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列表中最后的保洁篇没有写完就发上来,抱歉 刚好放在这里也方便没看过第一篇的值友。 接下来再说声抱歉,第二篇来的这么晚,因为现在学业压力很大,只能利用零星的时间来写,个人又有点强迫症 下面是正文 经过前期设计,对室内的格局进行了大体的安排,也针对家人的需求做出了功能上的设计,接下来要做的本应是预算,但是刚接触装修的人,大多对装修流程和各个装修环节要用到的装修材料了解不多,连材料都不了解没法做预算,所以本着新人装修的前提,这里主要介绍一下装修流程和材料,而要弄清楚哪个环节是干嘛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得弄清楚房子的基本结构。(不是我不想开始写具体施工,是因为前期准备真的太重要了) 一、商品房的基本结构 首先,我不是学建筑相关专业的,下面的内容都是通过百度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所得,太专业的内容不会涉及,只会说与家装有关的建筑知识,如有不当之处欢迎专业人士斧正 现在国内城市新建的商品房(建筑和设计规范里面叫住宅)一般都采用的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简称框剪结构。
在住宅建造地面部分时,会先使用钢筋搭建整栋楼的框架结构,其中纵向的为立柱,立柱之间是预制的混凝土梁连接,楼层之间再浇筑楼板进行楼层分隔。 相信大家都见过吧。框架结构负责楼体的主体承重,只要框架结构不被破坏,楼是不会塌的。但是每层楼还要分成若干户,户内房间之间、户外电梯楼道之间都需要用墙体分隔,加上外墙一起构成整栋楼的墙体。虽然框架结构已经能完成承重,但立柱主要承载的是纵向荷载,为了抵抗水平荷载(风、震)满足抗震需求,增加稳定性,墙体还需要承重,所以外墙和部分内墙都会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这就是平时我们说的承重墙,称为剪力墙,这种在框架基础上再加剪力墙的混合结构称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我们在市区买的新盖的楼盘和部分比较新的住宅大都采用的这种结构,简称框剪结构。本文只讨论这种结构。示意图如下: 但并不是所有室内的隔断墙都用的是剪力墙(成本高,施工难度大,占用空间大,不能改造等),在达到抗震要求的基础上,隔断墙和填充墙一般都用砌体墙。砌体墙指的是用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体。常用的块体就是烧结的砖块(如红砖)和砌块(用炉渣、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料加混凝土加气加工而成的,如加气砖、泡沫砖),大家应该也都见过: 红砖大家都认识,是用粘土烧出来的标准砖(浪费土地资源),实心的,沉(墙体拆改的时候搬过几天砖,深有体会),因为这几个特点,国家发改委已经出台政策在“城市城区限制使用粘土制品,县城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了。而砌块因为加气,密度低,同体积重量只有红砖的1/3,甚至比一些木材还轻(能浮在水面上),而性能不比红砖差,所以提倡大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用砌块。砌块有一点不太好,就是握钉力不行,在上面固定东西比较麻烦。 不管红砖还是砌块,主要都是用来室内进行隔断和填充的,虽然能承载部分重量。所以,隔断墙与填充墙属于非承重墙,是可以拆除的。但是不管拆除什么墙,都对房子的稳定性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个人建议:墙体尽量少拆。 住宅不仅要有空间,还要有配套的基础生活设施,如水电。整栋楼会有水井、电井、风井、电梯井等,每层的水电线路就是从该层的水电井中引到各户,水电井中有各户的水电表和总开关/总阀。为了安全,在浇筑楼板和砌墙体的过程中,会直接将楼层的水电路等管道直接预埋在整栋楼的框架中。 而对于每一户来说,入户的水、电线路通常只有一路(也可能有多路的),其中220V电路直接引入户内的强电箱,12V的网线、 电视线、电话线、对讲系统线等称为弱电线(相对于220V的强电)引入户内的弱电箱,再由强弱电箱通过线管辐射致各个房间。而水路只需在用水处留好入水阀和下水口即可。 当主楼封顶以后,房间隔好了,下水管道埋好了,楼板浇筑结束并抹平后,一般就具备交房条件了。但是北方地区因气候原因很多住宅都会预铺地暖,所以会在楼板浇筑结束后铺设地暖,会多几道工序:发泡水泥浇筑、铝箔铺设、钢丝网铺设、分水器安装、地辐热管铺设、水压试验、给水槽、细石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压光/养护等等(因为知不知道这部分细节对装修意义不大,我只是摘抄了大体流程 二、装修流程与材料大致了解我们买的住宅是如何建造起来之后,我们就清楚了交房时交到我们手上的房子(俗称“毛坯房”)哪些设施是已经有了的:水泥墙地、墙上开好插座开关孔、天花留好了灯口、厨卫阳台留好上水和下水口。但是,这些离我们居住的基本条件还相去甚远:墙面不平整(即使走“水泥风”)、插座/开关/灯太少且位置不合适、没有考虑热水管道等等,如果再加上想改造格局,那需要改善的地方就太多太多了,所以我们需要装修。 首先,装修的流程不是固定的,装修的环节也不是绝对的,但工人是有分工的,所以为了提高装修的效率缩短工期,我们还是需要知道大致的装修流程。一般来说,如果需要改动格局的,一般先进行墙体的拆改。旧房改造还要多一步拆旧,也就是先把之前装修好的不需要的部分拆掉,如要换新的旧管道、旧瓷砖/旧地板等,一直拆到基层(即与毛坯房一样)。下面说一下装修的基本流程,同时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将每一个环节要用到的主要装修材料列表做个简要介绍 1.墙体拆改 在第一篇设计篇中我就已经介绍过墙体的拆改方案。至于我家具体是如何施工的,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这些都留到后面对应的篇幅中细述 2.水电改造 经过墙体的拆改后,格局已经是我们想要的了,就好比是要构造一个人,墙体就是我们给TA装上的骨骼和肌肉,接下来要给TA设计血管和神经,这就是水路和电路
基本流程:先进行水电定位(告知水电工哪些地方要留龙头,哪些地方要留开关插座),水电工规划走线并标记,然后用切割机和电锤开槽,从强电箱开始,将线管摆放好并用接头连接,需要拐弯处使用弯管器掰弯或直接使用月弯,接下来将电线穿入线管,并用石膏将线管和线盒固定在线槽和线盒孔内。水管一般在入户处安装截止阀,同样按规划好的线路,摆放,但水管不能弯,连接处全部使用管件进行连接,线管有交叉处使用过桥进行过渡。
下水管的布置一般先确定地漏和马桶位置,然后利用PVC下水管管件将其与预留的下水口连接,并尽量设置存水弯防止反味 3.防水工程需要用水的地方一般有卫生间、阳台和厨房,会铺设水管,相应这些区域的地面和墙体就有可能会接触到水的(特别是水管意外破裂),所以为了防止水通过楼板或缝隙渗透至楼下影响楼下,这些区域在建筑后期做地面工程的时候就会做一次防水,因为各种原因(施工粗糙、防水层被破坏、防水面积不够等),我们通常还会找工人做二次防水。所谓防水,就是在上述区域可能积水或渗水处使用防水涂料涂刷几遍,形成防水膜,后期再贴上瓷砖,以达到防水的目的。由于水电改造很容易破坏防水,故一般在水电改造之后做二次防水。 防水施工相对简单,大致过程看下视频基本就清楚了:https://tv.sohu.com/v/dXMvMTk4MjE1NDQ2LzYyMTAxODcxLnNodG1s.html。 因为墙体、水电和防水这些施工在装修结束后会全部被遮蔽,通常称为”隐蔽工程”,也是整个房子的“底子”,接下来的都是“面子工程”了。但需要强调的是,隐蔽工程做的好不好,很大程度决定了以后房子会不会出现各种生活中常见的水路或电路的毛病,所以,隐蔽工程一定要从材料、施工、验收等各方面严格把关 4.瓷砖/地板铺贴厨房、卫生间和阳台为了方便清洁、耐用、美观等原因,做完防水后,一般还会铺贴瓷砖,另外其余空间的地面也需要铺贴瓷砖或地板进行保护。因我家没有铺地板,所以对地板相关材料不了解不多做介绍。另外厨房、卫生间和阳台的下水立管通常也会由贴砖师傅用红砖或者PVC顺便包了。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地面要铺设地板,通常会在处理完墙面也就是刷完漆之后,因为在刷漆的过程中难免会掉落到地上,瓷砖硬度高好清理,而地板就不行了,再加上地面与墙面交界处的收口和踢脚线,所以顺序略有不同。 5.墙面处理瓷砖只能保护室内的部分墙面,还有大面积的墙面(客厅、餐厅、卧室等)通常会刷乳胶漆或者贴墙纸进行保护或装饰。 墙面处理通俗点理解就像女生化妆,通过一层层的化妆品(石膏、漆)覆盖于皮肤(墙体)表面,以达到保护和装饰作用(遮掩瑕疵,改善气质)。特别提醒:在进行墙面处理前必须先做好地面保护(贴彩条布) 6.木工工程 瓷砖和墙漆(纸)完成了房子表面层的保护和装饰,但很多生活中的功能需求(如收纳)就要用家具来满足,这就需要木工进场了。同时,吊顶中的石膏板吊顶因为要打龙骨,通常也是由木工来完成,而且由于石膏板吊顶后表面还要和墙面一样处理,所以木工经常是在漆工进场前先吊完顶,做完石膏造型(如电视墙、护墙板),然后在漆工结束后进场做家具。木工需要用到的工具是所有工种中最多的,而且都是大家伙 木工活的多少取决于是否吊顶以及现场制作家具的多少,还有一个就是是否做实木家具。另外,如果做实木家具,还需要打磨、上漆或涂刷木蜡油
其实,在国内大多数城市的板材市场上,如果是品牌家具制造商(橱柜、衣柜、全屋定制),基本上都是通过大型工厂加工的颗粒板,少数有和国外品牌合作的进口板材(如爱格板);如果是不知名的小品牌,一般都是本地或合作的外地加工厂,有用颗粒板也有用多层板的;去板材市场直接购买板材,销量最高的永远是密度板和生态板,当然,也能买到其它板材。至于实木,中国人都多少有实木情结(这就是为什么板材都会冠以实木的名头),永远都会有市场,但始终是小众,毕竟价格明显高于板材。 7.安装工程 做完木工,基础装修算是宣告结束了,但要达到入住条件,还需要安装一些生活必须品,包括吊顶、室内门、橱柜、台面台盆、马桶、龙头花洒、空调、灯具开关、路由器、电脑、净水器、窗帘等等 上表中前四项之所以要在木工离场前安装,主要是在安装的过程中有时需要用到气泵或木工帮忙调整。另外,建议的订购时间不是一定的,除了大件不建议太早购买(占地方影响施工),其余小件都是可以提前屯货的,提前关注并趁活动购买可以省不少钱。 8.保洁在基础装修结束之后入住之前,一般还会进行一些收尾工作,如瓷砖缝隙的处理(填缝或者美缝)、免漆家具饰面的修补、墙面的修补以及全屋保洁,对环保要求高的还会除甲醛。 至此,装修的整个流程结束,具备入住条件,但建议通风一段时间再入住。至于盆栽、挂画、摆件等等这些属于装饰范畴(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软装),各花入各眼,主观因素太多,加上个人审美自觉得也不太好,所以不多做涉及。 三、小结在整个装修的流程中,很多的工具和材料都是平时不太常见的,希望通过本篇的介绍让大家有一点了解,同时为后面制作预算表做准备。 其实,上面提到的工具大都是工人自备的,使用也是他们使用,但是个人认为作为业主特别是兼职设计的清包业主,了解这些工具的用途,可以让我们知道有哪些是可以很容易实现,哪些虽然想法简单但却不容易实现的,这样就不至于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却不知道怎么去解决,因为工人大多是按经验干活(至少我碰到的都是这样的),还有相当一部分个性化的设计其实是只需要给工人解释清楚如何施工就能很容易实现的,如果就因为工人没做过就放弃,未免太可惜了。 对于装修用到的材料,由于是清包,这些都是需要业主自己购买的,常规的做法是由工人开清单,然后业主去买,但经常会有纰漏,毕竟工人多是体力劳动为主,所以更好的办法是双方一块合计,这样就不至于经常因为漏买少买东西而反复来回跑,减轻工作量。另外,装修材料在不影响销售的前提下大多是可以退的,所以宁可多买再退,也别因为缺而耽误工期。 至于装修的顺序,其实都不是绝对的,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比如我家就是贴完地砖让漆工进场挂网打底,然后木工进场做完所有家具,再由漆工进场批腻子刷乳胶漆。但是还是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尽量将一个工种的活安排得集中一些,工人最烦的不是你的活有多难,而是因为一些简单的小活来回反复的跑,因为时间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就是金钱,来回跑一趟一天就没了,而有时候一户的活就只需要几天。那谁来安排?业主。怎么合理安排?自己多了解多思考多问吧。 最后总结一下:现在大多在市区买到的商品房都是框架剪力墙结构,交房时水电主管道都已经预埋在墙体,装修时先拆改墙体修改布局,然后在墙体上开槽布线走水电,接着在厨卫阳台做防水和贴瓷砖,(地面铺瓷砖,)石膏板吊顶,墙面先进行基层处理(刷墙固挂网粉刷石膏),再批腻子刷乳胶漆或贴墙纸,(然后铺地板,)做全屋家具,接下来安装吊顶、橱柜、室内门、五金卫浴、灯具开关、电器窗帘等,最后做修补和全屋保洁。 尾巴关于装修材料其实介绍的帖子非常多,我也是看了很多值友和其它装修论坛的帖子才有所了解,而装修材料的水很深,我也不想被宰,想买到货真价实的材料,但是到装修市场转了那么久才发现,其实我们的选择真的不多,很多网上说的好的东西实体店要么没有,要么价格离谱,所以我们也只能网购或者接受实体店的价格,这两者的利弊相信大家都懂,没办法,大环境如此,只能妥协。 本篇我没有放一张我自己装修用的材料,是因为这一篇(还有后面的预算篇)都是有普适性的,但是由于我接触和理解有限(比如我一开始就决定铺瓷砖不铺地板,所以根据没有去了解地板相关知识),所以内容方面肯定会有遗漏或错误,还望回复指出。另外本篇所有配图均修改自网络图片,若有侵权望通知删除,表格均为自制。本篇是材料篇,预算篇见。 最后的最后:值友的鼓励是我继续撰写的动力,如果觉得本文对你有任何帮助,麻烦留下你的足迹,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