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答好中华文明起源这道题(二)

 咕叽咕叽546676 2022-08-06 发布于福建

图片

hello,小伙伴们,很多期前给大家更新了如何答好中华文明起源这道题的文章(鸽子精铁柱终于想起来了)。今天我们接着这个话题,谈谈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出现,本期观点和内容来自于韩建业老师和张海老师~,图片主要来源于文博中国~
本期内容主要用于考研复习,不做其他用途。若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1

四千年雏形王国——中原一体化进程


中原一体化进程:由古国文明向王国文明过渡,社会大变革和城邦林立、群雄并起。以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的长江文明走向衰落。而中原地区强势崛起,龙山后期王湾三期文化向周边的大幅度扩张,并产生强烈影响。

1、生产经济

龙山时代中原地区已经有“稻、黍、稷、麦、菽”所谓“五谷,耕作方式有所进步。手工业生产技术更为精湛,出现为贵族专用的蛋壳陶、玉礼器等。中原地区铜容器的发现,表明已经拥有泥质复合范铸造技术,已形成中国特色的铜器铸造传统。

2、人口的增长和向大型聚落集中的核心化

       中原各地陆续进入龙山时代,人口普遍增长,聚落规模扩大,发展出若干个新的区域中心。

陶寺(4300-3900)约为面积280万平方米,里面有大型宫城、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大型宫殿,还有半圆形的“观象台”,以及随葬大量玉器、漆器、龙盘等的豪华大墓。陶寺晚期还发现用朱砂写在陶器上的比较成熟的文字,以及小件铜器。
图片
图片

新密新砦(4050-3750)面积约为100万平方米,城址有多重城壕,内部有1700平方米的大型浅穴式建筑基址,出土有高等级建筑材料如板瓦、水管,并有玉圭、玉璧、石磬等礼乐器。
图片
图片

神木石茆(4300-3800)面积为400多万平方米,拥有雄伟高大的皇城台,宏大复杂的城门,精美的玉器,神面、兽面石雕,以及铜器等。
图片
图片

3、战争、暴力、掠夺的频发

出现大量具备良好防御性功能的城址,专门化武器的增多和流行,以弓箭和钺最具代表性。乱葬坑、无头墓、残肢墓等特殊现象的屡屡发现,如陶寺宫殿区的乱葬坑。

4、父系家庭组织的凸显

家族公社墓地被家族墓地的取代,形象地反映了家族突破家族公社的束缚而独立性增强的过程。出现了普遍的居葬合一和血缘小家庭的聚合,如大汶口墓地。

5、世俗化进程加快,贫富、社会地位的分化和社会分工的明确化,使得出现了阶级贵族。

2

三千年-王国文明的巩固(3800-3300)

1、城市---以中原为核心的四重格局的形成


第一个层次:郑洛核心区
有二里头、郑州商城、偃师商城等超大型中心聚落和成组大型宫殿,拥有较多体大精致的青铜礼器和玉礼器,初步形成宫室制度。

第二个层次:主要是黄河中游和淮河流域,
偏晚还延伸到黄河上游和长江中游,也就是核心区之外的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冈文化分布区,有东下冯、垣曲商城、台西、盘龙城等大型中心聚落和若干区域性中心,青铜礼器、玉礼器体小量少且不如核心区精致。

第三个层次:是周围的黄河下游、长江下游、长江上游、北方地区和东北地区
包括岳石文化、马桥文化、吴城文化、三星堆文化、朱开沟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等,有城子崖、吴城、三星堆、石峁等超大型或大型中心聚落,形成若干地方中心,有少量青铜礼器和玉礼器。

第四个层次:是再外围的华南地区、西北甘青宁地区、东北北部地区
包括黄瓜山文化、齐家文化、四坝文化、哈密天山北路文化等,缺乏高级别聚落和礼器。

2、文字
另外,甲骨文系统-古汉语文字系统于此时正式形成。

3、青铜器
此时西北地区畜牧经济和青铜文化迅猛发展,这使得原先文化低迷的广大北方地区迎来了人类发展的高潮,并刺激和推动了中东部地区青铜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这是自从“新石器时代革命”以后中国文化格局上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堪称一次“青铜时代革命”。青铜器、玉石器、陶瓷器、漆器、骨器等制作技术高超且更加专业化,社会分工显著发展。

4、礼制
墓葬、器物等方面都表现出相当的世俗性、层级性和秩序性,当为礼制日渐成熟的反映。

此时中原腹地伟大复兴,达到四海之内唯我独尊的真正的王国阶段,周围各层次文化则程度不同地受到中原腹地的制约和影响。中国大地上再度形成以中原为核心的不同层次的文化圈,文化上的早期中国在空间范围和统一性方面得到显著发展。



3

帝国文明的建立

以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标志,中华文明由王国文明转变为帝国文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今天这期就先讲到这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