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董生活随笔127】渐行渐远渐无书

 与时光对坐 2022-08-04 发布于陕西

渐行渐远渐无书

文/董问博

通讯的发达,大家似乎早已经习惯了一条微信,一个电话,若要长篇大论则发个博客,去封电邮,手写信时代离我们渐行渐远,它已隐退在我们生活之外,故借欧阳修词称之为“渐无书”。手写信确实成为稀罕物,而那些有幸藏匿于书柜角落的十几年前的信笺,早已成为内心深处恒久的珍藏。那些“见字如面”的脸红心跳,展信细读的内心欢喜,早已在手机、电脑屏幕的程式化中冷却,凝滞。

记得收到的第一封信是高一届的学姐刚入大学时写的。她用了“自由”“张力”来形容初入大学的感受,对于当时高三的我来说确实是一种鼓励。在当时升学率比较低的厂区子校,要像学姐一样考出去,考上大学,去感受大学生活的美好。这种念想支撑着整个高三疯狂的日子。

上大学后,也写信,给家人写,给中学老师写,给好友写。若说现在的微信留言是瞬间想法的反映,那些手写书信则是长时间情绪的酝酿,是心底波澜的呈现。当摊开精心挑选的信纸,用笔和纸,用手和心慢慢抒写心事,并想象着收信人展信阅读的眼底眸光,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美好。写信时的字斟句酌,寄信时的小心翼翼,然后想象着信辗转于火车汽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终于抵达收信人的手中,再就是盼回信的心心念念……信笺,拉长了人与人的期待,丰富了人与人的心绪。班里有些古典气质浓的同学,模仿古人,用毛笔在宣纸上写,或者是竖行排列;有些同学将书信写完,折成心形,不管是哪种“小心思”,都能看到写信人眼角眉梢的笑意,乐此不疲的身影。那些青涩的少年时代,那些划过眉宇间的光阴,早已经被一封封泛黄的书信,定格成岁月枝头最美的风景。

其实,欧阳修“渐行渐远渐无书”这句词,抒发的是一种对“越走越远且书信也越来越少,到如今已经音信全无”的怅惘之情。是的,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很多情因各种原因慢慢就淡了,生命的繁复中,有多少人、多少情能陪你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上文提及的学姐,高中毕业后就不曾相见,没有及时留下任何联系方式,就在毕业、工作、辗转中失去了联系。事隔经年,只能把暌违已久的情愫潜藏心间。生命中,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情形,恍惚间,就星移斗转,从此高山流水,天涯漫漫。

我们要已怎样的心境去看待人与人之间的一场场际遇?一次次别离?静寂之夜与书对视,掩卷而思,亦与自我心灵对语:萍水相逢也罢,相守一生也罢,只要遇见,便去珍惜;若是知己,便不辜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