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缘政治如何影响公众对国际贸易的态度? ![]() 作者:Allison Carnegie,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科学系副教授;Nikhar Gaikwad,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科学系助理教授。 来源:Allison Carnegie and Nikhar Gaikwad, “Public Opinion on Geopolitics and Trade,” World Politics, Vol. 74, No. 2, 2022, pp. 167-204. 导读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安全因素在塑造公众对国际经济交流偏好方面的作用。作者的调查实验结果表明,民众在经济伙伴的选择上更倾向于与盟友进行贸易。这种偏好主要源自于先前对竞争对手的消极看法以及对贸易将会助长其军事实力的担忧。然而,作者还发现,很大一部分的受调查者认为国际贸易可以带来和平,而且贸易可以成为和平诱导因素从而使选民克服他们对与对手进行贸易活动的厌恶。这一系列结论有助于解释受公众舆论约束的政府在冲突阴影下寻求经济合作的时机和原因。 本文作者利用了在美国和印度进行的多项观察分析、问卷调查实验以及历史案例研究来对自己的假设进行了全面检验并证明了其与现实国际政治的相关性。多项证据表明,地缘政治因素是民众评定外交政策的一项重要指标,且以系统的方式在民众态度之间运作。本文提出了新的理论和证据来解释国家之间的权力关系如何形成大众对全球化的态度,并帮助国际关系文献更好地理解公众舆论与外交政策的关系以及驱动全球化的因素。另外,本文也为围绕经济合作的公共政策辩论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和启示。 地缘政治、国际贸易与公众舆论 政客们经常在有关贸易的政治言论中强调地缘政治关切,而公众舆论往往会影响并限制政客们关于经济治理的决定。然而,我们对地缘政治因素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民众对与其他国家的贸易的支持仍知之甚少。在国际和比较政治经济学领域,大量学者将公众舆论在贸易政策中的决定权归结于经济和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另外,国际安全文献将选民偏好确定为决定“战争与和平”事项的外交政策的关键因素。但是,关于这两大政策方面之间联系的问题仍然缺乏解释。地缘政治因素是否会影响大众对贸易政策的偏好?选民们将会如何在贸易伙伴上做出选择?在存在安全威胁的情况下,选民们会如何评估与贸易伙伴国之间更紧密的经济联系?反之如何? 1. 地缘政治中的理性和非理性考虑 作者的理论框架从心理和理性战略的角度出发,考察地缘政治因素如何在贸易问题上影响大众偏好。一些心理学结构,诸如偏见、种族中心主义和民族优越感都是众所周知地能够广泛影响社会政治态度的因素。贸易研究还证明,民众在评估国际经济联系时倾向于产生“自我与他者”(us-vs-them)的对立思维,对于内部群体产生的偏袒会引发对外国贸易伙伴的反对。同时,对于外部群体的认知也可以因为敌友关系而改变。当个体以敌对的眼光看待对手国,甚至是以文化冲突为先导的情况下(例如种族或宗教冲突),这种群体间的竞争可能会加深对威胁的认知。根据这个推论,本文预测敌我观念会阻碍对国际贸易的支持,而同盟观念则会唤起积极的联想,引导个人本能地支持国际贸易。 另一方面,本文也对理性战略考量做出了预测。理性因素可以缓和对于具有特定地缘政治背景的外国贸易伙伴的情绪反应。例如,当个人得知贸易将增强地缘对手的军事能力并提高其在战争中获胜的可能性时,他们将对贸易表现出更明显的反对态度。这样,该战略评估与个人已有的敌我观念保持一致。同时,理性思考也可以削弱这样的观念。例如,当了解到更紧密的商业联系或物质关系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和平关系时,敌我观念可能会受到削弱,新的贸易偏好将会生成。 2. 地缘政治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个人会用何种理性的考虑来解释地缘政治和国际贸易之间的联系呢?国际关系学术界目前有两大重要线索可供借鉴。这两种考虑是否以及如何改变民众对国际贸易伙伴的偏好仍然是一个开放的实证问题。 1. 安全外部性理论(Security externalities):这个理论认为,竞争对手之间的贸易将会产生负面的安全外部性,因为国际贸易可以使竞争对手更有效地利用国内资源并将贸易中获得的经济收益转移到军事用途上。各国担心国际贸易会使其对手变得更加强大,从而提升对手在未来潜在冲突中获胜的可能性。国家利益的不同也是违反贸易协定的特殊诱因,因为这样可以阻止贸易竞争对手获得军事资源并降低其经济实力,从而损害其贸易伙伴。反之,具有类似安全利益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则具有积极的安全外部性,因为各国都希望加强其盟友的军事能力。 2. 自由主义和平理论(Liberal Peace):这个理论则为相反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该逻辑认为,国际贸易通过经济相互依存(economic interdependence)而产生和平,而经济相互依存又可以创造避免战争的动机,因为武装冲突会破坏带来利润的机会。在该理论中,公众舆论在因果链中起着直观作用,保护贸易机会是民众和商业机构游说政府避免冲突的主要动机。这个理论也有着丰富的思想史和普遍的政策支持。例如,世界贸易组织的使命声明中就说要通过增加自由贸易以做到 “促进和平与稳定 (foster peace and stability)”。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美国决定与中国发展贸易、以及其他许多政策选择都是基于这样一种逻辑。 分析方法 本文的实证分析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法,以美国和印度两国民意为重点考察对象。作者设计了一系列调查问卷以收集大量经验证据,而实验的参与者则是通过亚马逊Mechanical Turk(MTurk)平台招募。与其他的样本收集方法相比,该平台具有成本和效率优势。MTurk样本虽然不能算是国家概率样本,但比其他的便利样本(如在校大学生、本地居民等)更能代表更广泛的人群。MTurk样本与拥有全国代表性的样本之间的相关性较高,且在贸易偏好议题中,有许多使用MTurk的研究都成功复制了拥有全国代表性调查的结果。具体调查方式为以下三种。 1. 基于开放式问卷的观察分析:作者首先使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来证明地缘政治考虑影响美国和印度两国选民的贸易态度,并观察到安全与和平问题似乎在选民心中很普遍。对于美国受访者,作者选用美国 – 俄罗斯贸易关系,对于印度受访者则是印度 – 巴基斯坦。受访者们首先被询问是否支持增加与其贸易伙伴的贸易,并被要求写三到五句话来解释他们的答案。受访者们的答案之后会按照是否有提及安全外部性、期望和平、缺乏信任、考虑经济、或是其他的地缘政治或非地缘政治理由被手动编码进若干种类的考虑中。受访者的回应依照其多样性也可以同时被归类进不同的问题类别里。 总数为400人的研究样本中的美印两国受访者各占一半。结果上,受访者所提到的经济考虑与地缘政治担忧相比有些相形见绌。在美国样本中,有152次提到地缘政治问题,而只有82次提到经济因素;在印度样本中,有168次提到地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仅有50次。在受访者们提供的答案中,安全外部性和自由主义和平两大理论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支持。 表1:与国际对手进行贸易的理由 ![]() 2. 操纵敌我变量的反事实情境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作者向受访者们提供了一系列类似于报纸报道、评论文章或演讲的信息,目的在于研究选民们如何应对现实政治话语中可能出现的可以触发贸易偏好的因素。 该实验的主要自变量为贸易伙伴国的“盟友”或“对手”的地位。比如,作者会在实验材料中写明 “美国正在考虑与另一个国家签订自贸协定”,“这个国家是美国的[盟友/对手]”。其他关于贸易的自变量包括:是否会协助该国军力、是否可以促进和平关系、该国是否民主。有1208名美国成年人在2016年3月参加了实验。 作者在这个实验中发现的证据表明,美国受访者们平均更愿意与盟友进行贸易。不过,实验结果也表明大众对地缘政治和贸易的偏好存在细微差别:公众舆论的确倾向于安全外部性假设的预测(即受访者们不希望贸易可以协助对手国军力),但也由和平意愿决定。 3. 根据国家特征的复合对比试验:此实验为上述受访者们展示了五组(每组两个)随机生成的假想贸易伙伴的特征,并要求他们在每一组中选择更愿意与之进行贸易的伙伴。每一个贸易伙伴均有6个可操作变量。作者首先指出一个贸易伙伴是盟友还是对手,其次明确其是否为民主国家、与美国相比之下的军队规模(略小或极小)、贸易是否会扩大对方军队规模(无变化、略微或显著)、因贸易而与美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无变化、略微下降或显著下降)、以及与该国发展贸易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无影响、些微帮助或些微损害)。 通过分析,本文发现地缘政治因素对公众舆论有很大影响,贸易伙伴从盟友变为对手会使公众对贸易协定的支持率降低27.4个百分点。图1证明,贸易国的对手身份的影响是负面的,而当贸易预计可以“显著”降低冲突可能性时,这种影响会减轻但不会完全消失。即使在贸易伙伴为对手的最佳情况下(即除了对手身份以外,其他变量均对美国有利),受访者们仍更愿意与盟友进行贸易。但是当他们得知贸易协定将促进本国和他国间的和平关系时,与对手进行贸易的抵制就会减少,这表明民众的敌我观念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 图1:贸易伙伴的特征对贸易偏好的效应 结论:针对国际贸易问题的政策含义 本文运用调查实验来检验国际贸易偏好中的地缘政治影响。调查表明,与地区或全球对手相比,受访者更喜欢与盟友进行贸易,但当他们得知贸易可以成为通往和平的渠道时,加强与对手的贸易关系则成为了较为合适的选择,这与作者提出的理论框架一致。 本文的结论也有助于理解公众舆论与外交政策制定的关系。虽然西方政治学界普遍认为一般公民对于国际贸易问题的了解偏低,因此无法真正意义上左右贸易政策的制定,但是也有研究证明当问题显著性较高时,公众舆论对政策的影响最大。因此,当选民们用高度突出的眼光以及与国家安全有关的地缘政治眼光看待常规贸易政策时,西方政客们便会面临较为明确的政策制定任务。纵使某些贸易政策与特殊利益集团和精英团体的利益不符,他们也必须制定可以促进国家安全利益的贸易政策以规避选民们的选票惩罚。 词汇积累 自我与他者,敌我对立 Us vs. them 安全外部性 Security externality 自由主义和平 Liberal peace 经济相互依存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译者:肖龙,国政学人编译员,佛罗里达大学政治科学系。 审核 | 聂涵琳 李源 排版 | 苏伊文 本文为公益分享,服务于科研教学,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