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50年,宋朝闹饥荒,范仲淹却说:“米价要再涨一涨!”却因此帮

 西贝行者 2022-08-04 发布于江苏
1050年,宋朝闹饥荒,范仲淹却说:“米价要再涨一涨!”却因此帮助百姓度过饥荒,百姓纷纷称赞他:“范仲淹是一个好官!”
 
当时,杭州米价已经从90 文一斗疯涨到120文。杭州知府范仲淹不仅没有强制商人下调米价,反而还上调米价50%,米价直接达到150文一斗。
 
如此天价,百姓如何买得起米?
 
然而,范仲淹却游山玩水,结交达官贵人,饮酒作乐,组织赛龙舟;还四处拜访寺庙,大兴土木,甚至乘机修缮了自己的官邸。
 
这还是那个心系天下的范仲淹吗?
 
官员们纷纷弹劾范仲淹:身为父母官,不顾灾民的死活,却趁机发国难财。
 
然而很快,杭州灾情却得到了控制,老百姓没有流离失所,都买到了低价米,填饱了肚子。
 
灾民对他赞不绝口:“范仲淹是大家的救命恩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江浙大旱,杭州最重,范仲淹立刻在杭州搭粥棚救济灾民,同时奏请皇上拨银赈灾、开仓放粮。
 
这些方法早期帮助了一部分灾民,但是随着饥荒的加重,不断的灾民涌入,杭州粮食严重不足。
 
达官贵人每日山珍海味,老百姓却饥肠辘辘。
 
更可恨的是,许多粮商趁机发国难财,抬高价格,米价疯涨,杭州的一斗米居然从90文涨到120文。百姓买不起粮食,商人让他们用田地和房屋做抵押。许多人饿死街头,甚至流落他乡。
 
如何缓解杭州灾情?
 
范仲淹日思夜想,终于想到一个妙计。
 
范仲淹在西湖大摆宴席,广交富贵,大办龙舟节,从春天持续到夏天,富人花天酒地,周边的老百姓也能做点小生意,赚钱买米。
 
同时他还拜访寺庙,对寺庙的主持说:“饥荒之年,劳力廉价,何不趁机修建寺院?”
 
主持赞许,许多寺庙大兴土木,招揽将近1万名民工施工,这些人不但有饭吃,而且还赚到了钱。
 
范仲淹也修建了府衙、仓库、官驿等,付给饥民救济粮和工钱。
 
这些以工代赈的方法缓解了杭州一部分百姓的灾情。
 
范仲淹还利用商人贪财趋利的心理,在杭州张榜公告:“继续抬高米价,120文一斗直接涨到150文一斗。” 并向外宣传:米价还会再涨一涨,涨到180文一斗。
 
米价居高不下,范仲淹却下令继续涨价,老百姓愤怒大骂,百官弹劾,范仲淹在一片骂声中把米价又抬高到一个新台阶。
 
江浙商人大喜,认为杭州的钱好赚,带着粮食纷纷前来。甚至远处的商人也跋山涉水把米贩运到杭州,想谋求暴利。
 
很快,杭州的大米堆积如山。
 
正当商人们准备大赚一把时,范仲淹却突然下令让官府开仓放粮,老百姓都去排队领粮食。
 
商人囤积的高价粮无人问津,维护费、仓库费、工资一天天耗费着大量的钱财。
 
粮食如果长期被放置,会变成陈粮,价格会大大降低。如果运输出去,又要花费大量的运输费,人力费。
 
更可怕的是:继续等下去,灾情一旦缓解,百姓不会再购买粮食,囤积的粮食可能会滞销、赔钱。
 
众多商人如困兽之斗,进退两难。
 
几天后,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杭州米价直线下跌。
 
商人降低米价,抛售粮食,价格一降再降,降到了80文一斗。
 
杭州灾民用极低的价钱购买到了米,填饱了肚子,灾情得到了缓解。
 
范仲淹也趁机购买大量的粮食,囤积到官仓。
 
范仲淹通过以工代赈,调整市场粮食供过于求的方法,盘活了经济,缓解了杭州饥荒。
 
百姓对范仲淹感激不尽,纷纷称赞他:“是一个好官,救了大家的命。”
 
两年后,范仲淹病逝。
 
杭州百姓为了感谢范仲淹的救命之恩,在西湖边修建了”范公堤”,纪念范仲淹的爱国爱民。
 
“将欲取之,必先欲之”,范仲淹巧妙地利用市场规律和人心变化,以退为进,谋后而动,解除了杭州的危情。
 
范仲淹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让我们敬佩,而他遇到危机,独辟蹊径,大胆谋划的智慧,更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 空山乔木
编辑:青草
 
 #历史##人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