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军舰队驶入公海,某国驱逐舰阻拦,开国中将喊话:后果自负

 9tx22v工人 2022-08-06 发布于重庆

1980年5月,一支代号为“580编队”的海军特混舰队,驶向南太平洋,保障中国远程运载火箭全程试验。

自从十五世纪明代郑和船队下“西洋”以来,过去了500多年,中国舰队重新出现在大洋上。

我们第一次跨出岛链,第一次越过赤道,第一次作如此长距离的远航,中途不停靠任何国家港口,全凭自己实行海上油、水补给,又是执行如此敏感的任务,引逸了全世界关注。

指挥这次航行的是开国中将刘道生将军。

“艄公须努力,紧催一船人”

1980年4月26日,编队指挥员兼政治委员刘道生发布动员令:

文章图片1

“胜利完成编队所担负的任务,是对过去海军建设的全面检验……为了党,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奋勇前进!”

4月30日,特混舰队集结在舟山群岛的圆山海面。5月1日,将要启航。刘道生站在指挥舰“向阳红”的高高舰桥上,整个舰队尽收眼底。

他的目光从一艘导弹驱逐舰转向又一艘导弹驱逐舰,再转向一艘艘补给船、测量船、拖船。他了解每一艘舰船制造的经过,记得每艘军舰下水服役的时间。

18艘舰船,5316名战士头一次作远离祖国的万里航行,比起他以往曾经指挥过的千军万马,只能算作一支不大的突击队。

然而,他却感到像许多年前第一次指挥大兵团作战那样,既兴奋又紧张。放眼望去,东海的水,绿中泛黄,沿海江河冲下来的泥沙浮悬在海水之中。

海面船只如蚁,帆檣如林,正值渔汛旺季,千帆涨满,遮蔽云天。

文章图片2

这里是近陆浅海,人民海军初建的时候,这近在咫尺的海区,也曾经是遥远的、难以到达的地方。

那是什么时候啊,离现在已经三十年了,海军没有军舰,只有为数不多的江防炮艇,从日本人手里缴获的,木壳,25吨,比小木划子大不了多少,在大海里像一只木瓢,苇舟一叶。

穿着陆军装的新中国第一批水兵,驾着这样的炮艇,第一次冲出长江口,到了海上;

又是用这样的炮艇,第一次“远航”到达舟山,第一次在海上作战,小艇打大舰,取得了胜利。

北京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这样一条“414英雄艇”。

眼下这里集结的是一支庞大的舰队,是几千吨的军舰,上万吨的船舶要去远航,这都是从那个“25吨”,从那个“第一次”开始的!

文章图片3

“第一次!”刘道生反复咀嚼着这三个字。对于革命者说来,“第一次”意味着开创的兴奋,胜利的期待。

半个世纪多的戎马生涯也告诉他:第一次还意味着始料所不及的困难,没有经验可资借鉴,一句话,叫做“胸中无数”。尽管做了充分准备,他心里仍然在“打鼓”。

不久前,刘道生亲自组织、指挥除拖船外的17艘舰船和舰载直升飞机在青岛外海进行高强度的模拟远航合练,以提高各级指挥员、技术人员的组织指挥能力和操作技术水平,进一步熟悉海上航渡、补给和各种情况的处置措施。

其中有一艘108导弹驱逐舰,原计划是一艘备用舰。但是,全舰官兵和工人们通力合作,加紧建造。

军舰一下水,便一面装修,一面训练,不等全部完工,在大年除夕驶回基地,在试航、训练中完成扫尾工程,赢得了时间,争取到正式参加远航的机会。

文章图片4

这艘军舰的舰长刘子庚,同我们大多数舰艇干部一样,来自野战军。

他们经过解放战争,有的还经过抗日烽火的洗礼。在全国胜利声中,他们作为骨干参加人民海军建设,穿着黄军装,打着绑腿,穿着部踢山倒”大胶鞋,背着被包走上军舰甲板。

当初,甚至惊骇于海水忽然不见了,不知道海有潮汐涨落。曾几何时,他们在缴获来的日本造军舰、英国造军舰、美国造军舰上学会了在海上生活、战斗。

后来,又驾驶从苏联购买的军舰,最后驾驶新中国自己造的军舰。他们戏称自己是“万国海军学校”毕业的。

远航冒着西伯利亚冷风造成的恶劣天气,在大风大浪中连续航行,不着陆,不靠岸。

一排巨浪打来,舰身被巨大的压力挤压得轧轧作响,军舰好像要散架子了,前翘后撅,左右摇摆。

文章图片5

新水兵吓哭了,老水兵晕船了。但他们坚守岗位,穿波越浪,磨练自己的意志,熟悉军舰适航性能。

夕照余晖已尽,暮色苍茫。一艘艘军舰舷窗的灯光熄了,只有桅灯、锚灯还亮着。水兵们都休息了。

刘道生像是又巡行在水兵住舱。每次,从机关来到军舰上,总要到水兵住舱去看望那些熟悉的和新结识的战士。

在一艘导弹驱逐舰上,刘道生问水兵们,“到太平洋去,怕不怕?”

水兵齐声回答,“不怕。”

刘道生笑着说:“很好,只有经过大洋风浪的洗礼,才算真正的海军!”水兵们振奋了。

文章图片6

刘道生问一个新水兵:“你是第几次出海?”

新水兵回答说:“第一次。”但却装出一副老航海的派头说道,“头回生,二回熟,干啥子不是从头一回开始的呢?”

刘道生笑了,说道,“向你们泄露一个秘密,去太平洋,我也是头一回。你说得对,头回生,二回熟,海洋同咱们有交情。等我们从太平洋上回来,就算老水兵了!”

刘道生更关心的是干部的训练。几天前,他来到一个舰群编队。航室里,烟气呛人。刘道生虽已戒烟,但是,爱同舰长们在烟气缭绕中坐一坐,听他们谈话。

“一切齐备,就等岀航。”一个舰长大大咧咧说。

刘道生皱起了眉头,把目光转向另一位舰长。这位舰长显得有些紧张,缓缓地说出自己的担心;

文章图片7

前往南太平洋的打捞船

“我心里总不太踏实,昨天,发现舰上水柜有轻微渗漏,船行在赤道高温海区,轮机舵的温度高过平常许多,说不定会有哪根导管爆裂。”

“还有的同志说,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一个多事的海区,有好些外国舰船曾经沉没在那里,他们很担心,一些新同志甚至怕火箭万一偏离目标,打到了我们舰上,那会是什么后果。”“总之,问题不少,我们在想办法,肯定还有许多问题,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刘道生连连点头,心里倒踏实了——干部把困难都想到了,工作才会跟上去。

刘道生更想到海上情况瞬息万变,人民海军的水面舰艇从来没有去过大洋,没有同外国军舰有更多的接触,每一艘军舰舰长将要独立处理意外事情,他们又有多少准备?

他问刘子庚:“遇到特殊情况,比如外国军舰的干扰,贴近航行怎么办?”

文章图片8

晚年刘子庚

刘子庚说:“我们严守纪律,服从命令。一条是坚决防止和制止任何人的直接攻击;一条是机动灵活,友好地对待同我们相遇的外国舰船。”

刘道生满意了,叮嘱道:“这是一次和平的航行,会有风浪,也可能出现敌情。我们要用警惕、战斗来保障和平的航行,我们要用有礼、有力的行动来赢得尊重和友谊。”

他看着这些英气勃勃的舰长们,想到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担当更重要的任务,未来领导海军建设的任务,要由他们承担。他深情地说:

”我送你们两句话,一句叫做'船到中流补漏迟’这是赶海行船的一句老话,值得多想想。”

“还有一句话,是一个船老大告诉我的'艄公不努力,耽误一船人’,我把这句话翻了一下,叫做'艄公须努力,紧催一船人。你们看如何?’”

“这次远去太平洋,主要靠你们年富力强的同志,我们老同志当参谋,给你们壮胆。”

文章图片9

月亮升起来了,正是十五不圆十六圆的日子,天上星稀月朗,海面浮光跃金。刘道生却想到晦雨阴霾。

他说起1963年“跃进号”万吨轮沉没的事故。那年,“跃进号”满载大豆、玉米,第一次从青岛驶往日本,中途在苏岩触礁,船底被剖开十多米的口子,不幸沉没。

想到这里,刘道生急步来到海图作业室。他不知多少次来过这里了。航海业务长摊开了航线总图。

其实,刘道生不用细看,航线早已刻在心上。站在海图前,他心驰神往?舰队出东海,过琉球群岛,进入太平洋,再直转南下,跨越赤道,进入南太平洋,到达预定试验海区。

整个航程,可以说是“八千里路云和月”,每一里,每一链都用两脚规、平行尺,更用老战士的锐利目光,反复度量过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文章图片10

作为一个指挥员,不怕问题成山,就怕有想不到的难题,怕没有预见。前途会有什么风波呢?

沧海桑田,暗礁、险滩会忽然伸出头来,沉船更时有发生,这都是预伏的隐患。至于敌对势力的破坏,更不能不防。

一条理想的航线,不但要考虑海上自然条件,还要照顾途经各国的政治情况。

眼前这个年轻的航海业务长和他的同伴,曾提出几个预案,进行过无数次计算、比较。

就在落实航线总图时,他在最新海图上发现预定航线附近,有一块隐没水下5.4米的暗礁。

于是,重新审视整个海区,搜索每一个隐患,再定航线,使大队舰船远离所有暗礁和沉船。

刘道生信任这个航海业务长,便叮咛说:

文章图片11

“现在不是台风季节,但台风的成因、条件存在,要着眼于变化、发展,密切注意太平洋上的气象变化,要做好防台风准备,仔细审査预定的防台风航线。”

5月1日10时和14时,'580编队”第二波、第三波舰船相继起航。

第一波已于4月28日先期起航了。舰队保持无线电静默,隐蔽航行。5月2日,航经琉球群岛,过宫古水道进入西太平洋。

这时,日本自卫队的飞机才发现中国舰队,慌忙飞到舰队上空。

大水浮天,浩淼无极。乍一看,太平洋平静、安详。水兵们长嘘了一口气,刘道生却皱起了眉头。

太平洋不太平,为和平的航行,需要战斗的航线。和他并肩站在指挥台上的战友,同他一样,也是穿过枪林弹雨走向大洋的。

文章图片12

他们交换了一下眼色,无需言语,就共同作出了决定,依照党委制订的预案,发布命令:舰队成战斗队形航进!

军旗在头顶'啪啪”作响,战斗信号旗升上了桅顶,各舰相继转向,变换队形,进入战斗航向。

有人说:“这是一次逼真的演习。”刘道生没有作声。

忽然,传来声纳战位的报告:“XX方位发现水下噪音,可能是核潜艇一艘,距离XX链。”

“不速之客”迟早是要出现的。刘道生嘴角掠过一丝轻蔑的笑意,说道:“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吧!”

于是,各种必要的命令下达了。舰船之间,灯光闪烁,手旗飞舞,电讯往还。面对“热心”的“客人”,舰队护卫着测量船只,循着自己的航线庄重前进,凛然不可侵犯。

文章图片13

5月6日,热带低气压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台风将在预测的时间来到。刘道生命令编队改变航向,沿着预先选定的避让台风的航线,折向西行。

台风追踪着舰队横扫过来了,但已落在了殿后舰的尾后。刘道生在舱室已经安静休息了。

5月8日,整个编队斜跨赤道进入南太平洋。

骄阳当顶,海天一色。舰首冲激起波浪,向两舷涨开,一层一层,一浪一浪,向远方扩展,越扩越远。

“呜——”一声汽笛长鸣,“呜——”又一声汽笛响起,彼呼此应。

霎时,整个舰队汽笛齐鸣,在海洋上空回旋激荡。海波跳跃,军旗翻舞,水兵们以自己粗犷的声音,宣告我们来到了地球的另一面。

文章图片14

有几个水兵奔到舰尾,脱下自己的鞋子,投向大洋,把自己的足迹留在赤道上。

“航海日志”上郑重地记下了这一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击楫誓中流”

赤道附近的洋面,看似波平如镜,不起浪花。如山的大涌却把大海连底儿一起晃动了。入夜,海色更浓更黑,天空显得更高更蓝。

“北斗七星高,将军夜挎刀”,在这太平洋上,刘道生诗潮如涌,当年潺潺流过的洣水河,又从心头流过……

洣水河,从罗霄山脉的井冈山下起步,穿山越谷,迤邇奔向西北,流过茶陵。

文章图片15

夜色下的洣水河

茶陵河滩上,横卧一条铁牛,昂首向天,顶风沐雨。人们常用茶水淋牛祭神,求天保佑。这里的人们苦挣苦熬,执着蛮拗,也赢得了“茶陵牛”的称号。

1926年秋,茶陵县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县苏维埃政权。这崇山峻岭间第一面苏维埃旗帜照亮了刘道生的道路。

从少年先锋队到人民的将军,从啸聚河滩柴林的游击队长到率领舰队出航,从舞动长矛大刀到指挥大炮、导弹。

刘道生和大大小小不同的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革命依托着大山,取得了举世无双的胜利。

刘道生和许多中国将军一样,以前从不曾知道西点军校、皇家海军学校,他们自有传统,是经“山地大学”深造出来的,对山有一种特别深厚的眷恋,对山有一种特别敏锐的观察力。

文章图片16

左二为刘道生

平时见到一座山,他会习惯地想到如何配置兵力,每逢一个断谷、一个隘口,他也会在脑海里布出一个歼灭敌人的口袋阵。中国的山啊,是红军、八路军驰骋的天地。

当革命从农村转向城市,从高山走向海洋的时候,毛泽东召见了肖劲光和刘道生。

那时,他们一个是兵团司令,一个是兵团的副政委。党中央命令他们组建新中国的海军。他便以熟悉高山的智慧和热情,走向大海,熟悉那陌生的、无穷无尽的波峰浪山。

1950年初,在北京的城墙脚下,驻扎下海军领导机关。一个不大的院落,便是指挥四海的神经中枢。

海军的干部、战士穿着陆军服,只是帽子上缀着带铁锚的军徽。人们笑称他们是“后补海军”。

刘道生听了笑笑说:“这称呼很准确,但是,不要多久,我们会成为正式海军的!”

文章图片17

他倡导学习海军业务,学习外语,这年他35岁,担任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这么年轻,负责一个军种的领导工作,在全军是少有的。他知道责任重,要学的东西很多。

每天晚上,在那些没完没了的会议之后,他同参谋、干事们一起准时端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讲。

年轻的教员,毫不客气地直呼其名提问,他规规矩矩地站起来回答。

多数提问时他能对答如流,但也有“卡壳”被问住了的时候,他便像小学生一样,羞赧地站立座位旁,恭敬地请老师再讲一遍。

刘道生如饥似渴地学习,探索历史经验和教训。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正是倚仗舰坚炮利,从海上破门而入的。

文章图片18

他发现,封建王朝由于妄自尊大,也迫于国力衰微,闭关锁国,只在海岸处处设防,不重视海上力量建设,帝国主义舰队才得以长驱直入,直逼海岸。

只要一处被攻破,便如同万里长堤,溃于蚁穴,一发不可收拾。

清朝末年,李鸿章、曾国荃之流,虽建立过铁甲兵船的舰队,终因腐败、落后而溃不成军。1884年福建马尾甲申之战,在法国殖民舰队突然袭击下,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十年之后,1894年黄海甲午之战,在日本帝国主义舰队偷袭下,北洋水师又全军覆没。

这些屈辱的历史,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结束,但历史的教训值得汲取。

他认定:要保卫祖国安全,要发展中国的海洋事业,要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在广阔的海洋上,新中国必须有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

文章图片19

为此,他更加勤奋学习,也曾远去苏联波罗的海海滨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

由于学习劳累过度,一次竟晕倒在异国的雪地里,苏醒过来,一跃而起,继续艰苦地学习、思索。

学成归来,刘道生被任命为海军常务副司令员。

刘道生更记起1953年春节,毛泽东主席在瑞雪纷飞中,乘军舰航行4天3夜。

在南京江面上,他一连给海军5艘舰艇写下了同样的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这总结了历史的教训,代表着人民的殷殷期望。

“穴深海者见蛟龙”

南太平洋举涌扬波,跳跃欢叫,迎候久违了的中国舰队。阔别了500多年,郑和的后继者们是什么样子呢?

文章图片20

当年宝珠船队伍,舫胪衔接,浩浩荡荡,以精湛的船艺闻名,以勇敢的航海令人折服。

今天,中国舰队的出现,使这片荒漠海区,变得像闹市通衢一样了。

5月9日,新华社受权公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由中国本土向南太平洋南纬7度0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试验。

5月12日,“580编队”三波各艘舰船按计划先后顺利驶抵试验海区,立即投入试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这时,外国舰船、飞机更加紧了对中国编队的侦察。许多国家的军舰、侦察船向这里驶来,在附近海区游弋:

每日晨昏,总有几个国家的飞机定时飞临顶空,作例行的观察;还有无数看不见的电波,各种遥测装置,善意的和恶意的眼睛,都盯着这一海区,对准我们每一艘舰船。

文章图片21

这些情况都汇集在刘道生面前,他坦然地笑笑说:

“好吧,让他们看看我们保卫和平的诚意和决心吧!但是,要坚决地、有礼貌地劝阻任何人接近我们作业海区,确保安全,防止意外。”

随着火箭发射日期接近,”好奇者”越来越多,刘道生日夜注视海情变化。他相信每一艘舰船的干部、战士,会在海洋上维护祖国的尊严,维护各国和平航行的安全。

5月17日,苍烟锁海,云涛翻滚,涌如连山,浪相触搏。夏日的阵雨,不时倾盆直泻。乌云重合,天色不开。而明天就是预定发射火箭的日子,多么需要一个晴朗的天气啊!

气象分队的同志们紧张地观天测海,对卫星云图进行认真分析。

年轻的分队长判断南大洋的副热带高压将逐渐加强,试验海区云带可能减弱,转向西南方向移去,明天将是一个晴天。

文章图片22

然而,现在,头顶上副热带高压还没有加强,空中的旋涡云带移动缓慢,明天真能放晴吗?

如果预报不准确,天气很坏,火箭飞来时,观测不清楚,溅落的火箭数据盒不能及时打捞回来,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而推迟火箭发射时间,错过良好时机,又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影响。箭在弦上,令人心焦!

气象战士潜心研究,关注每一度气温的升降,每一片云彩的变化。然而,急切盼望胜利,会使人们做出一相情愿的预报,而过重的负担,又可能动摇人们的准确判断。

刘道生和副指挥们审度了所有分析,他相信气象分队长给出的详尽的数据、周密的分析,辩证的判断,他更相信这年轻干部的忠诚、坚毅,敢于承担风险和多谋善断。

他签发了“气象良好,可以发射”的预报。于是,一切工作在加紧进行。

文章图片23

测量船要准备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出动,航空兵要准备在恶劣气象下起飞,潜水员要准备在恶劣气象下入海打捞;军舰要在恶劣气象下确保落区不发生意外……

人们希望一切顺利,却从最坏处着手去夺取胜利。

5月18日,彻夜不眠的气象兵,终于迎来了充满希望的黎明。天上的流云散尽了,星星露出来,接着又在朦胧的晨曦中,隐没了自己的亮光。

这时,凉风习习,海色更浓更黯。一转眼,飘浮的云朵由灰呈白,海水也由黯转青。

水天相接处,变幻不定的云彩镀上了金红,五彩斑斓。一团亮点,带着耀眼夺目的光华膨胀升腾,让人不敢逼视。

水线清晰了,海天分明。青色的海面向下沉降,红焰腾起,太阳从波摇水颤中弹射蹦跳而出。好一个大晴天!

文章图片24

刘道生发布命令,各舰加强巡逻警戒,确保火箭落区海晏河清。

恶意的眼睛正紧盯着这个海区,也有并无恶意、充满好奇的舰船、飞机加速向这里靠拢。

某国驱逐舰“吸血鬼”号、教练舰“贾维斯湾”号,测量船“莫洛维亚”号,几天来一直逼近我火箭落区活动。

显然,根据他们和美国达成的有关协定,它们是负有特殊使命的。

“莫洛维亚”号一直傍着我38导弹驱逐舰航行,现在,正试图驶进试验海区。108舰舰长刘子庚命令发出信号,“请不要驶入我舰作业区。”

“我有权在公海自由航行。”回答颇不友好。

文章图片25

某国勇敢级“吸血鬼”火炮驱逐舰

接着,“莫洛维亚”号突然转向,插到108舰左前方,并升起'我船机械故障,失去机动能力”的信号。

按照国际航行避碰规定,必须躲让左舷船只。“莫洛维亚”号想利用这一规定,趁108舰规避的空隙,插入试验区。

刘子庚在请示刘道生后,果断下达舵令,从“莫洛维亚”号右舷掠过,保持在定航线上,阻挡了它的去路。

刘道生亲自字斟句酌地口授信号,发往“莫洛维亚”号:中国和贵国人民是友好的,为了你船安全,请不要阻拦我舰驶入作业区,否则后果自负。

善意被理解了,“莫洛维亚”号放下橡皮艇,送来了他们的船徽、舰船资料和一顶红白相间的船员帽,表示友好,并提出要求:“可否允许我船船长访问贵舰?”

文章图片26

火箭即将发射,整个编队实行无线电静默,无法向编队指挥部请示,只能由108舰自行决定。

随着火箭即将飞临,莫洛维亚”号变得焦躁起来,再次强行向试验区里航行。

108舰如果强行拦截,稍一不慎,容易引起碰撞,影响完成警戒任务。

为了完成警戒,绝对保证安全、顺利收回火箭数据舱,108舰决定:邀请“莫洛维亚“号船长登舰作客。一旦发生意外,也好当面商谈,妥善处理,

“莫洛维亚”号客人来到108舰,宾主举杯,互致敬意,共祝和平。

与此同时,105导弹驱逐舰也与某国“贾维斯湾”号教练舰进行了友好交往。

运载火箭从东方疾飞而来,挟九天风雷,惊若游龙闪电,宛如火中凤凰。各舰一齐加速前进,直升飞机立即升起空中。

文章图片27

火箭准确落在预定海区,激起的水柱冲天而起,悬在空中,犹如银河挂落,瀑布飞泉,阳光下迸散出五彩缤纷的礼花。

记录火箭飞行重要参数的数据舱弹落水中,释放出染色剂,把深色的海水染得翠生生、绿莹莹一片。

海军航空兵战士驾驶直升飞机穿过阵雨低云,及时发现在波涛中起伏颠簸的数据舱。

悬停在上空的潜水员从直升飞机上纵身入海,顾不得使用防鲨剂,奋力击水,扑向数据舱。

这数据舱蕴戚着试验结果,凝聚着科研战士的心血,更载负着亿万人民的希望,它比生命更宝贵!

潜水员一把抓住数据舱的吊环,把它同自己身体一起挂上吊钩,更用双脚双臂紧紧搂抱这宝贝疙瘩。

文章图片28

东风5洲际导弹

直升飞机上的战士迅速把他们收回机舱,飞回军舰。这整个过程仅仅用了5分20秒。

一架美国直升飞机赶来,洋面上仍然浪花欢跳,晶莹、碧绿。飞机低擦洋面,舀起一桶染绿了的海水,腾身而去。

带回去看看吧,这是中国人染绿了的海水。

各艘舰船的甲板上,一片欢腾:“胜利了!”“成功了!”刘道生揉着湿润的眼睛,看着欣喜若狂的水兵,他们一个个黑了,瘦了。

刘道生传令嘉奖108舰!他更想起许许多多感人的事情一一

一位技师在整个航程中,放着有空气调节的舱室不睡,一直睡在轮机舱边。一夜,蒙胧中发觉机器响声异常,翻身扑向机舱,及时排除了一起故障。

文章图片29

一位舰长连续值更,刚刚躺下,从军舰不断摇晃、颠簸中.感到航道前面有故障,急步奔向驾驶台,避免了一次碰撞。

一位高龄的母亲,已是癌症晚期,却坚决送儿子远航。还说,一定等儿子胜利返航。

一位超期服役水兵的未婚妻,再次推迟婚期,催他赶回部队,并保证她将在码头迎候他胜利返航,庆祝双喜临门。

刘道生真想脱帽鞠躬,大声向水兵致敬,向人民道谢。一个水兵兴奋地说:“都像这么干,咱们国家'四化’有希望!”刘道生应声说,“大有希望!”

5月22日下午,在中国火箭落区,在南太平洋上,为对建造中国舰船做过卓越贡献的于笑虹同志举行海葬。

水波不兴,红云低垂。凝重、低回的哀乐声中,刘道生似乎看见于笑虹走来。

文章图片30

于笑虹少将

1959年,刘道生特别选派了于笑虹和刘华清组建海军科学技术研究部,后来,又扩建为舰艇研究院。

正是他们和许许多多有志之士,包括从国民党海军起义的专门技术人才,为新中国设计、建造了核潜艇、导弹驱逐舰、科学考察船……才有这支今天远航太平洋、能在地球磁场所有海洋航行的舰队。

于笑虹的骨灰,缓缓地、庄重地撒下大洋。

刘道生似乎又听到于笑虹的话:“我一定要看到中国制造的军舰满海跑,驶向大洋!”

刘道生潸然泪下,告慰战友:“你的愿望实现了!”

“580编队”分两波起身返航。一直陪伴、观察我们的外国舰船发来了友好的信号:“祝中国舰队一路顺风!”

文章图片31

580编队

远航归来,党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刘道生代表“580编队”向党中央、向祖国人民进行了汇报。

“深山曾虎啸,入海又龙吟”。刘道生从高山大崛、穷乡僻壤走向大海大洋。从此,他在人生的大洋上,又一次开始新的航行,并留下了自己又深又宽的航迹。

刘道将军简介;1915年出生于湖南省茶陵县。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县游击队宣传队队长、政治指导员,红八军政治部青年部部长,粵赣军区笫二十二师政治部主任,军委直属队干部团营政治委员,红三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共青团中央局组织部部长,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

文章图片32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七一七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委员,晋西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冀察军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察哈尔军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察哈尔省委书记,冀察热军区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十三兵团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二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海军副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兼海军军事学院院长,海军航空兵司令,海军第一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