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董生活随笔第75篇】时光剪影,生命底色 ——读包利民《废园》有感

 与时光对坐 2022-08-04 发布于陕西

初看题目——废园,心中疑惑,一个废弃的园子有什么可写;细读之后,不觉菀然,废园可圈可点、可抒可写的内容还真不少呢!一个废弃的邻家园子,里面杂草丛生,虫蝇肆意,加之废弃物随意堆垒,本是一个杂乱所在,竟然被包利民先生捕捉到了这么多生动有趣的内容。读完以后,不觉心向往之。包先生笔下的草木昆虫充满着勃勃的生机,老旧杂物镌刻着韶华的足迹,流连于此,能感受到生命最本真的底色,亦能感受时光的步履匆匆。

废园潜藏着蓬勃的生命。初感荒芜和倾圮,但恰是这种少有人来的干预,园子的动植物才随性生长。蒿草没()人,蜂舞蝶阵,蚊虫栖飞,青蛙蛤蟆蚱蜢尽情跳跃……它们是园子的土著,它们尽展自己的风情,它们也并不在意并不避讳“我”这个“入侵者”。而“我”在这废园中,找到了生命的活力,同时受这种活力感染,觉得内心一片火热。“我”的兴奋来自于每一次寻觅,来自于邂逅逃不出困囿的蛙的和鸣,来自于草影摇摇、蟋蟀低语,来自于和同样寻觅乐园的芦花鸡的对视。小小的方寸之间,竟然演绎出这么多生动的景,有趣的事,让人心生羡意。

废园堆垒着旧有的光阴。探宝似的翻拣着陈年旧物,就像发现经年故事里的秘密,当眼眸在一件件旧物上划过,想象着它们的原貌,思忖着它们的用途,感受着它们堆积在这里经历风吹日晒,然后沉淀在漫漫尘埃中,销蚀在日月流年里。偶尔目光被一两件心仪的物什牵绊,内心的欢喜不亚于获得一件新物。这大概也是很多人喜欢逛旧书摊,旧货市场的原因吧。当物件刻上历史的印痕,当众里寻得它的时候,我们内心获得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满足。

废园彰显着“我”的本真。从翻墙而入,挤出蒿杆,踏着杂草,到浑不在意老鼠的飞窜,还给不避人的青蛙蛤蟆让路。“我”仿佛来到了《聊斋志异》里讲述的一个秘境,与俗世相隔,模糊时间界限,全无烟火气息,有的只是自然界最本真的言语。在这样的环境中寻寻觅觅,“我”内心也深受感染,放松心情,放飞自我,放荡不羁,那些困囿桎梏“我”言行思想的东西都挡在废园之外,“我”可以尽情赏花观虫,探寻兴趣,点燃新奇,可以拿着废弃的老伞木柄挥舞着,似古时习武之人朝夕揣摩,阐幽索隐,或许还想象着当年在这个大院里劳作生活的人们,他们进进出出,一笑一颦,一言一语,多么具有时代的风情。此时,废园之于“我”,“我”之于心,都找到了契合点。立足在这里,“我”的心底焕发生机,点亮美好,盈满情趣。

一方废园,牵动着先生飞溅的旧光阴,也牵动着先生隽永的文思、喷薄的诗情。当废园之种种幻化成文字诉诸笔端的时候,那些旧有时光的浪花从记忆的深海中漾起,兀自翻滚。这种创作让我们渐渐学会了和过去的自己对视,和往事不期然地相遇。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方“废园”,收纳起过往的细碎光阴,收纳起遥远的美好印记,收纳起难忘的事景人情。我们也不妨用笔和纸,用手和心去记录它,抒写它,一如先生笔下的废园,一如自己眸光深处的期许。

【附】包利民先生美文:《废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