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江西农田水利建设

 zqbxi 2022-08-05 发布于江西

魏 佐 国

      我 国 自古以来 就很重视水利 问 题 . 而且 深知水利 对农业 的重要 。几千年来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莫不把 兴修水 利作为一 件兴 国兴 民的大事来抓 就江西而 言 ,古代水利建设 在朱 明时期达 到高峰 。这 不仅为江 西地区农业 生产 的发展 、 经济作 物的种 植以及水运业 的繁荣创 造 了 良好 的条 件 . 而 且极大 地促进 了文化 的兴 盛 与社会 的和谐 本文拟就 这一 时期 江西农 田水 利建设 的主要成 就 、 农 田水利 建设 的经费 来源及其借鉴意义 略作探讨

一、 明代江西农田水利建设的丰硕成果

1、原 有水利工程得到修复

       搞好农 田水利 建设是 摆脱农 业靠天 吃饭 的必然选 择 。作 为一个 重要 的农 业省 区 。水利建设在 江西地区一 直被人们 所注重 。至少 自唐代 开始 。江 西古代劳动人 民即 修 建了 许 多大型 的水利工程 . 如抚州 的述陂 、博陂 、茭 陂 、 干金 陂 。宜 春 的 李 渠 ,泰 和 的 槎滩 陂等 .都是 灌溉万 亩 以上 的大 型水 利 工程 但 由 于年 久失修 .许 多水利 设施遭 到 了毁 坏 。为 了使古 老 的水 利设 施重新 焕发生 机 , 明 代对许 多大型 的水利 工 程 进行 了复修 。 如宜 春李渠 .明代先 后进行 过五 次疏浚 .其 中弘治 十三 年 (1500)知府 朱华 在修 渠 时还 “砌 仰山 石路 ,浚袁城 五井 ”。再 如崇仁 梓陂 .唐初抚州 刺史周 法猛 所修 ,圳 长四十余 里 ,灌 田六 万余 亩 。年久岁湮 ,永乐 间本县庠 生王椽 “请 于当事 。凡上下 五六 里 ,水 道不 通之 处 ,请 以 己 田 易 ,乃 由 石背 凿石 闸渠 。沿金湖 达 山泉 旧址至 临川 境 ,名 日 石背新陂”。 据《鄱阳 县 志》记 载 ,鄱 阳 县宋元 时有 黄花陂 等 旧 陂一 十四所 ,元 末政 荒 民散 , 多湮 塞 荒芜 , 明 洪武 二 十八 年 县丞周 从恭 到任 后一 一复修 其他 如位 于泰和 县的槎滩陂、宜黄县的永丰陂 、南昌府的章江堤 、九江府的甘 棠堤 、临川县的千金陂等大型水利工程 .也都 基本得 到修 复。而且灌 溉规模 较前扩大 。

2、河 渠陂塘大幅度增加

       江西是个多丘陵山区的农业区域 . 地形极为复杂 .河 渠陂 塘等水 利工程对 农业 生产影 响颇 巨。如 南部 的赣 州 .“山峻水驶 ,骤 雨则溪涧 泛滥 ,不逾 时而涸竭 , 田 亩多处 高原或 界坑 谷间 ,水 势不 能递之 使上 ”,只得 “藉 陂塘 以潴蓄 ”;东部 建 昌 府 的南 城 县 。土 田“稍遇雨 泽愆期 , 即龟 坼爆 烈”, 因而“水之利宜讲矣 ”。 即是 平原 较多 的南 昌地 区 , 也 是 “高 田多依 山 .… …灌 溉 为难 ,卑 田多滨 江湖 ,堤 防是赖 ”.若 “雨 阴稍 愆”,则 有旱涝 之忧 。为了确保农业生产的进行 .提高粮食 产量 . 明代江 西地 区兴 建 了 大量 的河渠 陂塘等 水利 设施 不 仅规 模宏 大 .而且 数量 较前 代 大幅增加 。 如 :洪武 八年(1375) 。知县 黄权 在上 高县 修 筑里陂 ,“顺灌一千 .逆灌 八 百 ”。有“若 要上 高米 价 平 ,除是作得里陂成 ”的说 法 ,对 农 业 生 产影 响极 大 :洪 武三 十年 (1397)安 仁王溥凿官陂 ,灌 田500余 亩 ;永乐六 年 (1408) ,萍 乡 知 县 何 正 在 县 筑 敛 陂 , 灌 田 3000余 亩 ;成 化十 二年 (1476),奉 新县 从善 乡 民余 鼎汉 率众修 乌石 陂 .“灌 田万余 亩 ”。 据 不完 全统计 .建 昌 府在 明 正德 年 间 有陂瑭445 处 : 永 丰县 在嘉 靖 年 间 有陂塘752 处 :九 江府在 嘉靖 年 间有 陂塘77处 ,灌 田219.91顷,不仅如此 ,陂塘数量在有 明 一 代呈 大 幅度 增加 的态 势 .如 安福 县 原 陂塘数 为 210 处 . 至嘉靖十六 年增 至581处、重修 和新 筑 了众 多的 f临江带 湖圩 堤在 临江 带湖 地 区 .为 保 护农 田 不被水 淹 . 明 代江西 修建 了 众 多 的圩 堤 。 如 明 弘治 年 间 .南 昌 知府 祝瀚发 粟700余 石修 筑 南 昌大有圩 .该堤 “西 起 石 亭庄 .东抵 牛尾 岭 ,延 袤 四十 里 ,北 障大 浸入 鄱 湖 , 而南 垦平 田数 万 亩 ”:嘉 靖 年 间 ,知 府 谯孟 龙 在 南 昌府 城 西南修 筑谯 堤 ,“障 民居五 千余 家 , 田数 万亩 ”旧;万历 年间 .知县 李徵 仪在 清江 筑赵 家 园堤 ,护 田 万 顷 。 据 光绪 《南 昌 县志 》记 载 ,在 明 代 ,仅南 昌县 就 有圩 堤一 百三 十余所 。 其 他如 新建 县 ,弘治 十二 年 (1499),南 昌府借 赈 饥 之便 . 募 民筑 利顺 圩 等49所 . 万 历 十 四年(1586) 。 重 修 和 新 筑 圩 堤 174 所 , 万 历 三 十五 年(1607) 。重修 圩 堤116所 ;余 干县 , 由于 滨 信 江 而 接鄱 阳湖 . 万历 以前修 筑 圩堤 24条 , “绵 亘 二百余 里 。 以除水 患 ” 。 从县志记载看 ,环 鄱 阳 湖 区的鄱阳 、进贤 、建昌(永修 ) 、德安 、德化 (九江 ) 、星子 、都 吕 、湖 口等县都 建有 大小 长短 不一 的圩 堤 而且 圩 堤数 与 陂塘 数一 样 .呈不断上升 趋 势 。如南 昌 、新 建二县圩 堤 ,明 弘治 十二 年为108处 .到万历 十 四 年增 至312处 。到万历 三十 六年更 增 至345处 .是 弘治 时 的三倍 多 。

       圩 堤 的修 筑    防洪卫 田 ,不仅 使原有 的农 田收益 稳定 .而且 扩大 了耕地面 积 。 仅鄱阳县 . 明 朝修的濠湖圩 、北湖圩 、汤 湾 湖圩 、郭溪圩即合计围 田19700 余亩 。 值得 一 提 的是 。南 昌 、九江 、进 贤 、新 建 等滨 临鄱阳 湖 区的城 邑 .还 修建 了 许 多保 护城 区 的水利 设施 。如 南 昌府 地 区筑有 万公 堤 。“在府 城东 .地 名 合 气 .每抚 河水涨 . 田塍浸没 . 明 太常 卿万 恩谦 捐筑 长 堤五 里许 ,瓮 石 闸三 座 。以时启 闭 ”;有周公堤 , 在府 城北 德胜 门 外 .“嘉靖四 十二年 , 巡抚周 相 , 因江水 冲没 民居 .括 内所 属锾金伐石瓮岸 ,民德之 ,立亭于北关上 ,名周公亭 ”。

4、编修 了 江西 省首 部水 利志 书

       明 代 江西 不但 重视 水利设 施 的建设 . 而且 注重水利 资 料 的 搜 集与 整理 。 据记 载 ,嘉靖 三年 (1524) 。江西 编纂 了 本 省历史上第 一部 《水利志》。 另 外 ,江西省 在 明 代 曾 多次 编修 地方 志书 . 水利 是 其 中 的一项 重 要 内 容 由 于时 间久远 . 明代 的地 方志 书 留存 于世 的 已经不 多 。 但从 现存 的《抚 州府 志》 《九 江府 志》《袁 州府 志 》《赣 州 府 志》等 地 方志 书来 看 , 几乎 都 辟有 “水 利 ”一 节 .对 当 地农 田 水 利 方 面 的 情 形 详 加 记录 水 利 志书 的编纂 以及 相关 水利 资料 的流 传 .是 明代 江西水 利建 设史 上 的一项 重要 成果。

二 、 明 代 江 西农 田 水利成 就 取得 的 主 要原 因

      自古 以来 .农业 的命 脉 是水利 .农 田水 利设 施作为 农 业基 础设 施之 一 . 其对 种植业发展 的 重要 性不言而 喻 因此 .兴 修水 利是农 田 基本建 设 的一项 重要内 容 。 如前所 述 .明 代 江西 地 区的水利 建设 取得 了 巨大 的 成就 . 从 而在相 当程 度上 促进 了 江 西农业生产及 经 济文化 的 发展 而水 利建 设离 不开 大量 的经 费和人力 .经 费 问 题是搞 好水利建设的关键 明 代 江西水 利 建设之 所 以能够 取得 如此 丰硕 的成 果 . 究其 根本 原 因 . 正是较好地 解决 了水 利建设 必 需 的经 费来源问 题 从相关资 料看 . 明代 江西水利工程 建设 的 经费主要 来源 于 以 下渠 道 :

l、中央 政府 直接 拨款

       即中 央 政府 对于 那些规 模 大 、费 财多 、超 出 地 方民力 所 限 的 水利 工程 . 往往 采取 中 央政府 直接 出 资的形 式进 行 修筑 。这 大体 有 以下几 种形 式 :一 是直 接拨 钱粮 一 般 由 地方行 政 长官 提 出 申 请 .上级政 府考察核 实 ,然 后 下拨 。如永 乐年 问 (1403—1424) .监 察御史 张翼 巡按 江 西 。 “会岁 大 饥 ,饿 殍 载 道 ”.张 翼 于是绘 图请求 朝廷 “发帑 金数 十万 赈之 .全 活甚 众 。 又发种 围垦沿 江湖 滨土地 ,凿 渠修 道 ,开 田万 余 顷 ”:再 如弘治 十二 年 (1499) , 南 昌知 府祝瀚 动 用役 工10余万 , 修 富 有 大有 圩 约 30里 .免 青 山 、艾 溪等 湖 水 患 。一般地 说 。这是 一种 应急 的 、临 时性 的措 施 。 二是 以工代 赈 这 是 历代封 建政 府采 取 的重要 水利 政策 之一。 大 灾之 年 .饥 民甚 多 。 封 建政 府利 用 灾 民饥饿 待哺 、易 为 食 往 的 机会 。变单 纯 的 赈济钱 粮 的 形 式为 以工 换取 食物 的形 式 . 大量招 募饥 民兴 修水 利 .以 图达到 “官 不 劳 而 自集 . 民不赈 而 自苏 . 田 不辟 而 自稔 ”的效 果 江西 以 工 代赈 兴修水 利 的 现象 早 在唐代 即 已出 现 .唐 长 庆二年 江州 刺 史 李翱 浚治 南 湖 大堤 时 .即“厚 其钱 佣 ,以饱饥 人 ”。以后历 代相 沿 ,至朱 明 时期 ,以 工代赈现 象更加 普遍 。 如 明万 历 十六 年 。赣 北发生饥 荒 .瑞 昌 知县徐桐 发谷 “招 募饥 民”修筑 东郊 堤 ,共动用 仓 粟一 千七百二 十一石 以_[代赈较 之 于单纯的赈 济救灾行 为要 明智得多 . 它 可 达到赈 济 与兴农的双重 目的 . 是一种 特殊 的救灾政 策和修 水利 的形式 。

2、地方政 府 自筹 资金

        明代 江西地方 政府 在 自己财力所 及 的范 围内 往往 自筹 资金兴修水 利 。其 形式 主要有 以下三 种 :一 是利 用地方 政府 的“羡余 (剩余 )钱 ”修水 利 。 明代江 西地 方政府 有时会拿 出一些 财政节余 的银 两用 来雇 工兴修 水利 如明 嘉 靖时 临江知府徐 向修 筑清 江梅 家畲堤 。其经 费 即来 自政府 的“积罅 缩浮 ”.纯属 地方政府节省下来的羡余钱:万历 时古之贤重修千金陂,其经 费也是 “括帑 赎遗 、清簿公 役 ”而得 。二是利 用 罚 得税 款兴修水 利 。 明 地方政 府的罚 款 所得 有时也 被用来兴修 水利 。 如万历 时南 昌知府范 涞 、知 县何选 、新建知 县余梦鲤即利用 罚 款修 筑 南 昌圩堤138处 、新建县圩 堤174处 。其它 石堤 、石枧 、石 闸无数 。万历十年兵备道 葛寅 亮 修筑德 化县西 石堤 .更是 “一切 工役皆 以税犯 赎 金为 之 。不用 民力 一 日工 ”。三是利 用变卖绝产 所得兴 修水利 。 有 时地方政 府还 将无 主绝产拍卖 .以所得钱 财兴修 水利 。如 明隆庆 时德化知 县余 汝为 以“绝 产变 价为筑 堤之资 ”.结果筑 堤数 千丈上述措 施 。“钱不 及 编氓 .夫 不派 于 里 甲 ”.既 减轻了农 民的负担 .又 有利于 水利 的兴 修 .深 受广 大百姓的欢 迎 。

3、按 田亩摊派 水利费 用

        这是 明政 府一种 重要 的兴修水利的形 式。随着封建经 济 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冲击。 明代中叶特别是一条 鞭法后 . 兴修 水利 等各项徭 役 的费用 大 多摊入 田亩 。计亩 收费 ,另雇 民夫 。按 田亩摊派 ,成 为明代中期 以后江西水 利经费 的主要来 源 如建昌廖坊圩 ,在县城 东二 十里 . 四周 皆水 .宋 嘉平年 问 淦 国 英 居于此 .明嘉 靖 时“淦北湖少峰 等计田千 。履亩出税筑圩 ”: 再 如浮 梁县 宁 家陂 , 岁 久湮 塞 , “遇旱 辄 不毛”, 明 正德年 间 “顾 应详 计 田 出 役 ,分立 五 甲 ”。经过 三年 的努力 ,将 此陂修 成 ,灌地 二千余 亩 。 其他 如明万 历时进 贤知县 黄汝 亨 “按总 圩之产 均派 民夫修筑 ”永乐圩 .明 嘉靖时南丰知县 祝继 皋 “稽 所费 若 干金 ,所灌若干田 .随田多寡而出费 ”修筑九 陂等 。这 与明代 以前封建 政府直接 派 丁派役大有 不 同

4、接纳并鼓励水利捐款

       这是明代江西水利经费 的一个重要来 源。尤其是中小型水利工程 。在江西地方志书中 .关 于捐 款修水利 的记 载甚 多。这有以下三种 情形 :一 是官 吏 捐款以修 水利 。 为表示 对水 利事业 的重视 。抬 高身 价 。一些地 方官宦往往 捐献部 分款项 主修或 助修 一些 水利工程 。 如 明万历 时泰 和知县王 元瑞捐 千金修 筑 王公堤 。虽然 这些地 方官 吏 捐资不 多 。所 建水利 工程规模不一 定大 ,但 却能起 到一 种先行 的作用 ,可在 一定 程度上刺 激水 利事业 的发展 。二 是绅 士捐款 以修水 利 。这些绅 士包括 已退休 在家 的官 吏 . 未取 得正 式功名的生员 和有 一定声誉 的人 士 。出于各 种动 机 .他们常常利 用 自 己丰厚 的财力 和较 高 的声 望 捐资 独修 、助修 或倡修 一些 水利工 程 如明万历 年 间余 干序 庠生徒 盛时前 后捐千金独 修观音闸 。 三是商 人捐款 以修水 利 。一些商 人经商 致 富 后 .有时也捐 资修筑一 些水利 工程 如在 明嘉 靖 间乡 绅参 与修筑 安仁 县萧 公陂的活动 中 .即有 “商宋国钦 ”等参加 。

5、水利 经 费来源的其他途径

       明代江 西水利 建设 的经费来 源形 式多样 . 以上只是 其主要 和普遍 性 的形式 。除此 之外 ,还存在 一些临时性 的经 费来源 形式 。诸 如 :通过 僧人募 捐兴修 水利 , 明 正德 间修筑 的德化县 海天 堤即是 如此 ;移用 寺庙 的香 火钱 兴修水 利 . 如 明万历 二十 一年南 康知 府田绾 即用 “香 资 之羡 数 百 金 ”修筑田公 堤:用 军卒修 水利 . 如 明万历 四年江 西巡抚潘 季驯 即调 军工修筑 九江 桑落洲 堤 :崇 祯七年 丰城知 县谢 文龙亦 曾“设营兵筑 河堤 ”;用社 仓 、义 仓 、常平仓 之谷 兴 修水 利 ,如 明 万历 三十 五年新建 知县 吴嘉谟 “发抚 院 义仓谷二 千石并 帑银壹佰 两 助 民修 圩” .万 历三 十六 年义 宁知 县樊王 家“动仓 谷修 圩一百八 十有 五”。诸如 此类 ,不一 而足。值得一提 的是,明代 江西还有许 多 乡 民 自发修 建水 利工程 的现象 . 如 明永乐 时泰 和县 民尹务厚率 民修筑 尹上 陂等

三 、明代江西 兴修农田水利的经验借鉴

1、水利 经费 的筹措必 须多管 齐下

     水利建设 是一 项耗资 巨 、用力多 、费时长 的艰苦工程 ,既 离不 开先 进 的技 术 、科 学的组织 . 同 时也离不开大量 的经 费和 人力 经费是搞 好水 利建设 的关键 。经 费从何 而来 ?多渠 道筹措 资金 是水利事 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这是明代 江西水利建设带 给我们 的重要 启 示 。建 国 以来 ,我 国 的水利 工程一 般都 由 国 家投资 和受益 地 区群 众投 资兴建 随着 市场经 济 的迅猛发展 。那种 旧的体 制已经打破 .传 统 的以 国家投 资为主 兴修水 利 的形 式 已难 以适应 新 形 势 发 展 的需要建立一 种适应 市场 经济发 展需要 的 、 多渠道 多形 式的 筹 资 格局 和 多 功 能高效 益 的 激励 机 制势 在必行。

2、必 须 强化 对水 利经 费及 水 利工 程 的 管理

     水 利经费的管理 错综 复 杂 ,难 度极大 .稍有不慎 ,便会发 生流失现 象 。 从地方志书看 .朱明时期江西地 区 的 水 利 资 金 有 不少 被 挪 作 它 用 、 浪 费甚 至被不肖者 据为 己有 。 只 有强 化管 理 .才能保证 水利 经 费的合理使 用 另 外 . 还应从资 金上 保证 水利 丁程 能 随时得 到修 治 明 代 江西 地方 政府 有 时在 兴建 水 利工程 后 ,置 山 田 、建 陂仓 、立 社 仓存 贮 款 项 以备修 缮 之费 如 明 万历 i 十三年 进 贤知 县黄 汝亨 修治 丰 乐 圩后 ,建社仓 为 守圩 之备 , 以社仓之余赢 以备修 圩 。 抚州 的千金 陂 、宜春 的李 渠 、泰 和县 的槎 滩 陂等 水 利工程所 以能 保持 上千 年之 久 . 与 当 时较 为 完 善 的 管 理方法是 分 不开 的 唯有 建设 与管 理有 机结 合 .方 能真正迎 来水 利事业 的 辉煌

3、水利 工程 的建 设应 与 生态 环境 的保 护 同步

      从总体上看 . 明代江西不论 是统 治 者还是被统治 者 ,都十分重视水利事业的发展 。 士农工商 .各行各业 ,对于水 利 工程 的 建 设 ,无不捐款捐物 . 出钱出力 。 正是由于官民各 阶层 的共同努 力 。才迎来 江西 水利事 业大 发展 的局 面 但 由于部分 民众 的滥垦 乱 伐 .导致 水土 流失 严重 .不少 的 水利 工程被 湮塞 如 崇 仁县宝水渠 “灌溉之利 ,历世有 赖 ,近因 东塔山 ,鼓楼 港诸处农人日事 樵采 ,因 之水咬山颓 , 以致流浊沙淤 ,而郑 家桥上下各 滩 .几与 岸平 ,淹漫 之 害频 为 惨 目 ”。

      尽管当时有识之士 业 已认识到破坏森林所 带来 的严重恶果。并 进 而提 出 应通过植树造林的 办法 来 保持水土 的设 想 ,但 南于封建 制度 的桎梏 .再好的建 议也难付诸 现 实 史实表明 .唯 有在筹措经费兴修水利 的同时 .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 .才 能确保 水利设施 功效的发挥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