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董教学随笔141】作文评说《野草的秋天》

 与时光对坐 2022-08-04 发布于陕西

野草的秋天

/张文泽

秋风瑟瑟,校门口的野草堆积着大片大片的枯黄,为整个秋天刷上了颜色。从今天开始小野正式成为这个学校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不同,小野没有崭新的书包和衣衫,只有一套从邻居家借来的长袖长裤。

九月的秋,冷得有些意外,小野的长袖在风中颤抖。小野也吸着鼻涕,昂首走进教室,仿佛要完成什么神圣的使命似的。这是他的开学第一天,从此他将在这里扎根,如野草般拼命生长。③  

学校里的老师很友好,但身边的同学似乎并不礼貌,衣服上到处是油渍,皮肤黝黑,说话还带点口音的小野与班里的同学格格不入。开学没几天就被取了个外号——“草根”。“草根,帮我跑个腿,把这摞作业送到办公室。”“草根在吗?楼下小卖部汽水五块钱给你,不用找了”“草根?草根!草根……”小野就被大家这么叫着,倒也没有什么不情愿。④

于是,在大家印象中,草根所留下的只是一个逆着秋风匆匆闪过的身影。转眼间已经初二年级了,大家都忙于自己的学业,也少有追逐打闹。草根也渐渐默默无闻起来。秋天最冷的时候,无人搭理的草野却突然开始疯长起来。冬季运动会照常开在秋末,或许是天气,或许是学业,报名的人少得可怜。50米,差一个;1000米,差两个,还有谁要报名?抓紧啊!”体育委员站在讲台上,扯着嗓子喊。突然有人小声提议让草根去,“不就是跑跑腿的事情嘛”,经过大家一致讨论,草根的名字被郑重地写在了报名表上。草根也没有说什么,只是看着大家手忙脚乱地为运动会凑着人数。运动会如约而至,草根紧紧攥着手中崭新的号码,慌乱地跑到一个个项目测试点。像往常一样,他给我们留下的只是一个逆着风的背影。⑤

不,这次不只是背影。

广播中的音乐响起又乍停,随之而来的是主持人近乎呐喊的声音:八年级2班男子50米短跑刷新校记录。大家听得清楚,顺势掌声一片,欢呼呐喊声更高。此时的小野正在比赛最后一个项目——1000米,场外跑道上忽然聚了很多人。大家发现草根其实并不羸弱,阳光勾勒出少年胸膛好看的弧线;草根其实并不难看,在秋风下,少年白色的长袖在飘荡。在红色跑道上,少年的汗水顺着发丝流下,阳光轻柔地洒向秋风缓缓地悦动,他第一个到达终点。他抬头望着太阳,眼中坚毅的光还未熄灭,也似乎从未熄灭。⑦

秋风萧瑟,校门口的野草冲着阳光愈加疯狂地生长。小野也像一株微不足道的野草,即使弱小,但有光……⑧

(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 2021S14班 指导老师:董问博)

旁批

文章标题看似平常,但是能引起人们的思忖,野草不是很平常的植物,它的秋天有什么可写的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们继续读文章。

②首段点题,为我们渲染了秋天的氛围,也点出了故事发生的大环境是学校。读到文章的人物小野的时候,我们不由地联想到题目——“野草”,会突然心领神会,野草和小野之间,不仅仅是名字的相似,更有一种命运的关联关系。本段还用简洁的笔法塑造出小野形象,他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

③写出了小野入学第一天的场景,强调天气意外地冷,强调小野的颤抖,同时也刻意把小野比作野草,扎根在这里。

④用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为我们勾勒出了小野的形象,格格不入和“草根”这种不起眼的外号,写出了小野在同学们心中的位置。为下文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⑤本文的中心事件,写出了因运动会长跑差一名参加者,同学们让小野去凑数,他应允。看似很憨的行为,却让我们感受到一个质朴老实的学生形象。

⑥独句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背影说的,又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会自问:这次不只是背影,那又是什么?促使读者继续读下去。

⑦小野为班级的荣誉奋力奔跑,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可。通过这件事,让小野的形象更加丰满。本段着意写出了秋风下小野的神态,再一次写出了小野和秋天野草的关系。人物和环境很恰切地融合成一体,体现出小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

⑧再次写了人物和环境,人物与环境融为一体,使得文章的内蕴更加深刻,结尾的抒情性更强。

总评

小作者用富有情韵的语句向我们讲述了小野的一段成长经历。读完以后,我们被这位朴素、单纯、热情、执着的少年的品质所感动。同时也被小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功力折服。读完之后,细细品析,发现了文章中的这几个美点值得借鉴:

标题双关,意蕴深刻。初读标题,以为单纯写秋天的野草,但是读完全文之后,发现野草和文章的主人公“小野”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野草的秋天也是小野的秋天,记写这个少年在秋天的环境下的成长。野草的疯长也暗示着少年的成长。

欲扬先抑,形象突出。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小野因为衣着破旧,形象不佳而与同学们格格不入,同学给他起绰号,并且随意差遣他。后来小野在运动会上的出色表现,让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少年的形象更加突出。

人物环境,融为一体。开篇的环境描写,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烘托了人物形象。也就是在这种瑟瑟秋风中,小野出场,因为没有新衣和新书包,因为穿着老旧,因为有浓重的乡音,所以与同学们格格不入。文章结尾部分,写小野在运动会上绽放异彩,也是在这个秋天的背景下,他的坚毅也是在秋风中显现出来的。结尾段,野草在疯狂的生长,象征着小野的成长。我们会发现,野草亦小野,小野亦野草。

【语音稿】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进入《作文周刊》有声作文平台。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张文泽同学的《野草的秋天》。

初看题目,以为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心里不免思忖,秋天的野草有什么可写的,带着这种探究的思维,我们展开对全文的阅读。读到第一段,我们就发现,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也会想到人物“小野”和标题“野草”的相似不仅仅是巧合。小野是一个家境不好的孩子,因为衣着老旧和浓重的乡音,让他与同学格格不如,同学们给他起绰号,并任意差遣他,对于此,他有些逆来顺受。运动会被报名跑1000米是他逆来顺受的“顶点”,但是他却出乎大家意料,跑了第一名。这是我们才发现,这个平时不起眼的“草根”原来也有自己坚守的执着、坚毅以及为班级争光的集体荣誉感强。这里,我们会恍然大悟,小野的性格就像野草,出身“卑微”,但是只要有“一撮泥土”,就会把根深深地扎入,把茎昂然地挺起,向着太阳,抗击风雨。我们也明白,野草的秋天就是少年小野的成长。

我们再通读全文,会被小作者行文中的小技巧所打动,开头景物描写渲染氛围,结尾景物描写深化主题,并有余音绕梁之感。行文中,也将秋天的景,特别是野草的景与小野的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事景人情交融,使文章更加耐读。

此外,文章还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同学们在随意差遣小野时候的语言描写,以及运动会报名时体育委员的语言描写,非常具有校园气息,也很能体现小野的人物形象。跑步时,小野的神态动作描写,塑造出坚毅的小野的形象。细节描写对于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我们从这篇文章中可见一斑。

通过小作者精巧的构思,这篇文章为我们讲述了有关小野的故事,这个少年的成长经历也深深打动着我。这就是佳作的魅力,大家也试着写写自己身边的少年吧!

(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  董问博)

 本文发表于《作文周刊》2021年2月1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