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谈论死亡?‖文/李查拉

 522小窝 2022-08-06 发布于河北

如何谈论死亡?

就像“死亡”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的终点一样,我原本计划想把关于“死亡”的话题,留到最后写。
不过,通过和一个朋友的交流之后,我决定提前把它写出来。
就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一再强调,要学会“向死而后生”一样,我们越早正确理解和面对死亡,就会活得更通透、更明白。
虽然,海德格尔的观点,正好与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相反。
但我个人还是认同海德格尔的主张的。
因为,“我们人类是有限的存在”这一真相,和你接不接受、理不理解,没有任何关系,它就是真相、即真理。
我们以前存在过的人,当下活着的人,都要走向生命的终结。
由于,现在科学的日渐发展,我也不敢妄言,将来的人类也一定会死亡。也许就像他们幻想的一样,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人类可以控制甚至无限延长生命,直到永生。
我想,当我们人类真正战胜死亡之后,整个世界将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为到那时,时间的存在将会对我们没有多少意义了。它可能真的只是我们可利用的无限资源而已。
所以,就算我们嘴上不谈论死亡,其实早就在潜意识中认可和感知到死亡的逼近了。否则,我们没必要按时起床学习、工作、生活。
如果你能永生,有无数的时间可以浪费和利用,你有必要有时间概念,有必要逼迫自己做任何事情吗?
根本不需要!
所以本质上,这个世界的存在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基于我们人类的“有限性”上。
反过来讲,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其实就是“死亡”所创造的。
可我们中国人都不愿意开口谈论“死亡”和“性”,其实就是人的“生”与“死”。
对于创造生命的“性”和归于自然的“亡”,为什么会成为人们忌讳的词语呢?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近5200-5600万人死亡。
也就是说,我写这段文章和你在读这篇文章的每一秒,世界上某个角落就会有人死去。
试问:“这些即将死亡的人当中,会有多少人知晓自己下一秒会失去生命?”
我觉得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知道,或者他们还是会抱着生存的幻想。
但“死神”是很冷酷的,不会和你“讨价还价”的。
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活在想象中,不敢正视死亡。
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生命延长到自己所期望的年龄。如:80岁?70岁?甚或90岁?
所以会把很多本应尽快去完成的事情,无限向后拖延,好像自己真的可以很长寿,活到顺利完成所有心愿一样。
可事实上,我们能否顺利看到明天的太阳,或呼吸到下一秒的空气,其实都是未知数。
所以不要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那些不重要、不需要、也不喜欢的事情上了。
试着经常问问自己:“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我今天最想要干的事情是什么?”
但也不要每天处在对死亡的恐惧当中,焦虑地生活。
我想要表达的观点是:
死亡是我们人生最后、也是最宝贵的体验,我们要坦然面对它,无论它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
同时,我们要珍惜和感恩当下活着的自己,不要让“活着”本身,失去该有的光芒和意义!
生命的宝贵,即在它的有限性上!
做你最喜欢做的、最想要做的、最应该做的,绽放你的生命,才不枉来此人间一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