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营造学堂】一座房子的风水

 迷人的三道茶 2022-08-06 发布于云南

图片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历来都被尊称为六经之首,因其蕴含的博大精神以及源远流长的文化,对于中华民族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传统建筑文化在内,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图片

《易经》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以人作为根本,通过天地人的相互作用来研究宇宙及其自然规律,投射到园林建筑之上,其实本质上就是为了利用《易经》,使得人与自然环境达到一种和谐相生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仅可以使人在观赏建筑物的时候获得意外的美感,更能让建筑物在建造之中拥有一套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中国传统建筑刚好符合了这样的规则,才得以形成自己的建筑体系。

图片

图片
选 址

在中国,对于建筑的选址往往尊崇《易经》的思想,尤其是园林建筑更是依赖中国古代特有的“堪天舆地”建筑策略。中国古人凭直觉认知和知识经验的积累,逐步总结完善了一套以人与自然协调为准则的认知观念和择地理论,一般是以《易经》作为指导,通过综合观察地理环境的空间形式,日月星辰的运动规律,按照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等方法来确定最有利的建筑物坐落位置。可以说,《易经》是中国传统的地理位置选择理论。

图片

图片

图片
布 局

古人遵从《易经》,在房屋的建造过程中最推崇矩形、长方形等规整形制。其中不仅受到《易经》“两仪生四象”,“天圆地方”等观念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矩形有利于气的流动,可以让建筑物的内环境中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循环,让人在其中生活不会感到烦闷与闭塞。另一方面,矩形的四边对应着天之四灵,四角也就对应着易经的八卦,所谓吉。因此,中国的传统建筑以及古代城市的建设均按照矩形模式来营造。

图片

图片

图片
外 形 和 装 饰

在中国建筑中,建筑的实体的外形显现是一种造型的艺术,这种艺术可以使人通过直观的视觉来感受到建筑外部轮廓和内部三维空间所打造的特殊美感。据《系辞下》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大壮。”《系辞下》认为,建筑“盖取大壮”,《大壮》卦由上震下乾组成。《说卦》解释为“震为雷,乾为圆”卦象意为“上有雷雨,下有圆屋之象”。

这种建筑风格侧重于表现阳刚壮美的形象,其整体追求的是宽大崇高,对细部所追求的是错彩镂金,与大家印象中的传统建筑的内核相合。建造房屋时,通过对卦象的诠释可以达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使人与建筑适宜于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这正是建筑设计的真谛所在。所谓“天地尊卑,乾坤定矣”,中国传统建筑在建造之时,就已经遵循着严密的建筑逻辑和人文追求了。

图片

不过,对于《易经》所涉及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建造原理,其中免不得包含唯心主义的部分,我们在发展之中一定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用当代语言和科学的理念去阐释传统思想来更好的为现代服务,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文化。

图片

1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