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一县在1400多年间,4次迁治,最后1次跨越100公里迁到辖区外

 大运河时空 2022-08-04 发布于河北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虹城街道是最近新设立的街道,大概有很多人甚至一些当地人也可能不知道这个“虹”字是来源于哪里?其实这是个消失了已有240多年的名字,使用这个名字的正是今天泗县县城所在地及周边区域,这个名字是“虹县”。那么从虹县到泗县是如何转变的呢。

刚刚挂牌的虹城街道

虹县本西汉红侯国,国除后在东汉改名虹县,后于东晋、北魏、北齐经历数次废、置,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夏丘县置虹县,治所屡迁不定,唐贞观八年(634年)迁到今天泗县县城这个位置,直到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虹县省入泗州。

清朝康熙年间的凤阳府虹县图

为何要把有着如此久远历史的“虹县”省入泗州呢?泗州自己难道没有治所吗?

“泗”是一条河流的名字,是历史上江、河、淮、济“四渎”中淮河的支流,和其他几渎拥有的7条支流并称为“八流”。这四渎、八流在当时的人们认知里,都是有着足够影响力、宽广的大河。

也正是因为如此,以这些河流而命名的地名也是数不胜数的。而以“泗”为名的,在今天仍有泗县、泗洪、泗阳、泗水。其中泗县就是在民国初期“撤府州存县”运动中,由“泗州直隶州”改来的。

清光绪年间的泗州域图

泗州在秦朝时为泗水郡,郡以泗水为名。后又在不同的朝代改为沛郡、临淮郡、下邳郡等郡名。北周改安州置泗州,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清朝雍正二年泗州成为相当于府级的泗州直隶州,辖五河、盱眙、天长三县。

虽然泗州历史悠久,但它的治所却是多变的,最初在宿预县(今江苏泗阳县西北郑楼乡古城),后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徙治到临淮县(今江苏盱眙县西北),后来还曾经在盱眙县境内“寄治”过近百年的时间,就是治所没了,只能到盱眙县“办公”。到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治所迁到了并不属于它管辖之下的虹县,还将虹县省并入了泗州。

清康熙年间的泗州,州城还未被淹没

自从唐开元年间将泗州治所迁到了临淮之后,直到康熙十九年,在这里作为治所的时间长达945年。但是康熙十九年淮河决堤,“将州城及文武衙门、仓库沉没水中。居民播迁,州牧或借民房、或驻试院。”

清康熙年间的凤阳府图,红圈中为泗州和盱眙县

其“居民播迁、州牧或借民房、或驻试院”的地点,则是在盱眙县治。因为泗州的州城和盱眙县城仅隔一条两里宽的淮河,并且盱眙县治建于山丘之上:“盱城在县境极北盱山之麓,淮水之滨,半枕山上,半临水滨,据山川之险,与州城相对。”是理想的临时迁移之所。

但临时“寄治”终非是长久之计,特别是当时盱眙地处泗州直隶州管辖范围最南端,虽然在此之前泗州旧城与盱眙之间以船渡河较为方便,但是州城被水淹没之后,河面变宽,再以船渡过淮河来往于南北,时间就显得漫长了。当时有向朝廷申请泗州直隶州治徙浥的奏折中提到:

向来泗州旧城与盱眙止隔河面二里,是以舟楫往来甚便,今则州城尽于水,所有济流之头铺,河与洪泽湖相通,水面宽阔,风浪甚险,非得顺风不渡,今昔情形迥不相同:凡官吏之稽查、缉捕、勘验、催征,及小民之诉状、纳粮,守风待流,往往守候需时,或有远从定远、凤阳、五河绕道五六百里始得达者。文武各官隔数十里之河面遥为治理,均多不便。

不但民间往来困难,办理公事也极其困难,如果从陆路绕道有5、6百里之遥,因此泗州直隶州迁治呼声高涨。

那么往哪迁呢?

最早选定的地点是位于泗州州境中部的双沟镇,“淮河在其东南,地势广阜,自旧城沉没之后,河面既阔、支港畅游,亦无雍塞冲突之患,于此建城,虽可居中控驭”双沟地处中部,地势宽广,还有河流经过,利于交通,是极佳的建立州城治所之的,但就是:“惟该处居民不及万户,似尚未足以成方州重镇,是以从前惮迁徙,旋议旋止。”居民人太少了,不具备当作治所的群众基础。因此虽然有人提议,但很快就没有人再提了。

乾隆年间泗州州域图,红圈处为双沟镇

治所最终定于了虹县

在当时呈给朝廷的奏折上写道:

凤阳府属之虹县,本系邑小事简,与泗州壤地毗连,将虹县一缺裁去,一切版图民赋均归并泗州管理,即将虹县之城改为泗州直隶州之城,则衙署仓库坛庙一切可以不移,而且通计两州县合并为一,其地方之广袤、田赋之多寡,较之安属六安、凤阳、合肥等各州县亦属相等,并无鞭长莫及之虑。如此一转移间,则该州管辖地方并无河湖阻隔,一切公事均得气脉相通,官民两得其便。

乾隆年间《泗州直隶州志》中对于徙治一事中所呈圣旨

这段话有几层意思,一是虹县与泗州相比,面积小、人口少、事务少,又与泗州相接,如果把虹县并入泗州,县城可以直接作为州的治所,城里面的衙门、仓库、祭祀用的坛庙可以马上就可以使用。二是哪怕是增加了虹县的面积和人口,泗州也才各安徽省内的六安州、凤阳县、合肥县相等。三是经过这样的调整之后,泗州直隶州到所辖各州县间就没有河湖阻隔,变得极为顺畅方便了。

泗州治所位置在明朝和清朝的对比图

正是有了这样的提议,朝廷认为是切实可行的,所以就把“寄治”于盱眙县的泗州直隶州州城迁到了虹县,由于明朝之后,州城不设附郭县,虹县就并入到了泗州之内,实现了到泗州、泗县的转变。而泗州,则在设州之后至今的1400多年间,经历了在宿预、临淮、盱眙“办公”之后的第4次迁移治所,并且这个距离并不算近,从州的最南端,迁到了州最北端还向北的位置,直到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外,直线距离则足有100公里之遥。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