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伍娟 | 七夕有感

 文乡枞阳 2022-08-04 发布于安徽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的《秋夕》好似一幅唯美的画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某个秋天的夜晚,银色蜡烛的光芒映着清冷的画屏。一位女子手拿精美的小团扇,轻盈地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夜色如水,石阶寒凉,女子放下扇子,半卧在竹席上,静静地看着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独自思念着心中的“牛郎”。        

回望历史,早在西汉时期,牛郎织女便由星名演变成了男耕女织的神话人物,且被赋予了节日内涵。在《淮南子》《风俗通》中,出现了“鸟鸦填河桥而渡织女”和“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的传说。《西京杂记》有言:“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民间有七夕夜看牛郎织女相会的活动,宫廷亦有“穿七孔针”“跳于阖舞”之俗。

现在的七夕在商家眼里,是中国情人节;在学者眼里,是中国民俗节;在普通老百姓眼里,是爱的忠贞与坚守……这个传承千年的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绵延着中国农耕文化中最温柔与浪漫的那一页。“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代词人秦观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讴歌了真挚、坚贞的爱情。这恰恰是中华民族最淳朴而真挚的爱情观,是中华民族婚恋家庭观的核心要素。七夕传承了民俗之魅、民族之美,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圆满”与“和合”的精髓。

或因如此,2006年,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牛郎织女”神话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也是文化软实力的彰显。现在的七夕节已成为象征中国人爱情的节日,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以及爱情的向往。

年年七夕,今又七夕。让我们在这特殊的日子里,重拾“遗失的美好”,重温七夕的浪漫。让七夕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光时刻”!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