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近现代爱国诗词选(二)

 微湖渔夫 2022-08-06 发布于山东
图片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阳人。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在鸦片战争期间,他曾跟随两江总督裕谦参加江浙前线的抗英战争。

魏源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在思想上,主张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揭露清王朝的腐朽反动,改革图强,写了不少爱国主义的诗篇。他曾与龚自珍、林则徐等结宣南诗社,并与龚齐名,世称“龚魏”。但他又不赞成太平天国的革命思想因此走上逃避现实、信奉佛教而与世隔绝的道路。


寰海十章选一

城上旌旗城下盟,怒潮已作落潮声。
阴疑阳战玄黄血,电挟雷攻水火并。
鼓角岂真天上降,琛珠合向海王倾。
全凭宝气销兵气,此夕蛟宫万丈明。

【说明】
这首诗作于1842年。写1841年5月下旬英军进攻广州,清廷派往广州的“靖逆将军”奕山束手无策,竟向英帝乞降,订立了屈辱的《广州和约》,仅赔款一项高达630万元。诗中“琛珠合向海王倾”就是指金银珠宝都献给了海上霸王。


寰海后十章(选一)

曾闻兵革话承平,几见承平话战争?
鹤尽羽书风尽檄,儿谈海国婢谈兵。
梦中疏草苍生泪,诗里莺花稗史情。
官匪拾遗休学杜,徒惊绛灌汉公卿。

【说明】
这首诗作于1842年。对清廷在鸦片战争中忽战忽降的做法,表示极大的愤慨。诗人连梦中上书也不忘人民的苦难,写诗也要写鸦片战争中的奇闻逸事。末联表示对清廷绝望的心情。


江南吟十章选一

阿芙蓉,阿芙蓉,产海西,来海东。
不知何国香风过,醉我士女如醇醲。
夜不见月与星兮,昼不见白日,成长自夜逍遥国。
长夜国,莫愁湖,销金锅里乾坤无。
混六合,迷九有,上朱邸,下黔首,
彼昏自痼何足言,藩决膏殚付谁守?
语君勿咎阿芙蓉,有形无形瘾则同;
边臣之瘾曰养痈,枢臣之瘾曰中庸;
儒臣鹦鹉巧学舌,库臣阳虎能窃弓。
中朝但断大官瘾,阿芙蓉烟可立尽。

【说明】
这首诗作于1849年。虎门销烟已过去十个年头了,清廷置鸦片流毒于不顾、置帝国主义亡我中华民族的野心于不顾,满朝文武大臣——“边臣”、“枢臣”、“儒臣”、“库臣”一个个地染上了鸦片瘾。作者有力地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腐败,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中朝但断大官瘾,阿芙蓉烟可立尽。”



图片


张际亮(1799—1857),字亨甫,号华胥大夫,建宁(今福建建宁县)人。少孤家贫,由堂兄资助读书。性格正直,被视为“狂生”,一生没有做官。但他性爱丘山,致力于诗歌创作,颇负盛名。鸦片战争期间,曾随百姓一起逃难,深感清廷无能,英帝凶残,百姓遭殃,写诗万余首,其中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有《张亨甫全集》。


 

轻敌徒矜战斗才,孤城仓卒亦堪哀。
翁山士马伤亡尽,支海夷獠笑舞来。
地险将军仍卧甲,天高使相但衔杯。
可怜碧血沉汭后,重见朱颜去不回。

【说明】
这首诗作于1841年。写英侵略军1840年7月5日攻陷定海后的情景:一面是守卫海防的将士正枕戈待旦,另一面却是清廷投降派用酒肉犒赏英侵略军;河湾处漂积着殉国者的碧血,街头上被抢走的青年妇女再也不见返回。诗中以对比的手法揭露清廷的媚外和腐败,竟置人民遭受洋人杀戮、欺凌于不顾。这是何等的国家?!


迁 延
将军拜命独专征,吴越迁延久驻兵。
作气空劳占虎视,覆军翻误听乌声。
山昏天姥风传箭,江断曹娥血洗营。
石马昭陵烦北望,太宗兄弟总纵横。

【说明】
这首诗当作于1842年。英侵略军于1841年10月再度攻陷定海、镇海、宁波。清廷派奕经为“扬威将军”,前往收复失地,奕经借口各路援军尚未到齐,在苏州停留三个月,迁延不前。末联北望昭陵石马,想到了唐太宗的武功,隐寓鄙视并抨击清廷卖国求荣的可耻行径。



图片

朱琦(1803—1861),字伯韩,广西临桂(今桂林)人。道光进士。曾任御史,屡上书论政事,以敢言直谏著称当世。鸦片战争中写了不少叙事感怀诗,记述了鸦片战争的一些重要战役,痛斥投降派,讴歌抗敌将士,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被誉为“诗史”。林昌彝《射鹰楼诗话》评其诗曰:“侍御留心经济,尤深于诗。乐府五七言古诗,气韵沈雄,风骨俊逸,有如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源出浣花,旁及昌黎,而能独成一子。”有《怡志堂诗集》。


关将军挽歌

飓风昼卷阴云昏,巨舶如山驱火轮,
番儿船头擂大鼓,碧眼鬼奴出杀人。
粤关守卒走相告,防海夜遣关将军。
将军料敌有胆略,楼船万艘屯虎门。
虎门粤咽喉,险要无比伦,
峭壁东西峡,下临不测渊;
涛泷阻绝八万里,彼虏深入孤无援,
鹿角相掎断归路,漏网欲脱愁鲸鲲。
惜哉大府畏懦坐失策,犬羊自古终难驯;
海波沸涌黯落日,群鬼叫啸气益振。
我军虽众无斗志,荷戈却立不敢前;
赣兵昔时号骁勇,今胡望风同溃奔!
将军徒手犹搏战,自言力竭孤国恩;
可怜裹尸无马革,巨炮一震成烟尘。
臣有老母年九十,眼下一孙未成立,
诏书哀痛为雨泣。
吾闻父子死贼更有陈连升,炳炳大节同崚嶒;
猿鹤幻化那忍论,我为剪纸招忠魂。

【说明】
这首诗作于1841年。是从林昌彝《射鹰楼诗话》卷一选出的,诗中歌颂爱国将领关天培英勇抗击英侵略军的事迹,谴责投降派官僚琦善畏敌如虎、媚外卖国,把有险可守的虎门要塞拱手送给敌人,致使年迈的关将军丧生于敌炮火之下。关天培(1780—1841),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阴(今淮安)人。1834年任广东水师提督。1839年坚决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措施,训练水师,修筑炮台,曾多次击退英侵略军。1841年2月,英军再次进犯虎门,关率靖远炮台将士浴血奋战,多处负伤。终因琦善不发援兵,关天培和守土抗英的400名将士壮烈殉国。著有《筹海初集》。


吴淞老将歌

吴淞江口环列屯,吴淞老将勇绝伦。
连日鏖战几大捷,沙背忽走水上军。
援军隔江仅尺呎,眼见陈侯新战死。
大府拥兵救不得,金缯日夜输鬼国。

【说明】
这首诗作于1842年6月。作者真实地描述了抗英民族英雄陈化成为国捐躯的事迹;并痛斥畏敌如鼠、临阵脱逃的牛鉴等投降派误国害民的可耻行径。“大府拥兵救不得,金缯日夜输鬼国。”活生生地刻画出清廷媚外的真面目。



图片


林昌彝(1803—1876),字惠常,号芗溪,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与魏源为挚友,又与族弟林则徐交善。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强烈,诗多慷慨激昂,享有“金石声”、“姜桂气”之誉。所编《射鹰楼诗话》取“射英”之意,广泛搜集反映鸦片战争的爱国诗篇。另有《衣隐山房诗集》、《海天琴思录》等。



海涸山枯事可悲,忧来常抱杞人思。
嗜痂到处营蝇蚋,下酒何人啖鱁鮧。
但使苍天生有眼,终教白鬼死无皮。
弯弓我慕西门豹,射汝河氛救万蚩。

【说明】
这首诗当作于鸦片战争后期。作者目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成“海涸山枯”,对嗜痂者和蚊蝇以及饮酒食肉的当权者,却无能制服洋人感到愤慨。末联表示要像西门豹那样,用弯弓射河氛(喻指帝国主义侵略)以救万民。


亭槛词三章选一

休休休,官方如此是吾忧!
高爵厚禄居不黍,腰悬金印称公侯。
创深父老江头喘,官不问民但问牛。
嗷鸿百万集中野,长官携笛上高楼。
心伤赤子流离日,眼看贵人歌舞秋。
休休休!伊谁请剑斩而头?

【说明】
作者题后有序:“昔司空图题休休亭槛曰'咄咄咄!休休休!莫莫莫!伎俩虽多性灵恶,……’余默观时事,俯仰身世,本此语作亭槛词三章以寄志,俾阅者视为天下伤心人可也。”这里需加以注明,司空图系唐末诗人,因不满时政,辞官隐居,建“休休亭”并题诗以示己志。林诗仿古而创新,针对腐败的清廷,怒而吼问:“伊谁请剑斩而头?”



图片

贝青乔(1810—1863),字子木,号无咎,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诸生出身。鸦片战争期间,投笔从戎,参加抗英战争。在军中耳闻目睹了清军官兵的种种腐败现象,写成《咄咄吟》七绝组诗120首,谴责了英帝的残暴和清廷的昏庸误国,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抗敌斗争的意志。诗人就诗作注,以诗纪史,熔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炉,几近炉火纯青的程度。著有《半行庵诗存稿》等。


军中杂诔诗

唱彻临江节士歌,歌声流愤满关河。
如何为国捐躯者,只是聋丞醉尉多?

【说明】
《军中杂诔诗》当作于1842年,作者于1841年投军抗英后写的诗多收入《军中杂诔诗》。这首诗是针对清廷投降派中的军政大员竟没有一人效命疆场、为国捐躯而感到愤慨。


  

鄞县赋额浮征逾倍,东乡众户闀求减价,当事谓为乱民,檄兵往剿。丁壮惧而逃,惟妇稚在室,淫虐之。于是四乡公愤,并力出拒,兵民互伤以千数。怪哉此事,爰记以诗。

海氛甫戢兵又起,只为官中急追比。
狼烽一夕红过江,血染连村成战垒。
耕男馌妇猛一省,髑髅饮冤死犹警。
往年催科笞在臀,今时催科刃在颈。
嗟尔不许官取盈,堂堂出师诚有名。
岛夷旁睨大惊诧:此军独敢锋镝撄!

【说明】
《哀甬东》作于1852年,诗前有小序,一看自明。诗中辛辣地讽刺满清王朝的军队是名符其实地“外战外行,内战内行”。“岛夷旁睨大惊诧:此军独敢锋镝撄!”难怪连英国人见此情景也大吃一惊:往日洋人手下的败将,今日竟成为镇压人民的英雄了。



图片

赵函(生卒年月不详),字艮甫,江苏震泽(今吴县)人。诸生出身。鸦片战争后,他目睹英帝国主义的炮舰摧垮中国的门户,清廷被吓得目瞪口呆,为保持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地位,不惜出卖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与英帝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作者看在眼里,痛在心里,针对现实慷慨悲歌。如“十哀诗”:一哀虎门,吊广东诸将;二哀厦门,吊福建诸将;三哀舟山,吊定海三镇;四哀蛟门,吊裕节帅;五哀甬东,吊宁波陷贼;六哀乍浦,吊乍浦失陷;七哀吴淞,吊陈提军;八哀沪渎,吊上海失守;九哀京口,吊镇江陷贼;十哀金陵,吊省城居民及沿江村落被贼蹂躏。简直是一部鸦片战争的诗史。赵诗分别编入《乐潜堂诗集》和《菊潜庵剩稿》。


哀虎门——吊广东诸将

沙角已毁大角摧,陈安父子同飞灰。
红夷大炮破浪来,狮子洋外声如雷。
虎门将军壮缪裔,报国丹心指天誓,
兵单乞援援不止,南八男儿空洒涕。
贼来蚝镜窥虎门,海水腾沸焚飙轮,
挥刀赴敌惟亲军,一死无地招忠魂。
贼势鸱张楚兵哭,乌涌东西等破竹。
吁嗟乎,督师议和和不成,
召寇亲至莲花城。

【说明】
这首诗当作于1941年。作者目睹英帝先后攻陷我沿海一些城市,主战派林则徐被撤职充军,主和派琦善以钦差大臣名义答应英方无理要求:撤除防御工事,裁减水师,并拒派援兵。致使虎门守将陈连升父子、关天培相继阵亡。诗人愤而以《十哀诗》吊之,《哀虎门》是第一首。末句作者自注:“是年正月,总督约夷目(英军头目)义律至莲花城(广州)议和,义律竟不止。”


哀京口——吊镇江陷贼

江头战舰埋芦根,火轮飞入圌山门。
横江铁锁虚语耳,浪打金、焦无一二。
都统闭城兼下钥,不许城门出老弱。
须臾贼破北城来,尽逐人民向南郭。
郭门大开纵夜行,翻身乃至蒙古营。
蒙古官兵睡方熟,梦里人头血漉漉。
都统仓皇走且伏,厘面割须逃鬼录。
吁嗟乎!夷人据城两月余,一城将吏俱亡逋。
官廨作马厩,民舍作行厨。
有子遣其父,有妇逐其夫。
女使荐寝男樵苏,稍不遂意悉就屠。
余者疮痍满道途,官兵盘诘无时无。

【说明】
这首诗当作于1842年7月镇江失陷后。据有关资料记载:镇江失陷,英军无恶不作,妇女尸满道上,无不散发赤体。赵诗记述这一特定事件,哀感动人。


 八首选一

绿车朱钺大牙旗,十郡良家候誓师。
弃甲曹江高枕卧,顿兵吴地执冰嬉。
藏身狗窦军中客,续尾貂冠帐下儿。
目送夷船入东海,将军还欲事羁糜。

【说明】
这首诗当作于1842年。从“弃甲曹江高枕卧,顿兵吴地执冰嬉。”可以看出:奕经身为“扬威将军”置收复定海三镇的任务于不顾,却屯兵苏州三个月而停足不前;更可恼的是,将军目送英舰(满载掠夺的财宝)而去,还想着再多运走点才好呢。



图片

袁翼(生卒年月不详),字毂廉,宝山(今上海市)人。道光举人,曾任江西玉山知县。在鸦片战争期间写了不少反映现实的好作品,如《鬼子街》、《相思土》等。有《邃怀堂诗集》。


珠江乐府·鬼子街

柜舆竹扇鬼侍郎,碧琉璃眼踡须黄。
黑者为奴白者主,十三海国皆通商。
鬼婆握算工书记,鬼儿尽解汉文字。
奇技异物安足珍,坐令中域银山弃。
剜骨剔髓不用刀,请君夜吸相思膏。

【说明】
这首诗当作于鸦片战争期间。揭露帝国主义分子利用鸦片毒害中国人并掠夺中国的财富,虽“剜骨剔髓”而无须用刀!



图片


无名氏


广东感时选一

山河不顾顾夷蛮,百万金资作等闲。
辱国丧师千古恨,对人犹说为民间。


广东纪事新诗选一

阃外焚烧阃内惊,兵民逃窜此时情。
临危且救军中急,不顾贻羞城下盟。
铁骑远来空跋涉,金符曾握欠分明。
他时画上凌烟阁,曾记当年听炮声。

【说明】
《广东感时》当作于1841年5月《广州和约》以后。是针对当时主持广州军事的奕山而发的。奕山原是御前大臣,他于4月到达广州后,认为“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寇”,放松对英帝的提防。5月英军炮轰广州,奕山城上竖起白旗,签订了屈辱的《广州和约》,“辱国丧师”,竟然谎报战争胜利,要求道光帝奖励其将领。

《广东纪事新诗》:“临危且救军中急,不顾贻羞城下盟。”也是针对奕山的投降卖国行为而发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