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架旧钢琴

 摇摇晃晃地长大 2022-08-06 发布于加拿大

听老同学讲她爸爸的故事。

我们家有一架可以进博物馆的旧钢琴,时日久远,琴身点点斑驳,清晰可见的是,琴键表面有被弹得陷下去的坑。这是我们兄弟姐妹童年的稚嫩手指留在琴键上的印记。那是1970年代,我们家也像大多数家庭一样,生活拮据,基本的生活费用之外,根本不可能有余钱买钢琴,但爸爸下决心要培养他的孩子们,就心疼地把单位发的羊皮大衣卖了,凑足80元人民币,反复游说乐器店经理才答应这个价格,为我们买了一架钢琴。

当时印有曲谱的钢琴书绝对稀有,在书店不容易买到,他就想办法借来别人的书,一页一页手抄,孩子们依此读谱、练琴。这些曲谱如果留到今天,老爸爸清晰工整的手迹,该是多么珍贵的文物。

爸爸年轻时,才华横溢,他的音乐天赋远远高过我们兄弟姐妹。弹琴、作曲、指挥、唱歌,样样都行。我们学钢琴师承老爸亲授,家里钱少,根本负担不起高额的学费,只是偶尔花钱请人稍作指点。

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他叫我们几个孩子轮流早起弹琴,这样每个人能弹的时间多一点。他一直的原则是人可以休息,琴不能休息。那时学生在学校不学习,成天出去捡石头挖防空洞,爸爸便不让我们去学校,他自己教我们文化知识和音乐,这样我跳级提前上了高中。

在家乡那座城市最繁华街道上的照相馆,橱窗里一幅姐姐弹钢琴的照片展出过好长一段时间,几乎家喻户晓,姐姐也成了小明星。

妈妈不止一次地说过,我们几个子女没一个比得上爸爸聪明,音乐能力也远远不能望老爸项背。他在我们那个城市数一数二的好中学学习成绩一直是全校第一,但当时他家里根本买不起去北京的火车票,因为师范院校每月有生活补助,便在当地读了师范。到了大学初遇钢琴,便一发不可收拾,常在琴房没人时偷着弹,音乐老师看他有天赋,就抽空教他。后来爸爸考上音乐学院,考官说他唱歌好,也可以去考唱歌,但是师范学院就是不放他走,老爸便与音乐学院失之交臂。通常都说过了12岁学琴,弹不出什么名堂,老爸是个例外,他弹的曲子速度很快,并不比我慢。老爸后来又自学作曲,做了很多题,全力准备报考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但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音乐学院停止招生。他一生的音乐生涯充满坎坷,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后来在文工团写歌剧、交响乐、民乐,这些作品曾在学校演出,也曾准备出版,但在出版前夕因为运动被迫终止。他还为一些学校写过校歌,广为传唱。

爸爸生不逢时,但他在子女教育上所倾注的心血,远胜于其他父母,我们兄弟姐妹深得裨益。值得欣慰的是我们运气好,今天都各有所成。

如今,老爸已经永远离开了他的儿女们。最大的遗憾是,我们从来没想过赞美一下老爸的才华,也没有感谢过老爸当初对儿女教育所付出的心力。但女儿相信,爸爸心里,都知道。

所有的努力,生活都将给我们以回报,或早或晚,不管是在我们身上,还是在儿女们身上。有人说,养孩子是投资,但我觉得,养孩子更像种庄稼,全力以赴,只管耕耘,至于收成几何,要看种子、看天气、看市场,实在不是农夫所能控制的。

做父母,以我们的心智,帮助孩子为前程做些准备,无怨无悔。老爸爸是我们的榜样。

前文:得宠爱,有幸福
推荐:拼爹有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