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蒿,刀伤。用青蒿捣封伤口,血止即愈

 北京润雨 2022-08-05 发布于辽宁
青蒿
《中国药典》:青蒿
拼音注音
Qīnɡ Hāo
别名
蒿子、臭蒿、香蒿、苦蒿、臭青蒿、香青蒿、细叶蒿、细青蒿、草青蒿、草蒿子
归经
归肝、胆经。
性味
苦、辛,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
6~12g,入煎剂宜后下。
备注

(1)常与藿香、佩兰、滑石等用于外感暑热;和黄芩、半夏、竹茹等用于温热病寒热往来及疟疾等症。用于阴虚发热或原因不明的低热,常和秦艽、鳖甲、地骨皮等同用。




「释名」草高、方溃、牵、狈蒿、香蒿。
「气味」(吐、茎、根、子)苦、寒、无毒。
「主治」
1、痨病。用青蒿锉细,加水三升、童便五升同煎至一升半,去渣留汁再煎成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时及临星时各用温酒送下。
2、虚劳盗汗,烦热口干。用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加人参末麦站冬末各一两,熬至能捏丸时,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饭后服,米汤送下。此方名“青蒿丸”。
3、疟疾寒热。用青蒿一把,加水二升,捣汁服。
4、温疟(只热不冷,痰多)。用青蒿二两,在童便不浸过,焙干,加铅丹半两,研为末,每服二钱,白开水调下。
5、赤白痢。用青蒿、艾叶等分,同豆豉捣用饼,晒干。每用一饼,以水一碗半煎服。此方名“蒿豉丹”。
6、酒痔便血。用青蒿叶或青蒿茎,研为末。便前用冷水,便后用水酒调服。
7、刀伤。用青蒿捣封伤口,血止即愈。又方:用青蒿、麻叶、石灰等分,一起捣烂晒干,临用时研成末搽伤处。
8、牙齿肿痛。用青蒿一把,煎水嗽口。
9、耳出脓汁,用青蒿末棉裹塞耳中。
10、鼻中息肉。用青蒿灰、石砂等分,淋汁熬膏点息肉上。

药材概述:青蒿;
【用药禁忌】:
1. 《本草经疏》:产后血虚,内寒作泻,及饮食停滞泄泻者,勿用。凡产后脾胃薄弱。
2. 《本草通玄》:胃虚者,不敢投也。
【性味与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三焦、肾经。
【采制】:秋季花盛开进割取地上部分,除去老茎,阴干。
【炮制】:
1.青蒿:拣去杂质,除去残根,水淋使润,切段,晒干。
2.鳖血青蒿:取青蒿段,置大盆内,淋入用温水少许稀释的鳖血,拌匀,稍闷,待鳖血吸收后,入锅内文火微炒,取出,晾干。(每青蒿段100斤,用活鳖200个取血)。
3.南方也多做成面食,俗称“蒿团”



药理作用
1、抗血吸虫:杀灭作用;花枝睾吸虫。
2、促免疫作用:可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促进机体细胞的免疫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青蒿水煎剂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挥发油对皮肤癣有杀灭作用。
4、对心血管系统:青蒿素能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冠脉流量



功能主治
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该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为阴虚发热要药,此外兼有解暑,截虐之功。
1,解暑:可治外感暑热,发热烦渴。
2,截虐:主治疟疾引起的寒热往来。
3,凉血,退虚热:善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及温热病后期,热入阴分,夜热早凉者。
剂量/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克,治疟疾可用20-40克,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浸绞汁饮;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药方选录
1.治疗虚劳盗汗、烦热、口干:青蒿一斤 取汁熬膏入人参末、麦冬末各一两 熬至可丸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后米饮下二十丸.(《圣济总录》青蒿丸)
2.治疗赤白痢下:青蒿、艾叶等份.同豆豉捣作饼 日干.每用一饼以水一盏半煎服.(《圣济总录》蒿豉丹)
3.治疗暑毒热痢:青蒿叶一两 甘草一钱.水煎服.(《圣济总录》)
4.治疗虚劳久疟:青蒿捣汁煎过 如常酿酒饮.(《本草纲目》)
5.治疗疟疾寒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 绞取汁尽服之.(《补缺肘后方》)
6.治疗温病夜热早凉 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二钱鳖甲五钱细生地四钱知母二钱丹皮三钱.水五杯 煮取二杯日再服.(《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
7.治疗鼻中衄血:青蒿捣汁服之 并塞鼻中.(《卫生易简方》)
8.治疗酒痔便血:青蒿(用叶不用茎 用茎不用叶)为末粪前(便血用)冷水、粪后(便血用)水酒调服.(《永类钤方》)
9.治疗蜂螫人:青蒿捣敷之.(《补缺肘后方》)
10.治少阳三焦湿遏热郁,气机不畅,胸痞作呕,寒热如疟者:青蒿脑钱半至二钱,淡竹茹三钱,仙半夏钱半,赤茯苓三钱,青子芩钱半至三钱,生枳壳钱半,陈广皮钱半,碧玉散(包)三钱。水煎服。(《通俗伤寒论》蒿芩清胆汤)
11、治骨蒸劳,体瘦、发渴、寒热:青蒿一斤(取叶曝干,捣罗为末),桃仁一斤(酒浸,去皮尖,麸炒令黄。研烂),甘草半(五)两(生捣罗为末)。另以童子小便三斗,于瓷瓮中盛,于糠火上煎令如稀饧,却倾于铜器中,下诸药,又于糠火上煎,以柳木篦搅之,看稀稠得所,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以粗疏布袋盛。每日空心温童子小便下三十丸,日晚再服。(《圣惠方》青蒿圆)
12.治劳瘦:青蒿(细锉)嫩者一升,以水三升,童子小便五升,同煎成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温酒下,不以时。(《鸡峰普济方》青蒿煎)
13.治温疟痰甚,但热不寒:青蒿二两(童子小便浸焙),黄丹半两。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仁存堂经验方》)
14.治阑尾炎、胃痛:青蒿、毕拨等量。先将青蒿焙黄,共捣成细末。早、午、晚饭前白开水冲服,每次二克。(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5.治聤耳脓血出不止:青蒿捣末,绵裹纳耳中。(《圣惠方》)
16.治牙齿肿痛:青蒿一握,煎水漱之。(《济急仙方》)
17.治金疮扑损:
①青蒿捣封之。
②青蒿、麻叶、石灰等分。捣和晒干,临时为末搽之。(《肘后方》)



营养知识
【青蒿适合人群】:脾胃虚寒者慎服。
【青蒿食疗作用】:青蒿味苦、微辛,性寒,归肝、胆、肾经,芬芳清冽,透内内外
具有清热退蒸,清暑截疟,除湿杀虫的功效
主治阴虚潮热骨蒸,外感温热暑湿,头目昏晕,疟疾,黄疸,泻痢,疥癣,皮肤瘙痒。
【青蒿食物相克】:青蒿忌与当归、地黄同用。
【青蒿做法指导】:青蒿常与藿香、佩兰、滑石等用于外感暑热;和黄芩、半夏、竹茹等用于温热病寒热往来及疟疾等症。用于阴虚发热或原因不明的低热,常和秦艽、鳖甲、地骨皮等同用。
用于夏季感受暑热,常配银花、连翘同用;治疗多种虚热,如骨蒸劳热、盗汗、温病热入阴分,亦可治疗久热不退及小儿夏季热,该品治疗疟疾发热疗效颇佳,常配鲜荷叶、鲜竹叶、金银花、滑石甘草、西瓜翠衣等配伍;该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为阴虚发热要药。此外,兼有解暑、截疟之功,常与茵陈、栀子、黄连、黄柏、蛇床子、苦参等配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