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束星北

 xxcd 2022-08-06 发布于江苏

早年经历

束星北(束传保)束星北(束传保)

束星北先生于清光绪卅三年(农历丁未年八月二十四日,公元1907 年10月1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九帖洲开沙念四圩(即今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安帖村四圩组13号“束家老宅”)。
1913 -1914年,束星北先生入故乡头桥安帖念四圩私塾读书,受其伯父同科秀才魏楚翘启蒙。
1916年,入江都县大桥镇小学读书。
1919-1921年9月,入泰州明德中学。
1924年7月,转入镇江润州中学高中部就读。9月,求学于杭州之江大学
1925年9月,求学于济南齐鲁大学(现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 [3] 

出国留学

1926年4月,自费赴美留学,入堪萨斯州拜克大学物理系三年级。
1927年2月,转到旧金山加州大学学习;7月,经日本、朝鲜、莫斯科、华沙,去欧洲游历,在爱因斯坦任教的柏林大学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当了一段时间研究助手。
1928年10月,入英国爱丁堡大学深造,师从理论物理学家E.T.惠特克(Whittaker)和C.G.达尔文(Darwine r)。
1930年1月,获硕士学位,随后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
1930年9月,返美进麻省理工学院,师从D.J.思特罗克教授(Struik),任研究助教,并继续研究生学习。
1931年5月,再获理学硕士学位。 [3] 

回国任教

1931年9月回国探亲,是年与葛楚华女士结婚。
时值“九一八”事变,国难当头,束星北先生投笔从戎,于1932年1月受聘于南京中央军官学校,任物理教官。
1932年7月,因触犯蒋介石于离去南京中央军官学校;9月,受聘于浙江大学物理系任副教授。

束星北先生全家福束星北先生全家福

1933年,研究广义相对论。
1935年7月,物理系全体师生因反对校长独断专行,离校;8月,束星北到上海任暨南大学教授兼数学系主任,并兼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
1936年4月,竺可桢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后,聘请原物理系全体教师、技工回校,束星北也于1936年8月回浙江大学,翌年升为教授。
抗战期间,他随校到贵州遵义、湄潭。其间1944年10月-1945年9月,曾被借聘到重庆军令部技术室任技术顾问一年。
1945年春,领导研制成功中国首部雷达。8月,做《原子弹理论学术报告》。
1946年,随校复员回杭州,此后曾兼任齐鲁大学和之江大学教授。
1952年,因院系调整,到青岛山东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并转向大气动力学研究。当年,山东大学成立海洋系,物理系气象组转入海洋系,束星北任海洋系气象研究室主任。 [3] 

错误批判

1955年,在“肃反”运动中受停职审查,审查结论为没有反革命历史问题,公开宣布取消政治嫌疑。
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又因对肃反中的错误做法提出坦率批评并提出遵守法制问题受到批判。
1958年10月,束星北被错定为“极右分子”和“历史反革命分子”,开除公职,“管制劳动”三年的处分。
1960年,束星北转到青岛医学院任教员,继续管制劳动。
1964年8月,向有关组织提出研究核武器要求。
1965年,撤消管制。同年,完成中国首部《狭义相对论》。
1978年5月,束星北被青岛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开展海洋物理研究。
1979年春,参加中国首枚洲际弹道导弹试验;同年,束星北得到彻底平反,完全恢复名誉。 [3] 

晚年经历

1981年起,束星北先后当选为山东省和青岛市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海洋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1983年1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束星北先生与夫人葛楚华女士束星北先生与夫人葛楚华女士

1983年10月30日凌晨3时,束星北先生因患老慢支和肺心病,病逝于青岛。在他病重期间,觉得自己虽七十多岁,但大脑仍跟二三十岁一般,要求捐献出自己的遗体用于医学研究。束先生家属按其遗愿,向有关单位递交了“遗体捐赠申请书”,并完成了遗体交接工作。
这期间,青岛医学院各级领导班子都在“大换血”,束星北遗体就被遗忘了。半年以后,有人突然想起束星北,遣人去看时发现遗体已腐烂不堪。有关领导见遗体非但不能解剖,连标本价值也失掉了,便遣了两个学生将其送到医学院院后的“舍林子”里埋掉。去“舍林子”须走医学院的正门,这样一来就得绕一个很大的圈子,两个大学生在处理遗体时,为了省事,他们趁着没有人注意的功夫,就近将束星北的遗体草草地埋葬在学校篮球场旁边的双杠下面。 [3] 

主要贡献

编辑 播报

科研成就

  • 理论物理研究

1941年,束星北针对量子电磁场高次微扰计算中的发散困难,提出将发散上项切断(cut-off),继续计算下去,可得到原子能级的电磁场修正。这个想法接近贝特于1947年计算兰姆效应的观点,他对氦的电子能级计算得到与贝特相同的修正值。他认为测不准关系是基本原理,对于单粒子系统,测不准关系应该能直接给出体系的基态能量。根据这一观点,他成功地推导了谐振子、氢原子和类氢原子基态的能级,结果刊登于英国《哲学杂志》。
在电动力学中,麦克斯韦方程组既有一个推迟解,又有一个超前解,通常认为超前解不符合因果律而被舍弃。束星北却认为,如方程式数学上正确,就不应舍去合乎一般物理要求的解。经过钻研,他论证了当恰当注意边界条件时,这个超前解与推迟解等同,都不违反因果律,而通常在人们感兴趣的外向辐射的边界条件下,舍去超前解又是正确的。
抗战时期,在湄潭他同工人一起修好报废的发电机和冰箱各一台。他与实验室技师任仲英合作研制成功在铜铁上涂镍,获当时国家奖。1944年,因国防需要他主持雷达研制,探测地面约10公里远的目标获得成功。

束星北与好友王淦昌束星北与好友王淦昌

1945年,J.A.惠勒(Wheeler)和R.P.费因曼(Feymann)曾把辐射的原因归因于吸收体的存在。束星北对此发表一篇文章,根据他对波动方程的超前解与推迟解等同的证明,论证了“吸收体的反作用”不存在,认为他们所说的“吸收体”无任何物理真实性。
1952年前,束星北在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涉及相对论、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统计力学等多个领域,其主要工作在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方面。
1928年狄拉克提出电子的相对论运动方程,奠定了相对论性的量子力学基础。这一伟大理论立即引起了很大轰动。达尔文曾对狄拉克方程求得严格解。在这期间,束星北正好师从达尔文,还到狄拉克所在的剑桥大学学习,因而对狄拉克方程也曾有过很大兴趣。狄拉克方程提出后,许多学者曾就该方程的数学基础和表示形式的进一步完善进行了研究。束星北于1931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的硕士论文也是这方面工作的一个探索。他利用广义超复数系,通过对黎曼空间度规的线性化推导了一些黎曼几何中类似的结果,主要是在四维情况下写出了狄拉克方程,从而在狄拉克方程的数学基础和表现形式的进一步完善方面作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束星北在该工作快结束时,看到R.A.福克(Fock)和D.伊凡宁柯(Iwanenko)做了类似工作。他们的基本思想相同,但处理方法不同。束星北所研究与应用的广义超复数系,其性质与克里福特群类似。20世纪80年代,克里福特群被引入量子场论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束星北在狄拉克方程方面的工作是有创造性的,但写完论文即回国探亲,该工作没有再继续下去,这篇硕士论文也没有正式发表。
束星北是中国早期从事相对论研究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定律,开始时只得到球对称静力场的近似解,随后K.史瓦西(Schwarzschild)得到球对称静力场的精确解。20世纪30年代初,束星北曾试图推广到球对称的动力场,得到有质量辐射的近似解。
统一场论是爱因斯坦终身追求的广义相对论的基本问题。爱因斯坦引力场几何化的成功,立即导致用类似的纯几何概念来描述电磁场的愿望。H.韦尔(Weyl)、爱丁顿和爱因斯坦本人都曾经想通过对B.黎曼(Riemann)几何的修正,把用于引力场的广义相对论推广于电磁场,但都没有成功。1930年前后,束星北也试图探索引力场与电磁场的统一理论,考虑了引力场与电磁场的根本异同,他提出用质量密度r和虚数电荷密度s之和r+is代替广义相对论中的能量-动量-张量中的质量密度r,从而导出一级近似的复数黎曼线元,实数部分正好代表引力场,虚数部分正好代表电磁场,并由之进一步推导出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仑兹作用力方程。这样得到的理论特别简单,而且使电荷、电流密度和电磁势之间的关系立即变得清楚明了。
1942年,浙江大学迁到湄潭后,他又开始探索任意参考系之间的相对性问题,试图放弃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由等效原理中的时空变化率,进入相对论,只承认洛仑兹变换,将普遍时空变成相对于运动质点的时空,而不是一个唯一的统一的时空。他曾用瞬时微分洛仑兹变换方法,得到任意相对运动的参考系之间的变换,电磁场张量在具有相对加速运动的参考系之间具有相对性:无论是电荷加速运动、观察者静止,还是电荷静止、观察者加速运动,所观察到的电磁场完全一样。
束星北所研究的都是相对论的基本问题。但由于这是一个尚未成熟的课题,更由于战争和其他因素影响,他的研究探索多次中断,未能继续深入下去。在他受到政治打击之后,他于1965年写成了《狭义相对论》书稿。 [3] 
  • 大气动力学研究

1952年院系调整,束星北到山东大学物理系时,正值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开始。面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束星北放弃相对论研究,决心献身气象科学。在他主持下的气象研究室,从开始只有几个人,发展成为20多人的研究室,1953—1954年,写出气象研究论著近10篇,从物理学角度对大气动力学作了理论探讨。
束星北认为气象研究是一门应用科学,他的工作不满足于理论推导,必须联系实际以验证,进而探讨用于天气预报的可行性与方式方法。
在气象研究中,对于干空气绝热运动一般视作等熵变化。从等熵运动中,束星北得出决定温度直减率七变化的因素有:空气压力变化、水平辐合和冷暖平流切变等三种。理论上比S.彼得逊(Petterssen)和B.赫尔维茨(Haurwitz)等所得结果更完善。在大气骚动和空气运动学方面,束星北得到的波速方程比C.G.罗思必(Rossby)的结果在形式上更为广泛,理论上较为完整。他还从大气骚动导出温压结构的槽脊方位和倾度关系,提出倾向与强度相互消长变化等结论,有助于对西风波的认识。束星北在“高空变压计算法的建议”中导出的高空变压公式与罗思必的公式大致相同,而理论上更严格些。关于基培尔学说,束星北曾发表两篇文章,为基培尔的假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从基本假设出发导出预报方程,避免了基培尔学说中不合理的设想和简化。 [3] 
  • 动力海洋学研究

1980年春,在动力海洋学习班上,他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汪德昭所长共同倡导,在中国近海开展海洋内波的观察研究,在海洋研究所组建了由他领导的海洋内波研究组进行内波理论的探索研究和现场观察。为此,展开了测温链的研制,1981年完成了由12个铂电阻探头构成以单板机控制、取样、记录的测温链,并在黄海进行了内波测量试验。接着又开始研究16个热敏电阻探头构成的微机控制、取样、记录的测温链。
1978年,为航天工业部计算了洲际导弹弹头接收和打捞的最佳时限,确认在3分钟内可以立即打捞。
1984年,他所创建的内波研究组研制成了第二代热敏电阻测温链,并用于海洋内波的正式现场测量。
1985年发表了由他的学生执笔,以他为第一作者的两篇有关海洋内波的论文。这些虽是初步的工作,然而是中国海洋学界公开发表的有关海洋内波的最早的研究论文。
在青岛医学院劳动期间,他仍然坚持不懈地钻研科学,做了大量技术工作,修好和研制了一批当时国内难以修理的精密电子仪器。1972年底完成了中国科学院委托的冲击功对金属胶粘剂的破坏因素研究。 [3] 
  • 主要论著

狭义相对论.青岛:青岛出版社,1995.
陈成琳,束星北.能量均配定律和大型布朗运动的力学过程.山东大学学报,1953,3:43—50.
束星北.干空气绝热上升时,是否作等熵变化.山东大学学报,1953,3:51—52.

束星北在指导海洋科学研究束星北在指导海洋科学研究

束星北.大气骚动研究.山东大学学报,1953,3:53—63.
束星北.空气运动学研究.山东大学学报,1953,3:64—67.
束星北.基培尔基本假设的理论证明及对流顶压力温度试报.山东大学学报,1953,3:68—74.
束星北.高空变压计算法的建议.气象学报,1954,25:291—294.
束星北.根据基培尔基本假设的天气预报新法.气象学报,1954,25:295—298.
束星北,蔡建华.评辐射由于吸收的理论.物理学报,1954,10:35—41.
束星北.流体力学的一个定律在气象学上的应用.物理学报,1955,11:1—17.
束星北.学习气象学笔记.山东大学学报副刊,1955.
束星北,耿世江等.利用海流观测资料检验近海内波.海洋学报,1985,7:533—538.

束星北,赵俊生等.用单站测量确定近海内潮波的方向和速度.海洋学报,1985,

束星北21岁和爱因斯坦共事,72岁推算出导弹回收公式,却被人遗忘

时小慢慢

2021-09-10 15:34活力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他出生于光绪年间扬州城的名门望族,家中有私塾、书斋,民国初年就自费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英国爱丁堡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并获得多个硕士学位;他21岁被爱因斯坦看中,指聘为研究助理,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爱因斯坦”。

1931年,他怀抱一颗赤子之心,放下国外如日中天的事业回到祖国保家护国。回国后他先后在浙大、南大、交大、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物理学教授,而他的学生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

他一生致力于祖国高新尖端科学研究,可惜却生不逢时,1983年去世时想把遗体捐献给祖国,可却未得重视,最终遗体腐烂,被两个学生草草地埋在了学校的双杠下。

可就是这样一位学术界的功勋人物,却从1955年开始频繁被批判,最后被迫扫了十多年厕所,直到1979年才彻底得到平反。

他就是中国的“雷达之父”束星北,他的一生可敬又可叹,蒙冤扫厕所、一生成就最终被时代埋没,死后遗言都被遗忘。

束星北的祖籍安帖村自古文人荟萃,出过不少全国闻名的乡贤,并且束星北小时候读的是私塾,家里也有专门用来藏书的书斋,所以束星北的起点比一般人高了不少。

除此之外,束家还有严格的祖训,其中有一条是“共御外侮”,而这条祖训也影响了束星北的一生。

青年时期的束星北目睹了清朝政府的覆灭和外敌入侵的猖狂行径,也见过日本的战机在家乡上空嚣张地飞过,那时候的束星北就立志要研究出中国人自己的雷达飞机,把日本人的飞机都打出去。

于是1926年,19岁的束星北自付学费,只身一人漂洋过海到美国求学,之后又到日本、韩国、以及欧洲游学一年,这样丰富的求学经历,也为他后来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求学期间,因为出色的物理学天分和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束星北得到了爱因斯坦的赏识,21岁就被聘请当他的助手参与爱因斯坦团队的学术研究,因此他也成了第一位与爱因斯坦共事的中国人。

按照正常的逻辑,束星北的未来可谓是前途无量,可偏偏束星北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人,否则他也不可能经历那么坎坷的一生。

1931年,祖国全面陷入战火,九一八事变爆发,远在美国的束星北得到消息之后,当即做出回国的决定,而他放弃的是美国的高薪工作、优良的科研环境。

回国后的束星北受聘到浙大物理系,没过多久就得了个绰号“束大炮”,只因他说话声如洪钟,每天走在校园里都是气宇轩昂。

在浙大,束星北的授课非常有个人风格,他从不照本宣科,更不会逼着学生去写那些枯燥的笔、背诵冗长的原文,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点,或者通过实践解决问题。

不少学生都称听完他的课有醍醐灌顶的清醒感,很多困扰许久的问题,经他几句点拨就能茅塞顿开。

除了教学风格独特外,束星北的为人也是一大亮点,他刚正不阿,绝不向权贵低头,在浙大就因为看不惯校长一言堂的霸权做法,便毅然决然转去了南大和交大,直到1936年竺可桢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后,他才再次回到浙大任教。

在此期间,他为中国科技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不仅培养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还在抗日战争期间奔赴前线,在重庆军令部做了一年的技术顾问。

当时中国的科研条件非常简陋,政治环境也不稳,生存环境更是恶劣,然而就是在这样炮火连天的情况之下,束星北用手中的钢笔、草纸推演数据,最终成功研发出了中国第一部雷达,也因此被称为“中国雷达之父”。

正所谓人无完人,即便是束星北这样的天才科学家也有一定的缺陷,他的缺陷就是为人太过耿直,这一点从他看不惯浙大校长出走就可以看得出来。

束星北一生只忠于科学,讨厌政治,喜怒形于色,看不惯的一律当面怼,这样的性格也为他后半生的颠沛流离埋下了隐患。

1952年,抗日战争刚结束也没几年,全国都沉浸在全面解放的欢呼和重建家园的憧憬里,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也纷纷改革调整。

当时束星北的好友王淦昌提议让他跟自己一起去中科院,可是束星北却认为中科院政治氛围太浓,人际关系太复杂,根本不适合搞科研,甚至还对中科院嗤之以鼻,便拒绝了好友的提议。

然而这一错误的决定间接让他在后来动荡的岁月里,丢掉了最有效的庇护,也不知后来的他想起曾经的这一刻,是否有过后悔。

拒绝了王淦昌之后,束星北选择了山东大学,结果刚刚到任没多久,他就在这里掀起了一场风波。

当年,著名的中国热力学家王竹溪在山东大学做演讲报告,台下坐满了校长、教授,以及蜂拥而来的学生,过道上都站满了人,王竹溪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用劲道的笔触写满了漂亮的公式和论述。

报告会大约进展了50分钟左右的时候,束星北突然从人群里缓缓走了出来,一撩长袍,跨上讲台,对王竹溪说,“我有必要打断一下,因为我认为王先生的报告错误百出,他没有搞懂热力学的本质。”

之后拿起粉笔在满是公式的黑板上画了大大的一个“×”,然后对王竹溪进行了长达40分钟的批判和纠正,而王竹溪全程不知所措地站在一边,非常尴尬。

后来,王竹溪回到北京后便向老师周培源哭诉了这件事情,为此周培源特意找机会跟束星北进行了一次谈话,没想到束星北不仅没觉得自己哪里不妥,反而认为王竹溪讲的有问题,自己当然要提出来,至于公众场合要不要给同行留面子这种事,他压根就没想过。

除了不给同行留面子,束星北也从不把领导放在眼里,当年山东大学校长华岗原本非常器重他,在山东大学给了他极高的薪资待遇,还给他提供了一栋二层小洋房,但是俩人仅仅因为一次有关哲学和科学的谈话,关系就降至冰点。

原本这次谈话的开端很寻常,但华岗教授擅长哲学研究,自然要显摆一下自己的学术造诣,可是束星北却坚持科学和哲学是两回事儿。

他说哲学太虚幻,只有科学才能解决具体问题,这个观点直接戳到了华岗校长的雷区,他是一个绝对的马列宁主义理论家,决不允许任何人对他心中神圣的马列哲学有丝毫的不敬,因此双方最后不欢而散。

但是这场辩论并没有到此为止,束星北后来还写信给华岗深入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华岗也以长篇大论回击,甚至还经常在自己的课堂上把束星北的言论当作反面教材,大肆批判。

其实像王竹溪和华岗这样的事情,束星北还不止干过一件,所以对他不满的人并不在少数。

这样一位智商超群又执拗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大概就是智商过硬情商着急了,搞科研需要智商,但和人相处需要的可是情商,而束星北明显在人情世故方面跟不上,所以他这样的性格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1955年,那些曾经看不惯他的小人们找到了可乘之机,这一年因为特殊事件和敏感时期,束星北理所当然地成了他们凑功绩的对象。

在那群小人的举报下束星北被停职查看,不过后来因为证据不足又洗清了嫌疑,但是这次事件并没有给束星北敲醒警钟,他也没有意识到真正的狂风暴雨正在向他袭来。

1957年,束星北开启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悲惨人生。这一年,他因为之前提出过的一些意见,以及其他的一些言论问题而受到严厉批判,于是1958年他被错定“罪行”,开除公职,最后被送到青岛月子口水库进行劳动改造三年。

在此期间,束星北遭到了“非人”的待遇,吃不饱穿不暖,还要作为批判对象被公开批评,昔日意气风发的教授,最后竟被折磨得弯腰驼背。

三年后,束星北被转到青岛医学院继续接受改造,工作就是扫厕所,而此时的他早已没了当年的桀骜不驯,脸上永远都是卑微和恐惧,那是三年的打压生活留下的后遗症。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青岛医学院的生活环境比水库要好很多,至少能吃饱穿暖,而束星北的工作除了扫厕所,还负责打扫实验室,制作人体标本,总之就是一些谁都不喜欢做的工作。

不过,在此期间他依旧没有放下自己的科学抱负,在工作的间隙他撰写过很多论文,但是最后都因他过往经历和成分,没能发表。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修好了医院的一台进口仪器,得到了领导“赏识”,便经常推荐他到其他单位去修理东西,修好之后人家想给束星北一些报酬,但是他都拒绝了,他只要证明信和工作鉴定,目的就是为了向组织证明自己是个好人。

1965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束星北积攒多年不敢表露的屈辱和不甘全线崩塌,他失声痛哭,参与研究的全都是昔日跟他并肩的知名学者,里面还有他的昔日好友王淦昌,而这其中原本也应该有他,可那刻他只能懊恼流泪。

就这样束星北因为蒙受冤屈扫了十多年厕所,直到1972年他学生李政道回国后,才把他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

1978年束星北被青岛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聘为研究员,但关于他的各种成分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澄清和平反,他的处境依然非常尴尬。

直到1979年,我国开始进行洲际弹道导弹的实验,当时西方国家都虎视眈眈想要得到我们的弹头数据,所以所有实验必须秘密进行,并且要保证在爆破之后第一时间抢到弹头避免被他国所获,可抢捞弹头的时间却成为困扰科学家的难题。

于是当时负责水文气象数据保障的原海洋局副局长陈炳鑫带着问题找到了束星北,当时已经72岁高龄的束星北仅仅思考了十几分钟,就列出了算式并给出准确的答案,十分钟内就可以打捞。

后来专项小组根据束星北的计算成果,在5分20秒内就将弹头取回,验证了束星北的结论。

因为在此项实验中的卓越贡献,1979年束星北洗清了冤屈,得到彻底平反,恢复了名誉。

可是,他还没来得及再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就在1983年于青岛病逝。重病在床的时候,他曾立下遗嘱,死后把遗体捐赠给青岛医学院,为国家医疗事业出一份力。

可惜,当时的青岛医学院正在改革换届,竟然遗忘了束星北的遗体,等有人想起这件事的时候已经是半年以后,可此时束星北的遗体已经高度腐烂,没有任何用处,最后两个学生把他埋在了学校操场的双杠下。

一代伟大的科学家就这样经历了动荡的一生,最后只能长眠在了自己扫了十几年厕所的医学院里。

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辉煌和悲哀,好在科学研究的成果却是永存的,束星北为中国科学界做出的贡献,也必将是被恒久传颂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