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苑】​温秀文​||父亲的老家

 颍州文学 2022-08-05 发布于安徽

大千起灭一尘里

未觉杭颍谁雌雄

遇见,颍州文学

父亲的老家

文/温秀文


十年前,每年清明节的时候,年逾七旬的老父亲不顾我们的劝阻,依然坚持要亲自回老家扫墓祭祀。老家坐落在四十八镇高门村一个叫五虎凹的山凹里。一大早,父亲和哥哥、我,父子三人备上面包,苹果出发,村道弯曲得如同小孩涂鸦的线条通向大山里,车行驶到绵绵的山脚下,路已尽头,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步行的起点。
春天是有声有色的季节,清澈的山溪水像唱着歌儿一样“哗哗”地流着,无名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三三两两点缀着山谷,微风吹拂,空气似乎也是甜甜的,林中的小鸟“叽叽喳喳”叫着,像在欢迎我们这群回乡的游子。
沿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羊肠小道向上攀爬,路过一垄梯田,山边处有二间破败的砖混房,残门锈锁久不开,想必主人已迁移走了,多年前的这个时候,层层的梯田正是红花草盛开的季节,往日绿叶红花的景色现在已不见了,梯田杂草丛生,显得荒凉。
走过了这田野,山凹处拐了个弯,一条狭窄的石板路通向山顶,只见高高的山顶上白雾茫茫,正所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山路虽然长满了杂草,但石块还隐约可见,山谷两边绿油油的翠竹层层叠翠,雨后的春笋争先恐后似的破土而出。树木正疯狂的发芽吐绿,映山红正红红火火的怒放,一路上景色虽美,为了赶路,我们也来不及欣赏,只是匆忙得走马观花了。
当我们喘着粗气翻过这个山顶,一棵粗壮的枫树映入眼帘,山凹里仅有的小村落,是几户同宗同祖的本家,也先后迁移到山脚下了,房子早已是残垣断壁,了无人烟,故乡无人诉情怀。父亲的老宅子就在这树旁,坐北朝南,背靠青山,面向梯田,开门见山,远山如黛。房子倒坍得差不多已是一片荒草地,繁殖力强的毛竹如入无人之境,已“入侵”到老宅周围,只有庭前的桃花三三两两开着,“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山泉水还在一如既往地日夜流淌,层层的梯田早已成草场了,几只脖子上挂着响铃的牛儿在“叮叮当当”地啃着青草。
听父亲讲,祖上先人为了躲避抓壮丁,才躲在这深山里的,靠山吃山,大山的无私奉献养育了这群朴实勤劳的山民,父辈们就是守着这一亩三分地艰难地度日。结茅庐,垦荒地,过上了于世隔绝的生活。当年那样的生活状况,是多么的艰辛。父亲年幼丧母,解放后,爷爷省吃俭用供父亲上学,父亲带上焖番薯当午餐早出晚归趟着这条崎岖的山路求学,饱一顿,饿一顿,冷一餐,热一餐的走出大山里完成了学业,成了这山沟沟里唯一一个有”铁饭碗”的人。
父亲站在这“宅子”里,仿佛年轻了许多,无名枯草侵满院,父亲用锄头拨开茅草,石块瓦砾覆青苔,父亲这看看,那瞧瞧,像是在寻找什么似的,又像是一位导游在解说某个旧址,“这里是当年烧饭的柴火间,那里是卧室……。”柴火间,依悉还有父亲自己动手烧饭的香味,卧室里,似乎还有父亲在一灯如豆下夜读的身影……。父亲又喃喃自语“记得年少骑竹马,转眼就是白头翁呀,时间过得真快,老了,老了。”
父亲随后又来到屋后自己的自留山里,用手摸摸这棵竹子,拍拍那株油茶树,像是在抚摸他的孩子们。父亲小时候早上去求学的路上,冬春季背竹笋,夏秋季扛毛竹,到山下变卖换些日用品,从牙逢里省下来的山茶油变卖换钱补贴家用。父亲说,“以前毛竹可值钱了,为了防止有人偷伐,每家在自己的竹子上用墨汁号名字,再涂上桐油保存作记号,现在这满山的竹子竟没人要了,自家山里的油茶籽你们也不来采摘,可惜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呀。”
父亲带领着我们先后来到了曾祖父、曾祖母等的坟墓前,坟墓隐藏在树林间,一堆堆黑土上长满杂草,墓前没有墓碑,只是象征性的垒起几块石块而已。我们分工行动,铲草皮,清理排水沟,培土,父亲一边干活,一边解说着墓主的生平。根据祭扫时防火的要求,禁止烧纸、焚香、放鞭炮,我们也只有就地取材,以矿泉水代酒,采撷映山红摆放在墓前,最后三鞠躬,父亲还不忘说上一些“保佑子子孙孙平安健康”的吉利话。
扫完了墓,我们会在山里挖春笋带回家尝尝鲜,别看这满山的竹子,竹子的出笋率也有”大小年”的,大年还好,随便找找就是春笋,要是”小年”份,没有破土的笋我却是一根也找不到。父亲则教我们怎么挑选,同样是笋,口感却也有很大差异,父亲看看毛竹的长势就知地下有没有,笋的口感好不好,一挖一个准。父亲说:“靠山吃山,处处皆学问。”
返回下山的时候,走到最后一个山湾时,我们歇歇脚,父亲还不忘回头转身向着那片生他养他的山凹深情地注视一会,仿佛像是在依依惜别一位挚友。
如今,八十高龄腿脚不便的父亲再也不能同我们一起回老家去走走看看了,每次当我们从老家返回后,父亲还会问问那山,那“宅子”,那坟墓。那山、竹木更加茂盛,那“宅”已是芳草萋萋,那墓还是去祭扫了的。父亲默默的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现在,从大山移居到镇山的族人也纷纷进城购房定居了,他乡是故乡,故乡成他乡。我想将来,当年的小村落、老宅子,坟墓终将被岁月慢慢侵蚀而遗忘,一切又回归自然,融入青山的怀抱!我用拙笔写下此浅文,以作怀念!
作者简介:温秀文,上乘富饶,大美广信人,工作于广信区自然资源局,运动登山望远,静坐看书小作 ,偶有文字见于《学习强国》征文。
          

【征稿】新刊!有稿,砸来!
【赛讯】征文,有奖!!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