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董教学随笔175】古诗词里的地理风貌

 与时光对坐 2022-08-04 发布于陕西

古诗词里的地理风貌

/董问博

     古诗词这块中国文化的瑰宝,因其优美的文辞、整齐的节奏给人以美的熏陶。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的气候因自然地理而产生了较大的差异,流行歌曲中唱的“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等古诗词句中也可窥见类似的意思。此外,古诗词中还深刻记录了四季风貌、山河变迁、阴晴冷暖等地理现象,为后人了解古人古事提供了不少的佐证。

庐山桑落洲

【唐】胡玢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题解】

     桑落洲,于长江中下游安徽省宿松县汇口镇程营村和归林村一带,是交通战略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在历史上,有众多历史典故和桑落洲有关如周瑜点将台、九洲八卦阵、桃花林(邓林)等等。无数文人墨客竞相登临,留下了众多诗词歌赋。唐代胡玢用清新简约的笔调写出了桑落洲的历史变迁。

【注释】

①桑田:种植桑树与农作物的田地。

②未休:没有停止。

【赏析】

    据《九江府志》记载,桑落洲原是长江中游泥沙淤积成的一个沙洲,几经变迁,沙洲南岸不断崩塌,北岸河道淤塞,逐渐与长江北岸连成一片。

    诗歌开篇,就写出了沧海变桑田的桑落洲,“桑田”二字写出了此地的农事活动,“数家新住处”意思为许多人家在这里建房定居并逐渐形成村落。接着诗歌由眼前之景想到了此地曾经是大江大河流经的地方,原先的河岸慢慢崩塌掉,河流的泥沙却还在逐渐沉积。这句体现出长江中游地理风貌的变迁。从“昔日大江流”到眼前的“数家新住处”,可以看出诗人这是诗人以严谨的态度进行了长期细致的观察,并由此生发了历史变迁的慨叹。

    诗歌并未到此结束,而是借眼前之景想悠悠古事,“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想到百年之后,人事变迁犹如雪泥鸿爪,让人不觉扼腕叹息。这首诗带给我们很强的历史纵深感,诗人站在一个时间点下,想昔日之事,也想百年后的事。这种前后连带,给读者一种光影流转的匆匆之感,更有亦如“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哲思。

边词

【唐】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题解】

    据《新唐书·张仁愿传》记载,公元707年,张仁愿任朔方军总管时,曾奏用当时任监察御史的张敬忠分判军事。这首《边词》大约就是张敬忠在朔方军幕任职时的作品。题目中的“边”字是边关之意,说明这是一首边塞诗。

【注释】

①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张仁愿所筑西受降城即在其西北。旧来:自古以来。

②未挂丝:指柳树还未吐绿挂丝。

③即今:如今,现今。④冰开日:解冻的时候。 

【赏析】

   “五原”地处内蒙古,这里地处塞漠,北临大碛,气候严寒,风物荒凉,春色姗姗来迟,所以说“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意思是“二月天杨柳还未吐叶挂丝”。诗歌以柳树这个春天典型景物具体写出了春色姗姗来迟的景象而长安地此时已是桃红柳绿,春光烂漫。三四两句仍紧扣“春迟”写边地风物,却另辟蹊径,诗人运用对比,拿边地“冰开日”和长安“落花时”两相对照,强调了北边的春迟。这里体现出受纬度的影响,同一时节下气候呈现出不同特点。

    诗歌的字面意思如上段所述,但是诗情的理解并不仅限于此。面对五原春迟、北边荒寒,诗人并没有产生消极的情绪,而是坚信春天终会来临。“河畔冰开”,带给人的是对春来的喜悦,也渲染出边塞的辽阔与壮美。这种豪迈情感是盛唐边塞诗所特有的。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题解】

    此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词人的“闲愁”。上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表现了幽居寂寞积郁难抒之情绪。所以他的“闲愁”是缘于他退居横塘的处境,以“庆湖遗老”自居的身份。一生未被重用,垂暮之年政治理想仍不能得以施展,空有远大抱负和横溢的才华。明写相思之情,实写政治失意之痛。

【注释】

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

月桥花院:一作“月台花榭”。月桥,像月亮似的小拱桥。花院,花木环绕的庭院。

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朱户:朱红的大门。

飞:一作“碧”。冉冉:指云彩缓缓流动。蘅皋: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

一川:遍地,一片。

【赏析】

    上阕写与佳人猝不及防的邂逅。佳人轻盈的莲步越过“我”栖身的横塘。“我”心绪难平,但目送她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芳尘中,只留给我傻傻地望,呆呆地想。佳人啊,世间哪一位幸运的人与你共度锦瑟韶华?你们是倚桥探月,还是月下赏花?亦或是在幽深的轩窗下驻足?无从得知。恐怕也只有这春风才知道你的行踪,了解你的住处,才能走进那庭院深深,才能到达你内心深处的港湾。

    下阕写“我”极目四望,情随景生,天上云卷云舒。“我”如泉涌般的神思,生花的妙笔,写出了让人慨叹的新诗句:若问“我”内心的愁有多少呢,那正如烟气迷蒙下的春草,无边无际;又像行走在城郭的满城风絮,漫天起舞;还像梅子成熟时节飞撒的细雨,如烟如雾……

    每年六七月份,江南一带都会出现持续阴雨的气候,恰逢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每到梅雨季节,细雨绵绵、雾霭重重听着这不着边际又没有尽头的雨声,很容易陷入无限的忧思。贺铸这首词的绝妙在于,运用博喻的手法,把江南特有的景物,诸如烟草、风絮、黄时雨比喻纷繁芜杂的愁思,立意新奇而意味深长。

度破讷沙二首(其一)

【唐】李益

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

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题解】

   唐宪宗元和初,回鹘曾以骑兵进犯,与镇武节度使驻兵在此交战,诗记录的就是这段历史“破讷沙”系沙漠译名,亦作“普纳沙”。这首李益用诗的语言记录了自己亲历的一场沙尘暴的情景,充分表现出塞北荒凉的特征

【注释】

沙旋移:沙尘飞旋,沙丘移动。

不省:谓未见过。

莫言:不要说。一作“无端”。

总有:虽然有;即使有。

【赏析】

     一二句写出了塞北沙尘漫天的景象。沙漠上风一吹,沙尘便满天飞旋。诗人由此感慨:在这茫茫的沙碛上,怕是很久也看不到草木生长了吧。首句“眼见风来沙旋移”,从视觉角度写出了沙尘暴气势逼人的特点。仅一个“旋”字,写出风沙猛烈的特点。虽然沙漠之中很难见到草木,虽然沙漠的苍茫让人心生悲凉,但是诗人并没有消极,反而心生乐观之情:塞北总会有春天到来诗人豁达的情感说出了塞北无春的事实,描绘出塞北春季多风沙的状况。因为我国北部、西北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沙漠和沙化面积大。冬末、春初之际,冬季风强劲作用下,北方地区主要受快行冷锋控制,降水少,气候干旱。在各种因素叠加影响下,容易漫天飞沙。

    这些古诗词记录了我国一年四季,山川河流、地形地势随着不同地理位置,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诗词中我们领略到我国大江南北或秀丽,或壮美,或苍凉景色的同时,再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理解诗词,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