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儒吾俞追远 Part 4

 打虎将 2022-08-06 发布于福建

图片

<目录> 

Part 1:吾俞嘉儒始祖试解        

Part 2:祖先从南京铁井栏来    

Part 3:俞氏江南始祖俞纵与东晋政权    

Part 4:河间俞跗与夏津“俞国”   

4

河间俞跗与夏津“俞国”

“源自俞跗,望出河间”是海内外绝大多数俞氏的共识。日本有一支俞姓为适应当地习俗改姓“河间”,其用心是不想忘却自己的源出。当然还有更多的是保留原姓。如日本侨领俞雲步,又如韩国新任命的教育部长俞银辉(女)。

关于俞跗,最初见于司马迁所著《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在虢国行医,在给虢国王太子治病时,提到上古名医俞跗,称赞他医术精湛,以剖腹解肌洗涤胃肠,治好了皇帝的幼子禺阳的怪病,盛名一时。

图片

史记 七十列传 扁鹊仓公列传

后世尊俞跗为“杏林之祖”、“医圣”。传说中的《黄帝外经》是他的医学思想的总结之一,可惜已失传。

图片

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

俞跗是俞氏始祖,上古时代天下只有“九州”时,他是古冀州河间人。

《尚书·禹贡》载,河间周围有多条河环绕。

宋代以后编撰的俞氏谱牒说,河间在“充河之西,雍河之东,豫河之北”。

河间当地的近代方志称,因地处唐河与沙河之间而得名。

数千年来的地理、地貌变迁,有的河道因湮塞、改道成为陆地是很自然的事。但古俞人长期生活在江、河之滨却是不争的事实。

西汉与东汉,河间有时称“河间郡”,有时叫“河间国”。地方行政建置取消了“郡国制”以后,称“河间府”。在从古至今的地方建置中,从来没有叫“河涧”的县级以上建置,只在江西省有过叫“河涧镇”的镇级行政单位。

把“河间”误认为“河涧”出现的很晚,最初见于赣、闽等少数地区。

福州市福清嘉儒的俞氏祠堂上挂有竖写的堂号匾“阐易堂”,上端自右至左横书“河涧”二个大字。右下竖写“南宋年间”,左下立署“南宋太后赠”。同一匾上异乎寻常留了两个南宋却不标注如绍兴、嘉定等南宋年号,更没有某某年的年款。不合一般匾额常规,不能不令人存疑。而且过分强调家族历史久远的意味太重。

嘉儒俞氏祠堂还有一副堂联:

河出荣光庆贻九族,

涧生蘋藻祭备四时。

联头藏“河涧”二字。上联头句“河出荣光”中的“荣光”是晚清以后才出现的热词。一看就是晚清或民初的作品。

最近,和这堂联完全雷同一字不差的楹联出现在福建西北邻省某地新重建的祠堂群中的俞氏祠堂大门,堂联变身成楹联。

彼此攀附、抄袭之风由来已久。“阐易堂”这个堂号也不排除有这种可能。“阐易堂”中的“易”应该指中国古经之一的“易经”即《周易》。

图片

周易被奉为儒门圣典 六经之首

堂主以传授、阐述、阐释易经而得到太后褒勉,应该是一位对易经有造诣的儒士。而嘉儒俞氏开基始祖锡公俞世宝是明初驻守泽朗水寨,奉职泽朗巡检司巡司的福建沿海卫所军的基层军官。一个南宋,一个明初差距何其大?何况锡公俞世宝的前辈是随明军在泉州登岸的大明海师,即便再往上追溯二、三十代人,似乎很难和南宋皇太后扯上任何关系。

这些美丽的误会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一般情况下不必去更动。但今后凡涉及俞氏源出应一律返正为“古冀州河间”或“河间”以免继续以讹传讹了。

古冀州河间,现为河北省沧州市辖下的河间(县级)市。

图片

河北沧州 河间

公安部原副部长俞雷在一次会议上对我说,现在那里早已没有俞姓人家了,古俞人很早以前就迁离河间。他们会迁到哪里去?

近代,山东省德州市下辖的夏津县曾出土殷商时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距今三千六百年至三千一百年之间的“俞国”的遗存。

出土的铜器和玉器上留有“俞”、“亚父俞”、“小臣俞”等铭文。其中一犀牛尊详细记载,“小臣俞”曾跟随商王征讨夷方,还得到商王赏赐。据新出版的《殷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作者王进锋考析,“小臣俞”是“俞国”的军事领袖。此前,史学界称这些出土文物为“俞伯尊”、“俞伯簋”等等,称这俞姓方国为“俞伯国”。

“俞国”的都城“鄃城”又称“俞”或“俞邑”。汉代时,呂伦和栾布曾先后封于此称“俞侯”。后来在此置“鄃县”。唐天宝元年所筑“鄃县古城”的遗址在今山东夏津东北和山东延平县西南之间的“阚庄”,虽只剩一片瓦砾扔依稀可见。

商代“俞国”的出现比黄帝时代俞跗晚约一千年左右。

群体遗传学者袁义达先生在他主编的获“中国图书奖”的《中国姓氏三百大姓》一书中,从“俞”字的甲骨文、金文,一直到小篆的演变论证了俞姓的产生与“造舟行船”有直接的关系。

图片

袁义达先生主编的中国姓氏三百大姓

其实,我们从现行汉字的楷书“俞”字的结构能很容易辨出,造舟工具凿刀与行船和水的三要素。

“俞”字上半部顶头的锐角三角形(见下图左边)是由凿刀锋利刀釰的象形演变来的。

“俞”字下半部是由(见下图右边)的象形演变来的。后来水上的舟就变为左下的月,水纹样就演变成右下的《(现在字典里仍可见到异体的“兪”),最后又演变成所谓“立刀”。

图片

能造舟善行船的古俞人借江河之便,从上游河间附近黄河古道的支流迁徙到下游位于今山东德州的黄河古道旁的夏津,当然是不成问题的问题。

图片

山东德州 夏津

夏津,顾名思义就是古夏人的水上交通要津。山西省的夏县,河南省的夏邑等等都是与古夏人有关。传说,华族领袖黄帝与夏族领袖炎帝曾在夏津结盟,联合对蚩尤部落作战,促成华夏两民族的融合和汉民族的形成,同时也促进了大中华的实现。

夏津“俞国”遗存对俞氏“姓氏文化”的进一步研究意义非常重大,其历史可靠度和真实性远比任何传说与谱牒等各类资料所记载都更为珍贵。

可惜,还没有引起俞氏文化研究者的足够重视。

俞姓若从夏津俞国算起,也已有三千年上、下的悠长历史,假若上溯到与黄帝同时代的俞跗论起,俞姓的历史就更为久远了。

(全文完)

俞雲波

2019.7.19 完稿

上海、老百渡、俞家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