”,大家在认知上会产生分歧?说三五九旅是八路军,不会有人说这是错的,一句“三五九旅是模范”,笔者小时候就会唱,就知道三五九旅是八路军的英雄部队了。怎么又把这支英雄部队说成是新四军部队呢?这可能是不少人的疑问。所以,本文想以手中所掌握的史料,试图来回答这个疑问,也顺便回复一下对笔者“不知道”的斥责——其实,笔者还是在认真学习研究,并非为了博眼球而“瞎扯”的。

一、 新四军第五师直属中央军委领导

本文在此叙述新四军第五师编成后,自1942年下半年起,即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新四军军部也有指挥,对于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新四军中原军区的建立,笔者认为是有帮助的,故先述说这一部分史实。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2月4日,陈毅与刘少奇向中共中央提出新四军编为六个师的部队编制及干部配备的建议,其中“李先念纵队编为第五师,师长李先念,政委缺,政治部主任任质斌”。2月18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对新四军师级干部委任令,其中:李先念为第五师师长并暂兼政治委员,任质斌为政治部主任。

在所有新四军各个师和直属独立旅中,第五师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距离军部最远,又受限于通讯条件,所以,新四军军部对第五师情况的及时掌握和指挥比较困难。1941年5月25日,陈毅在致陈少敏转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并致李先念、任质斌电中就曾说“五师及区党委具体情形我不了解”(《陈毅在盐城》417页)。同年7月18日,陈毅与赖传珠致电中共中央军委:“我们与五师电台经常不畅通或中断,所以压报很多,甚至一个月以前的报现才收到,已完全失去时间性。另我们无鄂省五万分之一地图,许多地名找不着,增加指挥上的困难。提议五师直归军委指挥更妥便,如对该师情形及指示在可能条件下告诉我们就行了。如何?盼示。”(《陈毅在盐城》459页)21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即复电刘少奇、陈毅、赖传珠:同意你们的提议,第五师暂归军委直接指挥。在实际困难(通讯联络)解决后,仍归军部指挥(《李先念年谱》368页)

中央同意“第五师暂归军委直接指挥”后,陈毅于8月7日致电李先念:“我们已呈准五师地区全部工作归军委直接指挥,今后当更便利迅速决定大计。我们因少奇去山东,又不了解你处情形,我自己见识亦浅陋,对五师帮助不多,但仍望今后能将你处工作经验告知我们,以利学习。鄂南籍干部现均分散在各处工作,正遴选中,至快也得三个月才能到。五师地区主持全局责任应由你负责。希当仁不让,勉为其难。”(《陈毅在盐城》468页)

了解了“第五师暂归军委直接指挥”的历史,有助于我们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为什么要成立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的八路军新四军中原军区——亦称前中原军区。

二、关于第三五九旅与新四军编制序列的有关文献

1、1945年8月12日,中共中央关于同意建立鄂豫皖中央局给郑位三、李先念、陈少敏的复示:“午马电悉。中央同意在鄂豫皖地区建立中央局之建议。中央在未接到你们建议前,亦有此议,并曾决定派徐向前同志前来担任中央局书记。但向前同志因病短期尚难出发(傅钟同志同去),你们可先将中[央]局建立起来。中央指定郑位三同志为副书记,在向前同志未到前代理书记;并指定李先念、陈少敏、傅钟、任质斌、程世才、戴季英、刘子久、王树声等同志为中[央]局委员。如你们认为还有某些同志必须参加中[央]局的,请即电告,以便决定。鄂豫皖边区中[央]局直接受中央领导,管理现在五师活动范围内之党政军及河南区党委与河南军区。”

2、1945年8月15日,毛泽东关于迅速集中兵力应付时局变化给郑位三等复电,电文中询问:“王震留在鄂南之支队是否已南去,望告。”

3、1945年9月7日,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南下支队北上与五师靠拢给王震、王首道等复示:“申支及未(二十九[日])两电先后收到,知道你们目前处境异常艰难。在日寇投降时局变化的情况下,你们确已难于完成原有任务,同意你们即由现地自己选择路线北上与五师靠拢。”

4、1945年9月15日,李先念、任质斌关于组织野战军及干部配备致电中央军委并报新四军军部,报告说:“为适应目前环境变化,坚决打击顽固派之进攻,坚持和创造鄂豫皖根据地,师决定成立野战司令部。”同日,郑位三、李先念等关于王震部北渡长江留鄂东地区致电中共中央:“王、王靠拢后,我们建议:一、王、王仍北渡不留江南,理由是:(一)王、王部太疲劳,不宜在江南较孤立之战场;(二)五师主力不强,主力宜靠拢;(三)江南战略意义虽大,但目前基础不强,困难很多,王、王部北渡后,拟留鄂东地区。”9月17日,中共中央军委同意王震部北渡长江留鄂东给郑位三等复示:“申删电悉。同意王、王部北渡到鄂东地区活动。”

5、1945年10月15日,王震关于南下支队的今后任务致朱德、毛泽东、刘少奇电:“(甲)首道已去大悟山帮助区党委工作,郑、李因为顾及南支疲劳,留南支在大悟山,我们建议南支编入五师野战兵团序列,已照准,故王、王均未参加此党委、军区工作。并令十天内准备完毕,开四望山。”

6、1945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关于八路军南下支队加入新四军第五师序列致电王震:“十五日电悉。南支在王、王领导下,克服了由于突然事变所产生的极大困难,胜利地北渡长江,保存了基本力量,中央对全体指战员深表慰问之忱。目前五师及王、戴处境较为困难。南支既加入五师野战兵团序列,望在郑、李领导下协助五师及王、戴争取一个至几个战役的胜利。南支尔后行动当与五师及王、戴的整个行动加以考虑。目前鄂豫我军的胜利行动,对于争取华北及东北的胜利有重大帮助。”

7、1945年10月29日,郑位三、李先念关于部队合编及分工向中共中央报告:“我们三大部分都会合了,定于陷日开中央局的会议。对于本身的分工及部队的合编,初步交换意见的结果如下:一、郑、李、首道、陈、王震五人做中央局的日常工作。军职李为司令,王震为副司令兼参谋长,位三为政委(但不做日常工作),首道为副政委兼主任。王震同志自己坚决要求只做参谋长,因此为接受他部分要求,才有兼参谋长之意见。子久任区党委书记。二、野战军编为两纵队:一个纵队由五师与[三五]九旅合编,另一个纵队由王、戴所部改成。王、戴两同志仍任纵队首长,另一纵队首长仍由文、任不变。三、曾传六兼军区副主任,刘兴〔型〕任区党委工作。四、以上意见,拟于一二日内正式讨论。”10月30日,中共中央给郑位三、李先念复电:“酉艳电悉。中央完全同意你们的意见,由郑、李、首道、陈及王震五人为中央局常委,以李为司令,位三为政委,首道为副政委兼主任,王震为副司令兼参谋长,子久任区党委书记,曾传六为军区副主任。五师与九旅部队合编,王、戴部编一个纵队。”

8、1945年11月9日,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王首道、王树声、刘子久发布中原部队整编的命令(队原字第四号):“一、嵩岳军区(王、戴所部)部队及水西第八团,合编为本军区第一纵队。其各支队及水西八团,编为第一、二、三等三个旅,每旅三个团,从第一至第九团番号次序排列称之。二、原第五师所辖之野战军,与八路军南下支队(即王、王部)合并为本军区第二纵队,原编制之旅(即第十三、十四、十五等三个旅),旅团番号不变。三、南支仍恢复三五九旅番号,归第二纵队建制,其各团番号,仍按七一七、七一八、七一九等三个团番号次序排列称之。令即遵照通知所属一体知照为要。”

以上诸电,原文见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解放战争时期过渡阶段军事斗争(综述·文献·大事记·图片)》,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1月版;《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文献·3)》,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二、《中原突围史》(湖北省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湖北省军区中原突围史专题编纂室编,军事科学出版社,1996年6月版)中的有关文字

请先看该书中的一幅图片:位于宣化店镇内的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请注意图片上一侧的门牌——“八路军新四军中原军区司令部”。

文章图片2

位于宣化店镇内的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

再看该书有关文字的摘编:

1945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在《关于日本投降后我党任务的决定》中指出,国民党正积极准备向我解放区“收复失地”,夺取抗日胜利的果实。这一争夺战,将是极猛烈的,并有可能发展为大规模的内战。在此情况下,我党应由以游击兵团为主体的抗日人民武装力量,转变为以正规兵团为主体的反内战战略力量;作战形式由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主转变到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实行这一转变,首先要集结力量,建立起超地方性的正规兵团。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在作出军事战略转变决策时,特别关注中原地区及南部战线,分别对新四军第五师、八路军河南(嵩岳)军区部队和第三五九旅南下支队作了重要指示。

8月12日,中共中央同意在鄂豫皖地区建立中央局,管理五师活动范围以内党政军及河南区党委与河南军区。决定派徐向前任中央局书记,指定郑位三为副书记,在徐未到前代理书记,并指定李先念、陈少敏、傅钟、任质斌、程世才、戴季英、刘子久、王树声为中央局委员。15日,毛泽东电示郑位三、李先念、陈少敏:时局虽变,大局于我有利,你们是有经验的,必须对付新环境。只要手里能集中一至二万精兵,什么也不怕。整编四五个旅甚重要,能否在半月左右完成?

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新四军第五师兼鄂豫皖(鄂豫皖湘赣)军区,开始加速实行战略转变。9月15日,李先念、任质斌向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报告,第五师决定成立野战军。由文建武任司令员,任质斌兼任政治委员,周志坚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程耀德为第二副司令员,张树才任政治部主任。9月17日,第五师野战军在应山吴家大店河滩举行反内战誓师大会。9月18 日,中共中央电示:同意暂设两个区党委(即鄂东、江汉区党委);同意集中9个团由你们直接指挥;鄂豫皖的工作,一切你们要自己负起责来,不要希望向前、傅钟、世才等同志很快到来,甚至根本不能来你们那里(后均未到职)。

9月19日,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发出《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部署的指示》后,郑位三、李先念、陈少敏、任质斌于9月22日致电中共中央并王(树声)戴(季英)刘(子久),建议早日会合王戴(河南军区)及王王(三五九旅南下支队)主力,在桐柏山地区合力一战,以确立中原大局。9月24日,中共中央复电同意。随后,河南军区各部队南下鄂豫边。

此时,需要到桐柏山地区汇合的番号为“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的第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已经中央军委9月7日同意“由现地自己选择路线北上,与五师靠拢”。9月8日,从岭南地区出发,至9月26日下午至27日上午历经艰辛渡过长江。9月29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电庆贺南下支队安全北渡长江,指示“在鄂豫皖中央局和军区司令部的领导下,执行新的战斗任务”。10月上旬,南下支队到达礼山(今大悟)县与第五师部队会合。大悟山区的10月天气已凉,南下支队指战员还穿着破烂的单衣。见此情况,五师司令部令各部队一律暂停发棉衣,把已做好的新棉衣和被子先发给北返的部队。当南下支队到达五师部队驻地时,路上耸立着松柏扎成的凯旋门,张灯结彩,两旁用遒劲的大字写着一幅对联“南下抗日,日伪悲泣末路至;北上重聚,军民欢庆凯旋归”,横批是“胜利归来”。一路上,锣鼓声、乐曲声和鞭炮声不绝于耳,欢迎的人群连绵不断。李先念、郑位三、陈少敏等五师首长都前去迎接。10月中旬,南下支队在黄陂县孙家贩恢复“三五九”旅原名,完成整编工作,正式撤销了“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的番号。

三支部队会师后,经中共中央10月30日批准,于11月上旬整编,正式组成八路军新四军中原军区。中原军区由李先念任司令员,郑位三任政治委员,王树声任副司令员,王震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首道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下辖江汉、鄂东、河南3个军区和第一、第二两个野战纵队。其中,第二纵队由新四军第五师部队和八路军三五九旅编成,下辖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和第三五九旅4个旅,由文建武任司令员,任质斌任政治委员,周志坚、程耀德任副司令员,方正平任参谋长,张树才任政治部主任。

三、《新四军的组建与发展》(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19年5月版)中的有关文字

该书在“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部分叙述说,在桐柏战役期间,南下支队、河南军区嵩岳军区部队都于10月24日赶到了桐柏地区,冀鲁豫军区水东八团也奉命南下归第五师领导。三大主力会师后,中共中央十分欣慰,10月31日致电祝贺中原三部队会师:“庆祝你们三部人民军队胜利的会师。”“望你们团结一致,鼓励士气,加强纪律,使每个官兵明了自己的光荣任务,……配合华北、华东、东北的伟大斗争,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争取全国和平局面而努力。”三大主力会师后,郑位三、李先念于10月29日致电中共中央,提出关于组成中原局和中原军区的人选、部队合编的意见。30日,中共中央复电,批准成立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决定郑位三、李先念、王首道、陈少敏、王震五人为中原局常委。11月上旬,在鄂豫皖湘赣军区基础上组成中原军区,中原军区司令员李 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副司令员王树声、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震、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王首道。辖第一、第二两个纵队和江汉、鄂东、河南三个军区。其中,以第五师鄂豫皖野战军和南下支队组成第二纵队,司令员文建武,任质斌,副司令员周志坚、程耀德,参谋长朱早观,政治部主任张树才,辖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旅,和由南下支队恢复的第三五九旅。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旅领导人未变动,第三五九旅旅长郭鹏、政治委员王恩茂。

四、《鄂豫边区新四军人物志》(湖北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鄂豫边区革命历史编辑部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版)中的有关文字

该书由李先念题写书名,王震作序。在编辑“说明”中说:“新四军第五师,在鄂豫皖湘赣广大地区,胜利地坚持了中原抗战,走过了艰难、曲折、辉煌的战斗历程。广大指战员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经历了极其严峻的战争考验,涌现了大批战将、英模人物和党、政领导干部。为保存人物资料,以利于研究历史,发扬传统,教育后人,湖北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特编辑《鄂豫边区新四军人物志》。”“本书共收入人物条目921人。收录的对象是: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中原突围战役结束(即从1937年7月至1946年8月间),曾在鄂豫边区、新四军第五师、前中原军区工作过的县团级以上的干部。”

该书编辑说明中所说的编辑目的是“为保存人物资料,以利于研究历史,发扬传统,教育后人”。这也是我编写“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将帅”的目的。同时,该书也是我编辑“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将帅”中第三五九旅将军名单的来源。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第三五九旅既是八路军部队,也曾是新四军部队,把三五九旅中的将军们编入“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将帅”系列,也是合适的。需要说明的,笔者曾在原南京军区一位军史专家的指导帮助下,与其他同志一起主编过《金星璀璨——从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共和国将帅》,当时,我们曾经非常慎重地讨论过三五九旅等有关前中原军区的将帅们能不能收入这部专著,结果认为还是应该收入的。把三五九旅中的将军们编入“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将帅”,既是尊重历史,也是新四军的荣光。

文章图片3

以上所述,仅是笔者的个人观点,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对于三五九旅与新四军编制序列的关系,还可以深入讨论研究,但笔者希望这种讨论研究,是基于史实和文明理性的讨论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