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董教学随笔59】书畔流光

 与时光对坐 2022-08-04 发布于陕西

书畔流光

文/董问博

读书是一件十分愉悦身心的事情。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捧起书,任身心畅游于字里行间,任思绪随着行行文字四处游移,任思想贪婪地吮吸着书中的精华,任名言佳句沉淀于自己的内心。

亲爱的同学们,最美不过读书时。然而读书还得有个计划,这样才能收获更丰。

【情境导入】

同学A:听说初中语文很难学呢!得需要广泛涉猎,大量阅读,才能进入语文学习的深境。而我书读得比较慢,数量也并不多,所以我很担心自己落后。

同学B:我爱读书,听说学校有很多关于读书的社团,像“醉美图书馆”“观书文学吧”“文学社”,学校还定期举办读书沙龙,名著展演等活动,一听就倍儿带劲儿。每每让我打开飘着墨香的书籍,我都心潮澎湃。我一定要好好利用学校给我的平台,拓展阅读量,丰富自己的知识。

【老师的话】

董老师:步入初中以来,我相信大家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有了更多的要求,正如A同学所说,初中语文想学好,必须要广泛阅读,也如B同学发现的那样,学校确实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读书和展示自己读书成果的平台,那么现在,需要我们做的是,给自己的读书有一个计划和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更有效度。我们一定要做一个爱读书的少年,用读书去武装自己的大脑,陶冶自己的性情,充盈自己的人生……书,是黑暗中的一盏灯,懂得它,它就能照亮你的前途;书,是酝酿多年的美酒,品味它,它就能让你如痴如醉。我为读书狂的日子,是不是也很美妙呢?

下面,请认真思考过后,围绕“我的读书计划”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想法吧。哪位同学愿意拔得头筹?

【有感而发】

陈田薇薇:惠普尔也曾说过“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读书像在知识海洋之中畅游。想要读出成效,就要制定一个合理的读书计划,然后按着计划上的内容一步一步地做下来。我具体的做法是:

1.每天至少读半小时或者二十页的课外书,而且需要每天坚持不懈,并把自己读的书记录下来。

    2.在读书之前,要先看看前面的导读,了解作品大的背景,这对后来的阅读有很大的帮助。

    3.用不同的线段、符号在书上圈点勾画出好词好句,并在旁边做好相关批注。

4.准备一本积累本,将佳词丽句抄在本子里,可以分类抄写,作为自己语言层面上的储备。

5.每读完一本书,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最为自己读这本书的一个终结,记录自己现阶段读书之后的心得体会。

读书,带给我最隽永的乐趣,最恒久的动力,最平和的心态,最丰富的灵魂。唐诗宋词,让我们充满深情;童话寓言,让我们浮想联翩;历史巨著,让我们博古通今;科普书籍,让我们思维缜密……

王炳尧:初中,我们正处在读书、求知的黄金时段,选择哪些书去读,用哪种方式去读很重要。我对自己的读书做了以下规划:

1.要精读课堂上的书,尤其是文化课课本,比如语文书,课本里面的诗文都是千百年来的典范之作,它们代表着古今中外文学的突出成就。我们可以利用早读、课堂、课后,大声朗诵这些诗文,可以增进我们理解作品文意,捕捉作者情感。总之,对于课文,我们采用多读精读的方式,仔细品味文章的妙词佳句,认真揣摩文章蕴涵的道理,认真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2.要泛读课外书。从文学类到科技类,从中国作品到外国作品,从古代典籍到现代时文,都是我们可以广泛涉猎的对象。

我们读书读文章,发现标题好似发现它们的眼睛,好似找到作者心灵的窗口。一个题目就能吸引注意力,让自己充满好奇。所以我们在读之前,一定要审视一下题目,然后顺着题目思考一下里面的内容,带着疑问去读。

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借阅书籍,古语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互相交换着读书,可以更广泛地获得知识,读完之后交换心得也是一种思维的碰撞,彼此分享读书感受,可以扩宽我们的认知和理解。

读书本身是一种习惯养成的过程,读书的时候,我们还要爱护书籍,要爱护环境,要持之以恒,要做好读书笔记等等。

杨昊泽:我每读完一本书,常常会长久地停留在书中的世界,并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质疑用文字记录下来。我的读书计划里,有一个部分是对书中人物的品评和事件的分析。我会边读边思考,把自己的困惑质疑记录在专门的读书笔记本里。我相信,随着年岁的增加和知识面的扩大,我对这些问题会有更深刻的思考。下面摘录一下我先前读书的记录。

“我曾醉心于研究《三国志》,虽然已经被翻译成白话,但是里面人物纷繁复杂,让我一时也有些发懵。在《三国演义》中人人喊“贼”的曹操,在这套书中变成了盖世豪杰,让我品悟出正史的醇厚;活跃在三国舞台上的能人异士很多,他们因性格、遭际不同,结局也不大一样,看着这些人物如流星一般划过长空,虽照亮天宇,但最终湮没在历史的天空中,不觉扼腕叹息,内心的酸痛溢于言表,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吧!”

侯博方:我的读书计划是和我爸爸一起制定的。因为,我的爸爸经常和我同步阅读。我看完书以后,也经常和他一起交流阅读感受,爸爸经常从大人的角度,向我诠释书中文句的深意。在遇到好词好句的时候,爸爸还鼓励我把它们背下来,作为语言的积累。在于爸爸互动读书的过程中,我明白阅读一本好书,正如同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谈话,从一本书中学到的修养,提高的品格,远比在生活磨砺中体会得更深刻,体会得更彻底。我还明白,读书不一定非要迎合作者的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我和爸爸的读书计划是一个月读两本书,并做好交流写好感受。

小结:

安排好读书计划,每天找出固定的读书时间,长此以往,我们定能收获丰盈。当我们正襟危坐,手不释卷的时候,就走进了一个精心安排的世界,所遇之事、所见之景、所生之情,都无一例外沉淀在自己内心的褶皱中。

每位作家有每位作家的风格,每篇文章有每篇文章的特点,穿梭在字里行间,宛如与作家、与书中人对坐,山水阡陌相逢、红尘浅遇相伴、有爱灵魂涤荡,读书,是人间最温暖的幸事;读书,是遇见最好的自己——最是读书滋味长。

请以“最是读书滋味长——谈谈我的读书计划”为题,或列出自己的读书计划,或抓住计划中的一个方面表达,把自己的所想、所感写出来。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写出自己具有可操作性的计划,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本文发表于《作文周刊》2019年10月21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