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解放战争中投诚起义的国民党军部队,只要他们是诚心诚意投奔,放下对我军的偏见,我军都会表示接纳并进行宽大处理,还会为他们提供住宿和吃喝,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纠正,让他们真正地加入到人民队伍中来。那么林彪为何要在战斗前命令部下将这支部队全歼,且不要接受他们的起义投降?
被排挤的184师
国民党军60军184师的前身是滇军,抗日战争爆发时,龙云将滇军6个旅12个团编成陆军60军,下辖182师、183师和184师,以卢汉为军长带领4万人出师抗战。徐州会战中,60军在台儿庄前线遭到了日军的攻击,182师和183师在此战中伤亡惨重,短短四五日就有三四位团长牺牲。
由于182师和183师的损失过于重大,184师在后期担负起了在台儿庄前线守卫的重任,并在此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后来,184师又跟随部队参加了武汉会战等大大小小的战役。1940年,184师回到云南抵御日军进犯。抗战胜利后,卢汉率领184师所在60军等部队前往越南接受日军投降。
解放战争时期,60军184师进入东北驻防。1946年,我军在四平之战中失利,伤亡八千多人,战士们筋疲力尽,形势不容乐观。林彪立即让东北民主联军从四平撤离了出去,随后国民党军占领四平,相继控制了多个地方。但令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被他派驻海城的184师师长潘朔端竟带头起义了。
184师师长潘朔端会起义其实早有苗头,滇军改编成60军编入蒋介石麾下后,受到了各种差别对待,不管是奖赏还是武器配备都不如嫡系部队,尽管他们曾在抗日战场上屡建奇功,也依旧不受待见。蒋介石针对杂牌军偏爱嫡系部队的做法让184师产生了极大的不满。
60军184师被派往东北战场后,蒋介石又在这支部队中安插了一个39人组成的“谍报组”来监督他们的作战行动,这让部队官兵们大为不快。184师师长潘朔端曾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局势混乱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看到184师遭到不公待遇后,心里面很是烦闷,思想也有所动摇。
起义后又背叛
彼时国民党军主力正着眼于北满作战,我军便对中长线路南段的鞍山和海城发动了攻势。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林彪托人给潘朔端捎去了一封信,希望他能率部弃暗投明,与人民站在一起。面对来信,蒋介石那边又在催促他全力防守,潘朔端的心情极度复杂。
随着我军的攻势逐渐推进,鞍山和海城的防守力量被逐个突破,等不到援军的潘朔端决心不打了,要率领184师投诚起义,随后便着两千多人向我军举旗投降。海城起义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军大为震惊,这也表明了不得人心的队伍终究赢不了胜利,我军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大势所趋。
接收这批起义部队后,我军对他们给予了各种优待政策,保障他们的一切吃喝。然而,这支部队中仍旧有不少人在接受改造的过程中对我军存在各种偏见,思想工作很难展开。其中还有不少军官想要回到国民党军部队,便在私下里拉拢那些原本不愿起义的人,游说他们见机行事逃离出去。
杨朝伦就是那个暗中拉拢力量推动叛变的主谋,这个人不是起义中的一员,而是在鞍山海城战役中战败被我军俘虏的184师550团团长。当时潘朔端起义时,就曾让他跟着一起,但他认为只要固守待援,就能等来友军相助击退我军,获得蒋介石的高看,然后升官发财。
结果没等来援军,被我军俘虏了,被俘虏的杨朝伦在接受改编后成了184师的副师长,但他始终看不起我军的待遇,认为只要回到国民党军部队就能出人头地获得更高军职,所以他私下拉起了新队伍决定叛变。然后在1946年的10月,杨朝伦带领着一支队伍谋划了叛变。
184师最后的结局
重新回到国民党军的杨朝伦得到了杜聿明的重用,准允许他重建184师。对于这支起义又背叛的队伍,我军很是气愤,当再次于战场相遇时,便不会再次手软了。1947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为打通南满和北满的联系对梅河口发动了攻势,遇到了驻守此地的老对手180师。
面对着曾经叛变的队伍,林彪在战前做出了指示:不要接受184师的起义,务必将他们全部歼灭。驻守梅河口的184师接到了杜聿明的指令,要在此地严防死守,做好长期打防御战的准备,所以梅河口有众多坚固的防御工事。即便如此,东北民主联军也坚决要拿下这块阵地,由此打响了梅河口攻坚战。
连续数日的攻坚战,我军战士在敌军的猛烈炮火下冲上了阵地,攻破了梅河口多座防御阵地,歼灭了驻守在该地的数千守军,但杨朝伦却带着小批队伍在此战中逃离了出去。后来,不甘心的杨朝伦将死里逃生出来的184师进行了多次重建,最后在平津战役中被全歼。对于我军来说,184师的起义和叛变对我军的建设发展也起到了警醒作用,只有勇猛之师才能震慑顽固不化的队伍,固然184师在后来多次重建,也被我军强悍的战力所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