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中国健康产业白皮书(核心观点篇)

 江海博览 2022-08-05 发布于浙江

概述

2021 年中国健康产业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年。这是全球新冠疫情的第二年,是资本市 场逐渐趋于冷静的一年,也是创新热点层出不穷的一年。在我们去年发布的《2021 易凯资本中国健康产业白皮书》中,我们估算中国健康产业 在2019-2020 年达到了8-9 万亿元的规模。随着2021 年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以及后疫情时代政府与民众对健康关注与投入的提升,我们估算2021 年中国健康产业初步达到10 万亿元左右的规模

2021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在资本市场驶下“快车道”,估值体系正在发生变化,投资总体更加趋向理性。根据IT桔子的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大健康领域私募股权的融资金额为2236.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3.62%。2021年融资金额为2522.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8%。2020年中国大健康领域私募股权融资数目为1538个,同比增长53.65%。2021年融资数目为1831个,同比增长19.05%。由此可见,在一级市场上,中国大健康产业融资的数量和金额增速放缓。

值得一提的是,2021 年,数字与AI 健康行业呈现出一些创新热点,AI+不同场景的应 用日益拓宽和加深,继AI+影像之后,AI 在手术机器人、脑机接口、创新药研发等更多领域 也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中国数字与AI 健康行业中的多数企业虽处于中早期阶段, 但整体产业在不断成熟,从2020 年开始进入上行周期,融资投资热情持续走高,2021 年交 易数量大幅增长,同比增长约65%。

什么在发生改变?

政策层面:

1. 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进入常态化、制度化新阶段

2. 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加快落地
支付方式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用有限的医保基金为参保人购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驱动医院内部全面管理变革,回归医疗本质,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随着多元支付方式改革加快落地,医疗机构将进入精细化预算和运营管理时代,在编码管理、信息传输、病案质控、内部运营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协同改革,改变当前粗放式、规模扩张式运营机制,转向更加注重内生增长,更加注重成本控制,体现医疗服务技术价值。

3.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国家、社会和个人对老龄化的关注会不断加强,银发经济不仅是刚需,也是潜在的巨大市场,将从消费、医疗、科技、金融等多方面孕育新的机遇。

产业格局层面:

1. 新生代健康产业公司进入商业化阶段

如果我们把创新生物科技、创新医疗技术与器械、医疗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型公司定义为新生代公司的话,2011至2020年这十年是新生代公司验证技术、建立管线、积蓄力量的时期,而在2021年为起始的本世纪第三个十年里,我们将见证这些新生代公司逐步进入商业化阶段,产生令人瞩目的市场价值。

2021年同样是创新医疗技术与器械公司商业化爆发的春天,创新的术式与医疗器械逐渐得到医保的认可与覆盖,例如TAVR、手术机器人等经过多年的积累,在临床表现上得到充分论证,今年开始已经在全国多省、市进入医保支付目录。

我们认为,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我们还将见证脑机接口技术、数字疗法、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等多种高技术赛道开始大规模实现商业化应用。

2. 数字化和智能化正在深刻影响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各种数字化工具已逐步渗透健康产业的方方面面,并在多个领域初步展现出其在突破瓶颈和降本增效方面的巨大潜力。我们认为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对整个健康产业赋能的方式和能力的不断拓展与提升,整个大健康产业中很多传统的技术和商业模式都面临着被颠覆和重构的可能。

  • AI赋能新药研发

  • 数字化诊断对传统诊断的赋能

  • 数字疗法成为传统治疗技术方案强有力的补充

  • 手术机器人在临床手术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 传统医院正在经历越来越彻底的数字化改造

我们预计,未来一年随着医院智慧服务评级要求的不断深化,特别是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政策的推动,智慧医院建设将持续受到各级医院管理层的重视,借此来帮助医院达到降本增效、实现精细化运营的目的。同时,随着按病种付费方式推进,能够使患者治疗达到更好效果的创新技术和服务(如数字疗法)也将加快在医院场景落地应用。

3. 医疗与消费正在更加紧密地走向融合

中国消费医疗至今已经历了三波浪潮。第一波浪潮从10年前开始,以美容、口腔、植发等具有一定消费服务属性的领域为起点,孕育了一批明星企业。

接着,依托于医疗数字化浪潮,以互联网+为特征的第二波消费医疗催生了普适性的健康管理,诞生了一系列代表性企业。

同时我们也看到,消费+医疗+数字又产生了新的交集,催生了第三波消费医疗的业务模式。如果说传统的“消费医疗”更注重目标群体的消费属性,那么新的交集--我们称之为“医疗消费”--则更注重目标群体的“病症”属性,它以严肃医疗为基底,面向具有明确医疗需求和自费支付能力的患者群体,借助医疗数字化带给目标群体的便利性和可及性而使得一些本来需要在“医疗”场景里才能解决的问题在一个更偏“消费”的场景里得以解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琳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