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厉害了!《中国日报》整版刊发深度报道,向世界展示红山文化魅力

 行者aw7sg93q3w 2022-08-06 发布于辽宁

8月4日,《中国日报》整版刊发了介绍红山文化的深度报道,讲述了红山文化的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的最新进展,向世界展示了这一灿烂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片

红山文化因发现于赤峰市红山后而得名,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和大小凌河流域是其中心区域。红山文化以农耕为主,兼有渔猎,陶器优美,石器精致。红山文化成组玉器及玉龙的出现,成为中华民族崇龙、尚玉习俗的肇始。红山文化坛、庙、冢和神像、玉礼器的发现,表明西辽河流域是最早孕育中华文明的地区之一,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红山文化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等,共同构筑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图片

图片


赤峰市境内现存红山文化时期遗址725处,是红山文化分布区内遗址最密集、最集中的地区,见证了红山文化孕育、形成、发展、兴盛和衰落的整个过程,是红山文化的核心分布区。

图片

赤峰市历来重视红山文化遗址的保护与申遗工作。对红山文化的研究,吸引了大批海内外历史、考古和人类学家。设立在赤峰学院的红山文化研究院,吸纳了一批知名专家学者,研究成果丰硕。近年来,包括赤峰市在内的很多地区,多次举办红山文化研讨会、国际高峰论坛,交流研究成果,梳理研究方向。2012年,红山文化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为更好地研究和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赤峰市在红山文化遗址,建设了一座红山文化博物馆,与赤峰、辽宁的多家博物馆一起,共同为人们还原展示这一灿烂的文化。

7月15日,2022年度红山文化高峰论坛在赤峰市红山区召开。论坛主题为“比较视野下的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探索”,旨在推动红山文化考古发掘、研究、保护、传播和申遗工作。

来源:中国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