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晴周末】记忆中的康桥

 大春观察 2022-08-06 发布于江苏

记忆中的康桥

心晴地方
连日高温酷暑,躲在空调房间整理电脑内存时,意外发现了原先保存的一个MV《再别康桥》,这首用诗人徐志摩的著名诗作谱曲的歌,谈不上有多好听,但MV采用的视频,全部是英国剑桥大学城特别是剑河的实景,一下子勾起了我脑海中的记忆。
剑桥距伦敦只有60多公里,这个在我们印象中的大学城和英格兰小镇,尽管人口只有10万左右,却是英国剑桥郡首府所在地,建制为市,全称剑桥市。整个市区包括大学校区被一条河流拦腰穿过,这条河就是剑河(River Cam,也译作康河),河上的桥就被统称为剑桥(Cam bridge,也译作康桥)。剑桥大学的诸多学院,就建在剑河两岸。

风景如画的剑河
那一年我去剑桥,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看看徐志摩笔下的康河以及河上的桥。不过我们去的时间是下午迟了些,尽管下车的地方就是剑河,但没能如愿乘上游船,只是在参观剑桥大学几个学院时,顺带看了几座知名度较大的桥。

建于1749年的数学桥,又称牛顿桥

建于1765年的三一学院桥

建于1831年的叹息桥

不下剑河乘船,是为了抓紧有限时间,多看几个剑桥大学的学院。据介绍,剑桥大学共有31个学院,几乎和剑桥市区融为一体。作为世界顶级学府,学校先后培养出了牛顿、达尔文、霍金等世界知名科学家及数十位诺贝尔奖得主。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之所以写了一首流传至今的经典诗句《再别康桥》,也因为曾经就读于此。
虽然剑桥大学及各学院有不少可供参观的博物馆,但因时间关系,我们就重点参观了几个中世纪建筑风格明显的三一学院、国王学院和王后学院,其中,由于在促成牛顿发明万有引力的苹果树前照相要排队,在三一学院待的时间稍长些。学院之间相隔并不太远,我们在步行到另一个学院的同时,顺便也欣赏了剑桥的市容。

国王学院的哥特式建筑
国王学院是剑桥大学的中心,由亨利六世于1441年建造,具有浓郁的哥特式建筑风格,特别是学院里面的哥特式教堂,是由亨利六世亲自设计,可以说气势恢宏,夺人眼球。当年中国诗人徐志摩在剑桥大学留学时,就读的就是国王学院。

三一学院的牛顿苹果树

三一学院校园一景

本文作者在三一学院留影
三一学院由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于1546年所建,是剑桥大学中规模最大、财力最雄厚、名声最响亮的学院之一,也拥有全剑桥大学中最优美的建筑与庭院,校舍的门廊、墙壁上装饰着古朴庄严的塑像和印章,保持着完整的中世纪风貌,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从这里走出去的毕业生除了牛顿以外,还包括了培根、拜伦等世界名人。

剑桥市傍晚时分的街景
当然,要把三十来个学院好好看看,一天是不够的,更别说我们只用了半天不到的时间了。上车后有同伴还开玩笑地说,“现在终于理解徐志摩的诗句了: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不过现在好了,没看到的可以网上看,看过的网络可以帮你加强记忆。今天周末,我就把那个找出来的MV《再别康桥》放在了文后,大家如感兴趣可以点击欣赏……
(视频选自腾讯网,版权归原制作者所有)
点击右下角可转换为大屏幕观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