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格·石格——利人,利他,利天下

 二闲居 2022-08-06 发布于福建

正如余秋雨先生在《君子之道》一书中所说,文化的终极成果是人格;任何文化都是前人对后人的遗嘱,最好的遗嘱莫过于理想的预示,儒家对后世的遗嘱是“做君子,不做小人。”

何谓君子又何为小人?孔圣人的《论语》中有过许多表述。比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所谓“怀德”,即“怀存人固有之善。怀土,谓溺其所处之安。怀刑,谓敬法。怀惠,谓贪利。(朱熹注译)”这也就是说,凡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念者便是君子,凡以小集团和个人利益为念者则是小人。所以,“君子”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模式。

图片清供 | 灵璧石

中国的传统赏石文化不单是一种“瘦、皱、漏、透”和“形、质、色、纹”的猎奇和审美文化,它同时还是一种博大而精深的道德文化,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怀德文化”,亦是赏石家将自然物象(如奇石“四君子图”)转化为人类的集体情感和信念,及“人格”的象征。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墨客,无论是作诗还是作画,都是以自然为师,他们从所观的自然物象中寻找自己“心”所资取的“物”,从而找到“借物写心”的创作灵感。

图片梅兰竹菊 | 长江石

他们将梅、兰、竹、菊这四种自然之物的品格,升华为一种人文、人格、人性文化和“心理文化”,即所谓的君子文化。那么,这四种自然物象所表现的(或蕴含的)“君子”品格都是些什么?

宋代大文人、艺术家苏轼在《咏梅花》一诗吟道:“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到关山。”王琪咏梅诗说:“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元代书画家王冕也诗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明代文人文徵明题《梅竹图》说:“只应疏瘦自风骨,桃李依然愧粗俗。”

图片古梅新花 | 黄河石

图片兰香 | 额河石

说到兰花的品格,大书画家徐渭题《兰花图》说:“莫讶春光不属依,一香已足压千红。纵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清代深得民心的郑板桥题《兰花图》说:“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汪士慎更说:“兰性堪同隐者心,自荣自萎白云深。春风岁岁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近代画家吴昌硕题《丛兰图》诗赞:“当门人必锄,所以处空谷。众草各自春,寒香抱幽独。”

耳熟能详的咏竹诗,大概莫过于郑板桥的咏《竹石图》:“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而同代人李鲜题《竹菊图》也说:“自在心情盖世狂,开迟开早惜何妨。可怜习染东篱竹,不想凌云也傲霜。”

图片幽竹映秋山 | 唐河彩玉

图片醉秋 | 菊花石

关于菊花的品格,文徵明诗曰:“清霜杀群卉,寒菊殿重阳。最称诗家味,西风弄晚香。”又“策根祭黄菊,剪剪媚双枝。寒香历晚节,不恨秋风迟。贞坚有至性,抵死抱枯枝。岂如桃李花,飘零成锦堆。”明代沈周咏菊说:“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图片梅兰竹菊 | 韶关五彩石

古代文人墨客画、咏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作,可说举不胜举,限于篇幅,不再繁举。

梅兰竹菊之所以广受人们喜爱,除了它们各自的光彩夺目、光华灿烂的形象美之外,最为重要的是它们所彰显的“君子”人格——满面清气,一身风骨,不惧霜雪,不怕风寒,虚心高节、无私无畏。它们“利人,利他,利天下”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所追求的人格精神,因此,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文脉之根本。

图片梅兰竹菊 | 乐昌青花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