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小镇做题家”后来都怎么样了?

 江晓 2022-08-05 发布于北京

大家好,我是江晓。



那天从我妹的朋友圈看到关于“小镇做题家”的这个名词,她是我们这个五线小镇考上北大医学院硕博连读十年留在北京的那个争气的女娃。我以为这个名词是出自于她,后来微博铺天盖地的讨论才知道,“小镇做题家”一词来源于豆瓣某个讨论小组,目前学术界尚无明确定义,综合网络上的各类观点,大致可以将其理解为:出身于农村或小城镇,埋头苦读,擅长应试,高考进入一流高校,但缺乏一定视野和社会资源的贫寒学子。


大家都把“小镇做题家”这五个字称作为侮辱。我看倒是个很贴切的称谓,如果把心态放平摆正,“小镇做题家”这个称呼也不过就是一个关于人的分类而已,例如“富二代”“官二代”之类的,为何这些称呼的主人并没有认为这个称呼是种侮辱呢?就是本身他们感觉到第一无所谓,第二老子有钱爱咋咋地。而恰恰一些称谓落到了穷人的头上,自然他们内心深处的那块自卑就要奋起反抗。


当然,晓晓连个小镇做题家都算不上,像我这个上了末流的本科,倒数考上研的人来说,学霸霸们简直就是我的顶头太阳一般的耀眼,更难的是,晓晓的爹妈都是下岗工人,一没家世二没学习能力,所以,我是本着剖析问题的本质来看待这件事情。


记得很多很多年前,我们单位分来两个研究生,一个是二线城市中产家庭出来的孩子,一个是农村费劲千辛万苦考出来的孩子。当然,进入我们单位的过程都是通过国考统一招进来的,无论你的家世背景如何,都要经过公平公正的考试面试,才有原则性的进入相关部门。


两个大男孩呢,个头相当,长相也都不错,进入单位的第一次开会,领导介绍的时候,也都是毕恭毕敬的在那里站着认识同事,从领导偏爱的口气来看,来自农村的小胡在各项技能表现中要优异于来自中产的小刘。后来在日常工作中,时常能看见小刘在各个办公室忙里忙外的身影,倒是小胡,每天正襟危坐在办公室里,做着属于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工作。


三个月之后,小刘给整个单位上上下下的人都打成了一片,无论是领导还是看门大爷,无论是科室主任还是扫地大妈,大家看见他都会不自觉的笑起来,他也是个很亲切的人,老远就会给大家打招呼,帮着扫地大妈提桶水,帮着看门大爷拿个报纸信件,领导加班需要个临时秘书,他就自告奋勇的充当,哪位财务大姐临时接到审计任务没法接孩子,他就开车把孩子给接到单位,没事请同科室的年轻人吃顿饭,买个奶茶给上上下下的小姐姐们,一个单位的人都夸小刘这个年轻人眼皮子活,人缘好。


相比之下,小胡就低调的多,上班时候来,下班时候走,不推诿自己的工作,但也不多干什么。有一次他们科室的一位老大姐的母亲住院了,正巧还有一份文件没复印,大姐急急忙忙的给小胡说一声,让他把文件复印出来,第二天领导要用,就急着赶去医院了。很小的一件事情,第二天,文件还是在小胡桌子上,是的,他没给大姐复印,好在第二天早晨大姐早到单位半个小时,紧赶慢赶复印出来没耽误领导开会。大姐生气叨叨了两句小胡,小胡反驳道,这不是我的工作,凭什么要我给你干?科室的其他人都侧目,因为一个科室的工作就这么多,大家都是协力完成,很多事情没有分化的那么细致,小胡这么说话,一下子得罪了一大片。后来还有很多事情,让小胡越来越引发大家的不满,高冷,从不主动与人打招呼,别人给他打招呼他也只是很敷衍的嗯一声,工作态度消极,很多活大家都是抢着干,他基本就是坐在位置上一动不动。半年之后他们科室的人烦了,几个人在开小部门会议的时候故意没喊他,然后给主管领导告了状。主管领导找他谈话,他振振有词的说道他不会用那个打印机,同事也从来不给他主动交流等。


是的,像单位那种大型的复印打印扫描一体的大机子,一般人是不太会用的,小胡不会用也是情理之中,小刘一样也不会用,但小刘在接到打印任务的时候是怎么去解决的呢?他请办公室另外的同事帮他操作一遍,给他讲解了那台大机子的各种操作规程,他万分感谢人家之后,第二天还特别的带了几杯奶茶给同科室的人,特别感谢了那个教他用打印机的同事,整个科室的人都很受用这一套,如沐春风的礼节和热情让同科室的人都愿意在小刘不懂得时候去积极帮助他。所以不到半年,小刘的业务能力远远超过了一开始更为优秀的小胡。


半年时间,小胡成了单位里面的万人嫌,同科室人员的不停告状,小胡一副愣头青天不怕地不怕就他有理的模样都让领导头疼,不但同事领导这样,那次打扫卫生的阿姨给小胡说不要随地乱吐痰,这样不卫生的时候,小胡翻着白眼往地上又吐了两滩,说,你不就是干这个的吗?看门大爷也对小胡颇有微词,因为报箱在传达室对面的墙上,大爷有时候按着电动门就不方便来回的拿,就让来回进出单位的小青年帮忙跑个腿,大家也都很乐意,结果小胡那次收到大爷的帮助请求后,直接当没听见就过去了,后面的人帮大爷拿完之后喊小胡,你没听见大爷喊你帮忙?小胡反问道,他不就干这个的吗?让我帮什么忙?他的工资又不分我。后来小胡还让单位的人发现特别爱占小便宜,打印机里的纸,开会领导抽剩的烟,单位里的几盆花,单位聚餐他偷偷点了拿回家的菜,多得数不胜数。


一年之后,小刘完胜,优秀员工不说,破格提了副科,小胡很不服气的跑到领导办公室里讨说法,意思是当初入单位的时候,他本身比小刘分数高了不少,他的专业能力也比小刘要强,凭什么要给小刘提升加工资,他却没有。领导隐晦的说小胡的年底同事相互打分基本是零分,让小胡修正一下自己的认知和为人相处的能力,把格局放大一些,不要固守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与人交流等等。结果小胡大骂领导是不是收了小刘的礼和钱,所以才做出如此不公正的决定,把领导气的够呛,回到科里,大家都对小胡的行为窃窃私语,觉得他脑子是不是不正常。小胡一气之下做出了一个非常愚蠢的决定,那就是辞职不干了,他说我们单位都是一群乌合之众,他如此优秀清流的人不愿和我们同流合污,也融不进我们的环境和世界,他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领导非常爽快连虚伪挽留的话都没说就赶紧签批同意了。


再后来的几个月,小胡一直是我们各科室茶余饭后的笑料。再过几年,小胡已经被我们渐渐淡忘了,倒是小刘越走越顺,一直深得单位上上下下的人心喜爱,后来成为我们一个小部门的领导了。


记得小胡辞职约莫着四五年的时间,一个农村大妈找到我们单位,指名点姓的要见我们领导,传达室的大爷也换成了年轻的警卫,更规范了。肯定没有领导的消息,是不让进的,大妈直接在我们单位门口跪下了,来来往往的人很多,警卫员怕闹出什么事来,赶紧报告了领导,领导也很好奇,就让大妈进了单位,在招待室里接见了她。大妈开门见山,说自己是小胡的母亲,领导想了半天,想起那个辞职多年的小胡,问对方有什么事情。大妈声泪俱下地问领导还能不能让小胡回来,小胡辞职之后找了很多工作,总是不到几个月就给人家闹矛盾,就不干了,后来没有单位接收他,起跑起了保险,前几天让人揍了一顿还躺在医院里。大妈说自己的儿子从小就老实认死理,是个好孩子,就是脾气倔了一些,希望领导能再给小胡一次机会云云。领导最后怎么推辞的我就不知道了,我进去给大妈倒杯水就听见这些。就知道领导送走大妈后唏嘘到,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不知为何,听到“小镇做题家”这个名词,再看完它的名词解释之后,我就突然想起这个消失在茫茫人海已经七八年的小胡了。说实话,这么多年,见过很多从农村或者小镇,贫困或者一般家庭考出来的孩子们,他们大多都是有同样的行为方式,那就是非常自负,并且不善与人交际。这种人在他少年时期的小圈子里,是很优秀很受老师宠爱的那种尖子生,他们的思维固定,他们认为自己就应该是众星捧月一般的存在,他们还认为只要努力拼命学习,就能在这个社会闯出一片天。但后来进入更高的学府走进了更大的城市之后,他们发现有更好的学生存在,他们内心就会充满了恐惧和竞争力,他们没有办法放松自己,时时刻刻把自己紧绷在那根弦上,他们拒绝别人的善意,也拒绝和别人交流,一心想着出人头地,在这座城市站住脚才是根本之道。步入社会之后,他们空有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和满腹的理论知识,但是这个社会更加讲究的是协作精神,毕竟三个臭皮匠还胜过诸葛亮,人脑不是计算机,一个人的脑子比不过一群人的脑子,所以人需要朋友需要社交需要帮助需要再次深层次的学习,这些他们都不会理解。他们认为向别人请求帮助就等同于认输,就是怂货的表现。


是的,记得小胡还没走的那一年,他也学会了使用我们办公室的那台大型一体机,只是他自己研究说明书一点一点的自己摸索,在别人下班之后他偷偷练习一个月才会使用。而小刘则是虚心请教办公室的同事,一个小时就会使用了。这两者的时间成本,一目了然。


不会与人交往是“小镇做题家”们的通病,试想富人家们的孩子最差也是父辈已经开始积攒人脉了,孩子小有成绩就可以继承来自父辈的很多东西。而穷人家的孩子在这一条上已经远远落后,穷人家的父母本身眼界就低,他们也会认为,学习好才是一切美好的根本,这些孩子在父母的宠爱之下再盲目骄傲,拿着虚无的成绩和所谓的能力说话,想真正实现阶级跨越,真的是难,所谓脱离父辈的生活,不是一纸一线城市的户口和好的工作单位就能实现的,而是往后余生,你踏踏实实地往前走的同时,有愿意与你携手共进真诚的伙伴,有在你难时能义无反顾帮助你的人,你能与人在相处中发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在这座城市扎下根,让你的孩子在你所种的大树下好乘凉的这样一个结果和道理才是真正的正确的答案(当然,不婚不育就想着单身的除外)。要不然,你指望什么为自己骄傲呢?只是那一纸试卷上红笔写出来的满分成绩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