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古史利器!仇鹿鳴主編『唐五代墓誌專目』數據庫上線

 小藏身馆 2022-08-06 发布于上海

原创 中华书局古联公司 经典古籍库 2022-08-02 20:00

图片

历代石刻总目

一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考古发掘和文物出土,出土文献成为学术研究的基本史料,渐有与传世文献“分庭抗礼”之势,成为另一重要的研究方向。然而,面对数量巨大、不断增长的石刻资料,如何全面准确地掌握相关信息,查阅历代著录及相关研究成果,成为学界推进研究,公众提高认知的一大阻碍。因此,内容完整、使用便利、实时更新的石刻目录对于文史领域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显得尤为迫切。为此,古联公司打造了《历代石刻总目数据库》,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提供这一服务。

而在各类石刻资料之中,唐五代墓志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所周知,其大量刊布极大地弥补了中古研究基本史料的不足,为这一时期的文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故此,《历代石刻总目数据库》首先推出专题子目《唐五代墓志专目数据库》。

该专目由复旦大学仇鹿鸣教授主编,是唐五代时期墓志类资源专题目录索引数据库。数据库集中类聚了12300余方墓志信息,对题名,志主(主题词),作者、书丹者、刻工等墓志撰作过程中的相关人员,卒葬时间,存藏地点等基本情况逐一爬梳、提取,便于迅速检索定位;全面整理了与墓志相关的文献资料,不但包括著录墓志的现代汇编图书及古代文献典籍,而且扩展至墓葬发掘的考古报告,记录志主生平的传世史料,现代学人的研究成果等,可为深入研究提供线索;着力考订了志主之间的亲属关系(主要包括夫妻、父子、兄弟等),并加以标注,实现了墓志的相互关联和内容拓展。数据库为查找、使用唐五代墓志提供完备、准确、实用的信息服务,是相关研习者必备的在线工具。

资源特点

资源丰富  形式灵活

数据库集中类聚了12300余方墓志资源信息,时间横跨隋末至北宋初的370余年,具体类型包括墓志、塔铭和镇墓石。通过数据库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检索服务,摆脱了以往纸书目录繁琐的翻查工作;且内容易更新,保证收录资源的全面性与时效性。

图片

基础信息:

著录详实 标注清晰

数据库全面提取了墓志的题名、志主(主题词)、责任者、卒葬时间、存藏地点等基本信息,使用户对资源的各项信息一目了然。对项目内容进行了细化标注,比如责任者除了作者外,还标注书丹者、刻工等;时间除志主卒葬时间外,另标注迁葬、合葬等信息。

以《唐故通议大夫检校国子祭酒行蔚州司马兼侍御史上柱国博陵崔府君墓志铭并序》为例,数据库详细记录了志主崔璘及其妻子李氏分别的卒年,以及后续的合葬、迁葬时间和地点,提取了墓志的作者、书丹者、刻工的信息,同时对出土地和收藏地予以著录。

图片

研究信息:

汇录全面 阅览便捷

数据库集中汇录了各项研究信息,不仅有石刻类史料现代汇编图书,更扩展至墓葬发掘的考古报告,记载志主生平的正史传记、文集、笔记和类书等传世史料,现代学者的相关专题论著等,每方墓志形成了简要的“文献综述”,为用户进一步研究、使用墓志资源提供有效的查阅线索。

以《大唐故宗正卿右翊卫大将军河北道行台左仆射左武卫大将军玄戈军将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司空公淮安靖王墓志》为例,数据库提供了志主李寿墓葬的发掘简报,辑录有该墓志拓本与录文的《新中国出土墓志》《隋唐五代墓志汇编》《唐代墓志汇编》《全唐文补遗》等相关图书,记载李寿生平的《旧唐书》和《新唐书》等传世史料,以及专题研究论文《唐代李寿墓志的造型与“灵龟负书”的传说》等各方面的学术信息。

图片

配合条目中引用的各项研究信息,数据库还提供了“文献列表”,方便用户一目览尽文献信息,保证收录墓志资源的可靠性和学术性。

图片

构建人物谱系

一键查阅相关资源

数据库着力考证了墓志志主之间的亲属关系,在“相关资源”一栏集中呈现了与本墓志相关的其他墓志资源,并标明了姓名以及与志主的关系,提供了点击跳转服务,辅助用户实现拓展性、系统性的浏览与考察。

以《故朝散大夫郢州刺史赐紫金鱼袋崔公墓志铭并序》为例,以志主崔元膺为核心,提供了其祖父崔藏之、祖母王氏、父亲崔侠、母亲卢氏以及妻子李顺之的墓志信息,并支持一键跳转。

图片

功能特色

多种检索方式

快速定位

数据库提供快捷检索高级检索以及在快捷检索的结果页面进行二次检索三种检索方式。其中快捷检索和高级检索两种方式都支持在题名、责任者、主题词、时间、地点、文献等六项信息中选择单独或是全部的项目进行检索,方便用户快速定位查阅目标。

图片
图片

二维分类 便于筛选

数据库采用资源类型与时间的二维分类方法,用户可以通过单独限定或复合限定来筛选需要查阅浏览墓志资源;其中,时间分类提供朝代(政权)-帝号-年号三级分类,支持用户逐级点选筛查。

图片

可与《中华石刻数据库》

                       配套使用

用户在《历代石刻总目数据库》中查阅到某一石刻资源信息后,通过系统匹配,一键跳转至古联公司另一产品《中华石刻数据库》的对应篇目进行具体录文和拓片的详览。

《中华石刻数据库》相应产品权限需单独购买)。

图片

同样,在《中华石刻数据库》针对题名、责任者、主题词、时间信息进行检索后,也能一键跳转至《历代石刻总目数据库》的对应检索结果页面。两个数据库间双向的配套服务实现了目录索引到内容浏览间的流畅阅读,极大缩短了用户各处查找资源的时间与精力。

作者简介

仇鹿鸣,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2000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2003年9月提前一年攻读硕士研究生,2005年9月取得硕博连读资格,2008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13年12月晋升副研究员,2019年12月晋升教授。出版专著《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长安与河北之间:中晚唐的政治与文化》,参与整理修订本《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中华文史论丛》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古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士族政治、石刻文献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