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身黄埔二期,本可以高官厚禄,他却做了那个为台湾奔走的孤勇者

 浩然文史 2022-08-05 发布于山东

“为正义抗战,保卫祖国,解放台湾,要把日本帝国主义整个摧毁,整个摧毁!”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铿锵豪迈的歌声在中国东南地区的金华、龙岩等地相继响起,尽管这声音还很微弱。这首歌名为《台湾义勇队队歌》,是由台湾籍同胞组成的台湾义勇队发出的时代之音,在那个金瓯残缺、神州陆沉的年代,他们的身影穿梭在捐躯国难的路途中,将海峡两岸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一、山河破碎,共赴国难

1894年,甲午战争清朝惨败,被迫割让台湾,一时间宇内震动,台湾人民更是从此开启了长达50年的抗争历史。日本狼子野心,仅仅占领台湾还不够,于1937年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整个中华大地都发出了“捐躯赴国难”的豪迈宣言。就在这捐躯国难的时代大潮中,有一个叫李友邦的台湾籍民众,也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李友邦,字肇基,台湾省台北县鹭洲人,生于1906年,少年时期就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在台湾的所作所为,目眦欲裂,遂生报国之意。1924年,李友邦进入黄埔军校二期学习,之后参加了国民大革命。大革命失败后,李友邦相继在台湾和杭州等地继续革命活动,以至于在1932年被捕入狱。2年后,李被释放出狱,继续从事着革命活动,怀抱着对台湾日本侵略者的痛恨,他写下《日本帝国主义下之台湾》一书,可惜毁于战火,未能出版。

李友邦将军像

全面战争爆发之后,李友邦跟随众多的抗日救亡人士来到浙江金华、丽水等地。就是在这里,李友邦的心中产生了集中大陆台湾籍同胞组成一团队进行抗日救亡活动的想法,随后李将这个想法分享给了自己曾经的狱友、中共党员骆耕漠,骆当即表示支持,并上报给了中共党组织,当时的浙江省委决定派遣中共党员张一之来协助李友邦的工作。

在众人的努力之下,李先恢复了在大革命时期的“台湾独立革命党”,并以此为依托召集当时分散在浙江、福建的台湾籍人士。李友邦的活动收到了极为热烈的反响,在浙江和福建,李友邦的行动分别得到了浙江省省委主席黄绍竑和福建省省委主席陈仪的支持与赞助,更为重要的是,广大台胞也反应热烈,积极报名。1939年,第一批台胞30余人顺利从福建崇安转移到浙江金华,同年1月,台湾义勇队正式成立,这30余人里面还有6名儿童,因此还成立了台湾义勇队少年团,著名的《台湾义勇队队歌》即作于此时,“保卫祖国,解放台湾”的豪迈歌声正式在东国东南大地上响起,这8个字也深深地嵌入台湾义勇队队员的心中。

台湾义勇队女干部合影

二、艰苦奋斗,共克时艰

台湾义勇队自成立之后,一直活跃于浙江、福建两省的抗日救亡活动中,1942年夏之前,台湾义勇队驻扎于浙江金华,1942年浙赣战役爆发之后被迫撤到了福建的龙岩地区。在这段时间里,台湾义勇队不断吸收在大陆的台湾籍民众,人数发展到了300余人,巅峰时期曾接近400。尽管与许多我们熟知的抗日队伍比起来,台湾义勇队人少力薄,但是在强烈民族情感的驱使下,台湾义勇队也贡献出了自己的那份力量。

李友邦在金华的办事场所

台湾义勇队的存在首先就起到了打击敌人、瓦解敌人的效果。因为人数寡薄、武器缺乏等原因,在台湾义勇队的历史上并没有大规模对敌战斗记录,但其分散而又灵活的战斗方式却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打击效果,例如义勇队经常组织巡回队,深入敌人后方,发放传单,动摇敌人的信心。除此之外,台湾义勇队在获取情报上也是一把好手,他们经常伪装成各式人物,打入敌人内部,或用重金贿赂敌人,获取到重要情报,据统计,在1943年1月至1944年10月,义勇队获取的情报多达178件。在一些特殊时刻,义勇队还会配合当地武装展开军事行动,例如在1942年夏天,台湾义勇队就参加了对沦陷区厦门的三次突袭,在一次与漳州武装配合的军事行动中,还创下了击毙日伪军100余人的好成绩。

尽管在对敌直接作战方面,台湾义勇队稍逊一筹,但是在其他方面台湾义勇队却不甘示弱。为了唤醒民众,凝聚抗日力量,增强抗日信心,台湾义勇队相继出版了《台湾先锋》《台湾青年》《台湾革命丛书》等刊物,《台湾革命丛书》这套丛书则包括《台湾革命运动》《台湾现状摘要》《日本军政人物评价》等书,台湾义勇队借这套丛书着力揭露日本侵略者在台湾的黑暗统治与种种罪行。除此之外,台湾义勇队还经常派出人员深入闽西、闽南等地进行宣传,替抗日救亡运动进行募捐等。

《台湾先锋》

台湾义勇队内部的医护人员比较多,李友邦在考虑台湾义勇队的工作重点时也充分发挥了这一优势。在第一批台胞到达浙江金华之后,李友邦就成立了一个巡回医疗队,专门为抗日军民治疗。在1942年夏浙赣战争爆发之后,台湾义勇队在撤退途中依然不忘对受伤的抗日军民进行治疗,转战福建之后,台湾义勇队更是成立了台湾医院,又称第四台湾医院,该医院还会派出医疗组深入乡下义务治疗和从事防疫工作,在炮火隆隆的前线也可以看见台湾义勇队医疗组的身影。因为台湾义勇队所说的方言都属于闽南语系,与当地民众交流并无语言上的障碍,这就拉近了医疗组和当地民众的距离,再加上免费为贫民治病,各界人士都对医疗组备加赞誉,直言:“台湾医生好!”

与台湾义勇队同时成立的台湾义勇队少年团也备受李友邦的重视,他一直将这些少年视为将来抗日救国、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因此,台湾义勇队少年团一边在炮火中努力学习政治知识、军事知识、自然科学知识、语文和台湾革命史,甚至还包括艺术训练,一边要承担起抗日救亡的责任,他们所做的工作大部分都是一些宣传活动,通过讲演、游戏、画画等方式宣传爱国抗日思想。

台湾义勇队少年团

在大陆积极活动的台湾义勇队,始终忘不了海峡对面的故乡,“保为祖国,解放台湾”的口号一直萦绕在他们的心头,因此,在抗战时期他们也为台湾的解放做了不少准备工作,1943年12月开罗宣言颁布之后,台湾回归祖国明确得到了国际的承认,台湾义勇队队员纷纷戴上了“复疆”的臂章,以表决心。

五老峰山麓摩崖上的“复疆”石刻

三、收复台湾,反对台独

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有人宣称台湾被日统治长达50年,与大陆隔阂已深,自治最为妥当,但这一想法立即遭到李友邦的强烈反对,他坚决反对台湾独立,并且还积极设计建设新台湾的蓝图,以及更大规模的吸纳人才,为以后建设台湾做准备。

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离开祖国怀抱50年之久的台湾终得回归,李友邦等一众台湾义勇队队员激动的心情无以复加。1945年9月3日,李友邦派遣义勇队副队长张士德奔赴台湾,在台北升起了台湾光复后的第一面国旗。随后,台湾义勇队的其他成员也相继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台湾刚刚光复之际,国民政府尚未完全接管,岛内局势颇为混乱。台湾义勇队回台之后,为了维持台湾局势的稳定,副队长张士德以原本的台湾义勇队为基础,组织了一个治安服务队,该服务队主要用于维持台湾社会秩序,保护岛内同胞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那些贼不死心的日本帝国主义分子。

但是岛内的局势如瞬间风云,变化莫测,刚刚光复两个月的台湾就沾染上了大陆官场习气,岛内民众的不满与日俱增。在抗日救亡过程中做出巨大功绩的台湾义勇队,被负责接管台湾的陈仪宣布皆散,犹如卸磨杀驴,弃之弊履,令人寒心。

李友邦怀揣建设乡梓的赤子之心,并没有恋栈权位,在安顿好义勇队队员之后,李友邦再次投入到建设台湾的行动中。李友邦以“三青团(三民主义青年团)”为基础,联络了一大批岛内知名分子,与台湾政府的贪腐行动展开了斗争,因此李友邦等人也被陈仪视为眼中钉。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台湾内部的政治高压陡然而升,白色恐怖盛行,著名的爱国人士李友邦被以种种莫须有的罪名迫害致死。

文史君说

历史已经证明,海峡两岸的民众血脉相通,同根同源,而历史上众多的伟大胜利,都是由两岸民众共同完成的。李友邦及台湾义勇队在国家危亡时刻,能够无视海峡阻隔,捐躯国难,已经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历史渐行渐远,但历史不会遗忘,那“复疆”二字永远铭记着台胞的拳拳爱国之心。

参考文献

楼子芳:《略论台湾义勇队的抗日活动》,《抗日战争研究》1993年第4期。

周大计、曾庆科:《抗战时期台籍人士在大陆的抗日复台活动研究评述》,《抗日战争研究》1998年第4期。

符维健:《试论台湾义勇总队在光复台湾中的贡献》,《福建党史月刊》2005年第12期。

陈在正:《李友邦领导的“三青团”与台湾光复》,《台湾研究集刊》2010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景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