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聪明人不说三种话,你能做到吗?

 立达国学 2022-08-05 发布于北京

立达国学院|出品

马晓雨|撰文

    刘宇|编辑

说话体现着一个人的智慧。

《论语》中有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所谓祸从口出,一个人的嘴就是他的风水。

会说话,把话说好,其实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

我们处于这个社会中,要和不同的人相处,把话说好,才能积攒福气。

而有三种话,聪明人不会去说。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没有谁的人生永远一帆风顺。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工作的不如意、生活的不顺畅、家庭的不和谐,不免让人心生怨言。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华才华横溢,但屡次科考不中,便开始抱怨起来,甚至还对妻子指指点点,责怪她没有好好督促自己读书。

作为大哥的曾国藩实在看不下去了,便写信批评教导弟弟。

但曾国华是一位孤傲的人,他不听他人劝言,依然我行我素,满腹牢骚,而变故也终于在1860年发生了,一场大祸降临在他的头上。

湘军在三河战役中全面溃败,六千精锐几乎全军覆没,曾国华也在此次战役丢了性命。
如果一个人整天抱怨他人、抱怨命运,这样的人会有好运吗?当然不会。因此不说抱怨的话,越不说,越能积攒口德,把心胸放宽,福报自然会来。

生活里,有些夫妻为一点小事就大动肝火,小到吃饭时坐相不雅或者多垫一个枕头睡觉,都能吵一架。

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矛盾越攒越多,小事变大,甚至干出十足的蠢事来。

聪明人,不会去说抱怨的话。抱怨别人,可能使得彼此关系变差,让本可以改变的结果变得扑朔迷离;抱怨自己,只会让自己沉沦。

与其如此,还不如从自身找原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是自己的原因,也会因宽容而得到对方的支持。

一个人总是抱怨,每天愁容满面,只会让自己深陷负能量的泥潭,好运气自然也会远离,使得自己越来越难。

抱怨,不能解决问题,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格言联璧》中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乱说闲话的人,不仅会得罪别人,还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战国后期,山东诸侯害怕秦国,决定再次结盟抵御秦国。

秦王嬴政问大臣们有什么办法。姚贾毛遂自荐,自愿去破坏诸侯联盟。

经过三年的时间,姚贾果然把诸侯联盟瓦解了,秦王对他予以厚赏。

韩非对此颇为不满,就到秦王面前说姚贾的坏话。

一开始攻击姚贾用秦国财宝贿赂四国君王,“以王之权,国之宜,外自交于诸侯”。

接着又揭姚贾的老底,说他是“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认为重赏这种人是不利于“厉群臣”的。

秦王非常生气,就把姚贾招来质问。

姚贾说,以财宝贿赂四君是为秦利益考虑,如果是“自交”,他又何必回秦国。

对自己的出身他也毫不隐讳,并列举姜太公、管仲、百里奚等名人为例,阐明一个人的出身低贱和名声不好并不碍于效忠君主。

他劝秦王不要听信谗言,于是秦王信任姚贾而杀了韩非。
说人闲话招来的祸端,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别人的事,与己无关,没必要恣意谈论;他人的是非,不归你管,没资格妄加评说。

生活中,有些人爱打听别人隐私,也爱到处散布别人的隐私,甚至捏造事实,听风就是雨。

闲话说小,不过是茶余饭后的一两句吐槽;闲话说大,随意的捕风捉影、恶意揣测,都会成为你这个人素质低下的体现。

闲话少说是分寸,管住嘴巴是精明。

《荀子》中有句话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心怀善意的人,说出来的话会让对方觉得暖融融的,而心怀恶意的人,说出来的话就像刀子一样戳在对方的心上。

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当中说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侍奉他多年的小妾,出身卑微,但是相貌清秀可人,为人也机灵聪慧,很受人喜欢。

只是这个小妾有个祖母,没什么文化,为人粗鲁,而且尖酸刻薄,很会骂人,常常与左邻右舍因为一点小事吵架。

孙女嫁了大官,祖母也“久战沙场”,从没有败过。

每次吵赢后,都像打了胜仗的公鸡一样耀武扬威,昂首挺胸,以至于家乡人人厌恶却不敢言。

孙女也多次劝导,可是老人听不进去。

忽然有一天,她在没有任何征兆情况下,口舌生疮,一下子烂到喉咙处,痛得无法说话,更不能饮食,整日整夜无法入眠。郎中也没有任何办法,没几天,便死去了。

古话说:“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

古代士大夫的生死,往往都在口中,之所以引来杀身之祸,往往是口不择言,恶语伤人。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皆系于口。

口有善言,则常结善人,得善缘,口出恶言,则常交恶于人。

为人处世时不要不顾及他人心理,恶话不断攻击,这样折损的是自己的福气。


可见,嘴巴决定着一个人的风水。

说话,不仅是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也是决定你一生的关键因素。

聪明的人,都懂得三思后再说;愚昧的人,则是说过之后才懊悔。

说好话是一种本事,把话说好,却是一种智慧。

愿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  

今日用典

【原典】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释读】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勤敏。”

【赏析】

君子的修身方法在于少说多做。所谓祸从口出,说话不谨慎既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招来麻烦甚至灾祸。少言是一种智慧,闭嘴是一种修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