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利钦声名鹊起的开始,1976年被勃列日涅夫提拔为州委第一书记

 金色年华554 2022-08-05 发布于江西

1970年代初,勃列日涅夫感到已经有了足够的自信,便开始着手更换各地的领导人。

这些被提拔的人,后来有许多对苏联的走向产生了很大影响。

比如撤掉格鲁吉亚第一书记姆扎瓦纳泽,换上当时还是格鲁吉亚部长的谢瓦尔德纳泽。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谢瓦尔德纳泽成为苏联外长,格鲁吉亚独立后,谢瓦尔德纳泽成为首任总统。

图片

再比如提拔叶利钦。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位于莫斯科以东2000公里的乌拉尔山区,横跨欧亚分界线。二战时期,乌拉尔的工业供应了前线大量的武器,有700多家企业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迁移到乌拉尔。作为乌拉尔地区的一部分,矿业基地、大型工业综合体企业、科学研究以及教育机构大量搬迁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是个工业帝国,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机器制造厂——乌拉尔重型机器制造厂,生产火炮、导弹的加里宁工厂,还有生产铁路车辆和坦克的乌拉尔车辆制造厂和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这也是苏联最大的两个坦克城。

图片

1976年10月3日,里亚博夫按照勃列日涅夫的要求飞到莫斯科,两人交谈了将近一个半小时。勃列日涅夫决定将里亚博夫作为中央书记候选人调到莫斯科,准备取代乌斯季诺夫,领导整个军事工业联合体。

谈话后勃列日涅夫将自己一张身穿元帅服的照片送给里亚博夫,要求他不忙返回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暂时不要向任何人谈及此事,他还需要和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过了一天,勃列日涅夫打电话告诉里亚博夫:政治局会议上研究了关于你的问题,大家都支持推举你为中央书记候选人。

勃列日涅夫又问道:派谁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接替你呢?

里亚博夫本想让科尔宾接替他,科尔宾是他在州委时的第二书记,可是1975年科尔宾已经被任命为格鲁吉亚第二书记。于是里亚博夫建议把科尔宾调回斯维尔德洛夫斯克。

然而勃列日涅夫不同意这个想法,他认为格鲁吉亚更需要科尔宾,科尔宾是莫斯科在格鲁吉亚的全权代理人。

于是里亚博夫推荐自己一手培养的叶利钦。

图片

叶利钦1931年出生于乌拉尔地区的布特卡村,父亲给他起名为鲍里斯,在俄语中是斗士的意思。

1955年,24岁的叶利钦毕业于乌拉尔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被分配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建筑局,从工人一路做到总工程师。

期间叶利钦的作风一直桀骜不驯,与工友和下属关系很好,却多次在公开场合批评局长,因此他当上局总工程师后上升通道几乎已经没有了。

叶利钦虽然好斗,却也极其聪明。1961年30岁的叶利钦加入苏共,新世界大门就此敞开。作为刺头,很多上级都不喜欢叶利钦,但有一个人却是例外,这人就是时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第一书记的里亚博夫。

他很欣赏这个跟下属打成一片的大个子,在他提拔下叶利钦一路高升。里亚博夫担任州第一书记后更是把叶利钦调到身边做秘书,有意培养。

勃列日涅夫不肯调回科尔宾,里亚博夫便推荐自己一手培养的叶利钦,当时叶利钦是州委主管建筑和工业的第二书记。

但是叶利钦在莫斯科默默无闻,他甚至不是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代表。里亚博夫提出叶利钦时,勃列日涅夫惊讶地说:他是什么人呀?我们并不认识他,为什么要提拔这个书记呢?

图片

一年前,叶利钦才被里亚博夫提拔为州委主管建筑和工业的书记,当时州委第二书记科罗温的资历和职位都在他之上。按照晋升规则,科罗温的情况资料已经报送给勃列日涅夫,从履历来看,科罗温比叶利钦合适得多。

在苏共组织工作部里,存有官阶表上每一个职级后备干部的资料。官阶表就是各种职务的一览表,任命或撤销职务都必须在党委监督下进行。从区党委一级开始都有官阶表,候选人未经区委同意,即使要改选基层书记也不可以。

苏共中央官阶表划分为几类。最低一级为审查监督类。这时任命问题须征得中央委员会的部里同意,与职务候选人进行谈话的是视察员、科长或副处长。

中央书记处的官阶表是较高的一级。一些候任高级职务的人被直接约请至书记处,一天可批准数十人的任命;另一些人则是通过信函表决方式予以任命。书记们会收到由各部门的部里准备的候任人的个人资料,同意时便署上自己的签名。中央书记们往往并不认识这些人,只是根据部里的意见签字了事。

如果问题涉及的是各共和国的州委书记,那么按规定应由共和国中央委员会批准后,经过莫斯科同意,任命才能生效。在乌克兰,按传统设有乌克兰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但如果问题涉及共和国领导人,基辅同样也必须获得勃列日涅夫批准。

图片

在中央委员会的组织工作部里,对每个由上级任命的干部都建立个人档案。档案中保存有所谓个人简证明,都是一些枯燥的官方资料外加几句走过场的空话:政治合格、思想坚定、品质可靠,官阶表上的高级别官员在任命之前,要由党的组织部工作人员写出鉴定。此前还要询问几个了解候任者的人,他们的意见也记入档案。

当出现更换州党委第一书记的问题时,干部组织工作部就会将几名候任者向总书记作介绍。如果他不喜欢他们,则重新着手物色合适的人选。

里亚博夫认为科罗温不能胜任第一书记之职,他希望让自己的人留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所以他一再坚持推荐叶利钦,他对勃列日涅夫说:叶利钦这个人勇于负责,工作刻苦自觉。他在我手下经过很好的锻炼,是我们一手培养出来的。

勃列日涅夫认真听取里亚博夫意见后,表示同意:你了解得更清楚。既然你有把握,我就支持。

在官阶表顺序不能解决问题时,总书记的意见就是至关重要的,他拥有对候任第一书记的最终决定权。既然里亚博夫保证叶利钦是自己人,那么勃列日涅夫也就将叶利钦视为自己人。

叶利钦本人,当时正在莫斯科的社会科学院参加一个学习班。他突然被召到中央委员会。首先与他谈话的是主管干部的书记卡皮托诺夫,然后是主管工业的来自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基里连科,接下来是主管意识形态的书记苏斯洛夫。

事实上卡皮托诺夫和基里连科并没有和叶利钦谈到什么事情。他们的会见只是必不可少的一轮程序,候选人必须先与中央书记们会晤,之后才能让他同勃列日涅夫本人会面。

只有苏斯洛夫的谈话具体一点,他问起叶利钦,是否觉得自己有能力独立工作,是否熟悉州里的党组织。

叶利钦不是傻瓜,这几句话从苏斯洛夫嘴里问出来,他明白自己即将接替里亚博夫执掌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了。

几天后,卡皮托诺夫和里亚博夫将叶利钦领进克里姆林宫。身材高大、言语不多、体态壮实的叶利钦给勃列日涅夫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问题解决了,未来的俄罗斯总统就此声名鹊起。

图片

后来戈尔巴乔夫曾回忆自己与勃列日涅夫的首次谈话:

与苏共中央总书记进行决定性的谈话时,我很明白他并不复杂的意图。我们坐下来,彼此向对方微笑,进行不慌不忙地交谈。这时候,我很清楚他为什么要召见我,因为可以讲“我们推荐您”这种决定性的话的人,只能是勃列日涅夫。

勃利日涅夫时代,各共和国、边疆区委、州委的领导人已习惯于几乎完全独立自主。无论总书记还是他的助手,都不会深入干预各州的事务。叶利钦本人后来如此讲述自己的新境遇:

第一书记的意见就是法律,恐怕没有谁敢于不将他的要求或吩咐一一照办。是的,头号人物的权力实际上是无限的。在那个时代,州委第一书记就是上帝、沙皇,一州之主。第一书记的意见实际上对任何问题而言都是不容更改的最终决定。

于是45岁的叶利钦成为当时苏联最年轻的州级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当时肯定想不到,这个人将会成为苏联掘墓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