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脸谱

 华民 2022-08-06 发布于吉林

(一)脸谱

脸谱的由来追溯至周代周代的傩”是一种驱鬼的宗教乐舞,舞者戴的就是一个“黄金四日”的假面具,这是宗教乐舞中的面具汉代杂技也有戴假面具的,称为“象人”唐代“歌舞戏”中的“代面”,又称“大面”,则来自北齐的兰陵王

相传,兰陵王长恭貌像妇人,自己觉得不足威慑敌人,于是刻木为假面,戴着上阵,勇冠三军唐代歌舞《兰陵王入阵曲》里,扮演兰陵王的演员就要戴面具这可能就是后来戏曲中脸谱的起源歌舞戏中的代面”可说是戏曲中利用面具的滥觞,以后屡经演革面成脸谱虽然脸谱从什么时候开始,还不易确定,但《宋史·蔡攸传》已有“涂抹青红,杂倡优侏儒”的记载,可见宋代已有涂脸,亦即今日京剧之勾“脸谱”

(二)龙套

戏台上四人一组扮演兵士或衙役的角色,叫龙套龙套由所穿的龙套衣得名这几个人代表了千军万马龙套在舞台上的活动有一定程式,如升帐或坐堂分站两厢的叫“站门”;引导主人前行并开路的叫“圆场”;在上下场门附近斜列两行候主人上场或下轿的叫“斜门”,在双方交战从兵刃下穿过叫“钻烟笼”,分从两边上场叫“二龙出水”等

龙套表演讲究“站如钉,走如风”龙套在站堂助威时要像岩石一般,伫立不动;一旦动(跑)起来,犹如燕子掠过水面舞台的气氛,有时是靠龙套跑出来的,所以又叫“跑龙套”

龙套以头旗为主,二四旗为副,要听头旗的指挥他们常打着红门飞虎旗月华旗,演神话还打着风旗水旗火旗牌等,所以也有人称其为“打旗的”

(三)中国京剧流派及其创始人

谭派——谭鑫培;

尚派——尚小云;

余派——余叔岩;

杨派——杨小楼;

孙派——孙菊仙;

马派——马连良;

梅派——梅兰芳;

盖派——盖叫天;

李派——李春来;

程派——程现秋;

麒派——周信芳;

高派——高庆奎;

汪派——汪桂芬;

裘派——裘盛戎;

苟派——苟慧生;

言派——言菊朋;

刘派——刘鸿生

(四)戏曲的四功五法十耍

戏曲艺术将表演技巧,概括为四功五法与十耍

四功,是戏曲演员的四种基本功夫:唱功做功念白与武打

五法,指的是:手指手势,眼指眼神,身指身段,步指台步于法,则解释不一一说是身法”应作为一项;一说是应称“手眼身步”法这样,五法就变成四法了还有认为法”是“发”之误,指的是“水发”技术,但是“发”已包括在十耍之中按程砚秋的见解“法则应改为“口”,“口法”是为了练好唱念功夫

十耍,包括水袖髯口翎子扇子帽翅马鞭笏板牙和水发

(五)戏曲剧种及四大戏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方戏曲剧种共有360多种,有近千年的演剧历史其中在全国影响较大的剧种当数以下几个:

京剧:是流行全国的大剧种,享誉最高,影响最大

越剧: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约有五六十年历史

昆剧:最初流行于昆山一带表演上注重动作优美,舞蹈性强

黄梅戏:原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主要流行于安徽一带富有民歌味

评剧:主要流行于北京华北东北演朴素自然,曲调活泼,北方特色浓厚

川剧:主要流行于四川一带生活气息浓,风趣幽默

秦腔:流行于西北各省音调激越高亢,长于表现悲壮激昂的情感

豫剧:流行于河南又称河南梆子,节奏明快,音调高亢

另外,还有江西赣剧,广东粤剧,山西晋剧,江苏锡剧扬剧,上海沪剧,湖南花鼓戏等,都是很受欢迎很有影响的剧种

古今戏剧,数以万计,至今仍有五百多个剧种活跃在祖国各地其中,今天仍然影响较大的有京剧评剧越剧汉剧等四大戏剧”

京剧前身为徽剧,通称为皮黄戏,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最为盛行京剧未形成之前,盛行昆腔与京腔

评剧,俗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名“平腔梆子戏”,简称“平戏”评剧名称是1953年在上海演出时才正式使用的

越剧,因发源于浙江省绍兴地区嵊州一带,即古越国所在地,故名越剧

汉剧,属于皮黄戏腔系,声腔以二黄西皮为主二黄腔原出自平腔,西皮则由西北的梆子腔在湖北襄阳一带变化而成

(六)中国古典戏曲经典剧目

宋元南戏剧目: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张协状元》元南戏的辉煌之作——“四大戏文”南戏的压卷之作《琵琶记》

元杂剧剧目: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杨显之的《潇湘夜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明清传奇剧目:王济的《连环记》《宝剑记》《林冲夜奔》《水浒记》《活捉》《义侠记》《武松打虎》汤显祖的《牡丹亭》《玉簪记》《秋江》《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洪昇的《长生殿》昆曲《十五贯》昆曲《钟馗嫁妹》明清传奇的压卷之作《桃花扇》传奇《雷峰塔》与京剧《白蛇传》

(七)京剧四大名旦及四大须生

京剧“四大名旦”分别是:

梅兰芳(1894?1961年),出身于京剧世象,在他从艺的50多年里,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化妆等各方面都有创造性发展他在《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等戏中创造了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形象,在国内和国际上拿有很高的声望

程砚秋(1904?1958年),他的戏路极广,不仅有《玉堂春》等青衣戏,也有《游龙戏凤》《刺红蟒》等花旦刀马旦和武旦戏另外他在《窦娥冤》中饰窦娥《青霜剑》中饰中雪贞他主演的《贺后骂殿》《锁麟嚢》等戏都盛极一时

尚小云(1900~1976年),曾被评为“第一童伶”他在《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等戏中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在京剧表演艺术上也是独树一帜

荀慧生(1900?1968年),他能使梆子旦角艺术融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于一炉,在唱腔方面,他从昆曲梆子川剧中吸取精华,与京剧老生小生老旦的旋律融合,创造自己独特的唱腔他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的妇女,以演《红娘》《钗头凤》《荀慧娘》等剧著名

京剧“四大须生”分别是:

四大须生”有三次变化先是余叔岩连良言菊朋高庆奎;后来高庆奎因嗓音衰退离开舞台,以谭富英增补;再以后,余叔岩和言菊朋相继去世,“四大须生”遂成以下四人:

马连良(1901~1966年),他形成的“马派”是继余叔岩后京剧老生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他饰演的《借东风》中的诸葛亮《四进士》中的宋士杰《甘露寺》中的乔玄等角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风靡一时

谭富英(1906~1977),出身于京剧世家他的唱腔酣畅淋漓朴实大方,代表剧目有《定军山》《空城计》《群英会》等,都使观众为之倾倒

杨宝森(1909?1958年),出身于京剧世家,他的唱工清纯雅正韵味浓厚,做工稳健老练,代表剧目有《伍子胥》《击鼓骂曹》《洪羊洞》等

奚啸伯(1910~1977年),自幼爱好京剧,学谭派先生,代表剧有《白帝城》《宝莲灯》《苏武牧羊》等,以《马龙院》最负盛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