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转移性淋巴瘤 1 例

 懒散的向上 2022-08-04 发布于浙江

作者 /  赵卉霖

单位 /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心脏肿瘤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分为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心包填塞、心律失常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与其他肿瘤不同,心脏肿瘤对患者的影响不仅取决于肿瘤病变本身,更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一、心脏肿瘤的分类

心脏原发性肿瘤是指原发于心脏各腔室及其相通大血管的肿瘤,临床较为少见,发病率约占人群的 0.0017%~0.28%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良性肿瘤为主,约占 75% 。

良性肿瘤界限清楚,活动度大,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粘液瘤和脂肪瘤。

恶性肿瘤界限不清,活动度差,常见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等。

继发性心脏肿瘤又称心脏转移性肿瘤,是心脏之外各种肿瘤经直接蔓延、血液传播或淋巴管扩散转移到心脏并在此生长所形成的肿瘤。

继发性心脏肿瘤比较常见,为原发性的 20~40 倍。最常见为肺癌,其次为乳腺癌、黑色瘤、白血病和淋巴瘤。

转移瘤最常累及心包,其次为心肌,心内膜,右心较左心易受累及。

转移途径包括血行转移,通过血路转移至心脏,常见的有子宫平滑肌肉瘤、白血病和黑色素瘤,最为常见;淋巴转移,通过淋巴路转移至心脏,常见的有肺癌、乳腺癌;直接转移,直接侵犯心脏,常见的有食管癌、乳腺癌、肺癌及恶性纵隔肿瘤。

心脏恶性肿瘤早期很难作出临床诊断,常常在肿瘤影响心脏血流动力学、 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引起全身系统表现或肿瘤碎块脱落造成栓塞时,才引起关注。

二、心脏淋巴瘤

心脏淋巴瘤是指侵及心脏和/或心包的淋巴瘤。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

原发性淋巴瘤占所有心脏原发性肿瘤的 2% ,继发性相对多见。

有研究表明,恶性淋巴瘤占所有心脏转移性恶性肿瘤的 9% 以上,而且淋巴瘤死亡的病人中有 20% 发现有心脏转移。

淋巴瘤的不同病理学类型可能有不同的转移机制,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转移机制可能是通过血行转移,其他类型的淋巴瘤则可能是通过直接扩散和淋巴转移。

与肝、肺或脑相比,肿瘤转移到心脏的概率较小,临床表现也常不明显或不特异。

肿瘤的位置、大小、生长速度、侵袭性和瘤内有无出血、变性及肿瘤有无碎片脱落等决定了临床症状的多样性:有时无明显临床表现,有时可出现发热、贫血、消瘦等全身症状。

累及心包可形成肿瘤包块或者顽固性的心包积液,多为血性,生长迅速,严重可出现心包填塞。

累及心肌,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受损,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可出现心律失常。

瓣口附近肿瘤随心动周期可阻塞瓣口,出现瓣口狭窄症状;阻塞冠状动脉入口,可出现心绞痛及心肌梗死。

侵犯邻近大血管可导致上、下腔静脉回流障碍;肿瘤组织疏松易脱落,碎片随血流可栓塞动脉或静脉,根据栓塞的部位,出现不同症状。

X 线及心电图检查缺乏特异性, CT 及 MR 可显示肿瘤大小、形态等,病理检查用以确诊肿瘤性质。

三、超声心动图表现

发现心脏肿瘤后应注意观察肿瘤侵犯的部位、大小、内部回声特点、形态轮廓,有无包膜、有无蒂及其附着点,心动周期中的变化,有无心包积液,心腔形态,瓣膜形态及功能与心内血流动力学改变等。

转移瘤可侵犯心包、心肌和向心腔内生长,多为结节状,形态大小不一,肿块边界不规则,内部回声常不均匀。

转移至心腔的,心腔内可见异常回声团块,无蒂,与心肌紧密相连,基底面较宽。

侵犯心肌的,显示心肌肿物浸润,心室壁不均匀增厚,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侵犯心包的,心包腔可出现团块回声,或心包层凹凸不平,心包层细回声带受破坏不连续,出现心包积液。

左心声学造影

根据肿瘤新生血管的丰富程度,病变无明显增强,呈「 无增强者为血栓;病变增强程度低于邻近心肌,呈部分增强者为良性病变;病变增强程度不低于邻近心肌,呈完全增强者为恶性病变。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心脏恶性肿瘤右心多于左心,右心房肿瘤常累及腔静脉,因此检查腔静脉尤为重要,要充分显示右心房和腔静脉之间的连接,明确肿瘤累及的程度。

典型病例分享


患者男, 70 岁,主因胸闷气短 15 年,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15 天来我院。后患者确诊非霍奇金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肺内浸润。

患者超声心动图如下所示,结合病史及超声心动图特征,进而推断右房占位为心脏转移性淋巴瘤。

视频 1

视频 2
视频 1、2 四腔心切面显示右房内可见不均质稍低团块状回声,形状不规则,运动幅度大

视频 3

视频 4
视频 3、4 不标准切面显示右房内不均质稍低团块状回声,形状不规则

视频 5

视频 6

视频 7

视频 8

视频 9
视频 5~9 左心声学造影显示右房内可见一大小约 68*50mm 不均质稍低团块状回声,位置固定,呈不均质灌注,部分富血供,部分乏血供;其与一大小约 29*21mm 稍低分叶团块状回声相连,随心脏舒缩抖动,呈等血供(灌注较心肌稍弱)

图片
图 1 下腔静脉内未见异常回声


参考文献:
[1] 王爱新, 高谦, 陈志红. 心脏转移性肿瘤患者超声心动图[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 38(17):3.
[2] 邹正辉. 恶性淋巴瘤心脏侵犯的临床病理研究[J].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83(7).
[3] 王志忠, 孟庆义, 钱远宇,等. 心脏转移性淋巴瘤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及其与病理学关系的对比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 2002, 22(5):285-285.
[4] 智光, 杨庭树. 心脏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超声心动图表现[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8, 14(3):1.
[5] 赵晓宁, 刘勇, 包芳. 淋巴瘤心脏浸润超声随访1例[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3, 29(5):478-479.
[6] 宋贵峰. 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转移性肿瘤患者肿瘤部位与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23):3.
[7] 周维新, 杨浣宜, 张技革,等. 超声心动显像评价心脏恶性肿瘤的手术,病理和尸检结果对照[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4, 20(1):5.
策划 / 苏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