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工科降温怎么看?|九派时评

 漫步之心情 2022-08-05 发布于湖南

九派新闻评论员 文和刀

这个招考季,多所高校,土木、建筑、机械等传统工科专业招生分数线出现波动——与“智能”“大数据”等相关的新工科大热,传统工科遇冷。这一现象引发了热议。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朱合华教授表示,我国智能建造人才需求迫切,建议优秀的学生眼光放长远。

【1】

不可否认,传统工科与新工科近年之境遇,几乎呈现一种“此消彼长”式的关系——有志于投身工科的学生不能不在二者之间做个权衡,要不要拥抱互联网技术,给就业上个“双保险”?

文章图片1

“智能制造”肯定得是充满希望的新兴科技,没有“智能”的“制造工程”莫非就是墨守成规的老一套?“土木”让人想到尘土飞扬的工地,心生对“搬砖”的抗拒;“大数据”则容易让人联想起许多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产品,似乎是个充满朝气又光鲜亮丽的方向......在朱合华老师的观察中,学生选择专业主要受对社会大环境印象的影响。

一知半解,粗读字面,许多人对专业的理解就此停留在了“刻板印象”的层面上。这类印象确有浮浅、表面之嫌疑,但也能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各专业此前的某些工作场景。

只是,以前的工作场景,未必仍会是将来的工作场景;不在名称里加入“智能”的专业,也未必等同于自甘落后的笨蛋。

要给“智能热”祛魅,我们得问,新工科和传统工科到底有什么区别

——新工科从何而来,传统工科为何而留,又为何没有直接改造传统工科为新工科。

【2】

事实上,新工科与传统工科从来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人皆知,智能运输工程、智慧林业等新工科专业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工科专业相结合,这当然是一件美事,是时代前进的方向。那么,何不直接让传统专业通通“转型升级”一步到位呢?

想改造传统学科,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怎么排课的问题。

文章图片2

想额外学互联网技术,技多不压身,那就加课呗——可是学分是有限的,学时也是。本科教学的学分上限与学年长度都有其规定,自然不能擅动,亦不能让学生比同学晚毕业。

要想在学分学时有限的基础上添加偏计算机类的课程,就得砍掉一部分传统课程——而这可能就涉及到本专业的核心或者说专精。北京交通大学12年前就曾遇到过这样的困境,既想保留铁路运输、交通工程等传统特色,又想适应未来智能化发展。保留多少,这确实得做选择。

别误会,选择从来不是非此即彼。我们大可以分出两拨人,让他们分别试试看。于是,“智慧 ”作为一种新方向诞生了;与此同时,传统工科并没有消失。

类比而言,“智慧 ”工科和原有传统工科专业就像两个一起向前跑的同学,只是一个被要求步子迈得大点,一个则谨记步子迈得稳点——没错,在向“智能化”终点迈进的赛道上,传统工科也在奔跑,只有速度的区别而无方向的区别。

学校选择派出这两位选手,就像采取不同的策略。策略只有偏重的不同,但都可以说是稳中求胜。只要能够跑赢“时代”,大家都是赢家。

这一点偏重真的很重要吗?暂时跑在前面的“智能 ”,优势会逐渐转移,直到消失吗?

【3】

今年,有三十多个全新专业被纳入高校2022年高考本科招生计划,与“智能 ”“智慧 ”有关的专业占了近1/4。而在今年高考前夕,百度发布的十大热度攀升专业榜单上,“人工智能”位列第一,且已三年蝉联热度增幅最高专业。

新工科的报考热潮,至少说明一点,那就是“人工智能”等等新技术在生活中,其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其价值所获认可已经相当普遍——这新技术已经没那么新了。它像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很快就会加入生产的主力,即将负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文章图片3

智能控制、大数据分析与决策等人工智能专业所教授的技术都有着广泛应用场景,其就业前景被许多人一致看好。人工智能如今“万金油”式的江湖地位,正如二十年前受到热捧的计算机专业、英语专业一样——它注定因其极广的应用前景而迎来一个热度上的巅峰,也注定因为太过泛用而终将走向与其他学科其他技术深度交融,这样才能得到新的突破。

如今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专业已经化身为无数种模样:物联网、大数据、信息安全……“计算机”三个字不在名字里,但已无处不在,散作满天星。

而也许有一天,人工智能也将走上类似的旅程,成为基石而非点缀。到那时,专业无需再冠以“智能 ”的名头,而一切都已自然而然地智能化。

学科永远在动态调整,“网络 ”“智能 ”等等前缀的大面积挂牌再摘牌,将见证技术更迭与时代变迁。

【4】

与其用责备的语气批评年轻的学生、急切的家长盲目肤浅,只知道追赶潮流,不懂得学科发展规律,不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倒不如找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法子来帮助他们有所了解。

许多考生无暇深入探知真实的就业情况和工作场景,更有甚者,无暇深入探知自己的内心,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兴趣。一切仅仅只因囿于考前时间精力紧张,这确实是一种遗憾。

文章图片4

朱合华老师有一言讲得很好:“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曾经的热门专业也会“降温”,唯有兴趣'常青’。”他希望青年人独立思考,基于兴趣这一核心追求梦想。这当然并不仅仅基于理想主义,还有其现实意义——兴趣能带来持久的前行动力,让你在行业里越走越深、越走越远。

想要帮助青年学子们找到航行的方向,及早在中小学阶段引入职业规划教育、素质教育、兴趣教育相关教学才是正解,并且其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到了大学阶段,一些学校将专业方向的选择放在大二及以后,例如北京交通大学把“智能 ”专业纳入大类招生范畴,大一时给学生展示专业特色,让学生大二时再对专业方向做选择,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令青年学子们追寻自己想要的风景,并为他们照亮一片迷蒙前路,这远胜过一切以前程为名的说教。

【结语】

毋需为传统工科所谓的“没落”而焦虑,也毋需因新工科所谓的“风潮”而盲从——我们的国家正在迎来从“制造大国”“网络大国”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无论是在制造业工业技术方面,还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华为、腾讯等信息类企业开始将其业态向新基建领域布局,中国智慧城市不断推进,人类正在向极地、沙漠、深海和太空进军......

文章图片5

传统工科以数学、力学、工程科学与技术等作为支撑其独立行走的骨架,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为其再添上腾飞的翅翼。

古老的工科,也会永远年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