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灿烂千阳》:阿富汗的哀伤

 听雨的秘密花园 2022-08-06 发布于上海


最近阿富汗频频上热搜,让人忍不住想去了解它。在Z乎上看了一部分,但内容大致雷同,并没有太深刻的体验。不过,了解一个国家也可以从文学的角度。

我想到了卡勒德·胡赛尼,这位在阿富汗出生、成长的美籍阿富汗裔作家。

之前读过他的《追风筝的人》,文风细腻、生动,人物内心刻画到位,作者对人心的描写以及细节的把握出神入化。

他的第二本反映阿富汗生活的作品是《灿烂千阳》。

在读这本书前,我怀着谨慎的态度,先看了下书评,很多人都说这本书的成就在《追风筝的人》之上,在半信半疑中,我开始读它。看完后,我想说一句,这本书的成就确实超越了《追风筝的人》,我甚至想称之为“神作”,大家可以放心看了。

但是这本书看完后的悲伤也远超过《追风筝的人》,因为它的描写太过真实、残酷。你甚至找不到不合逻辑的点,每一句话都几乎恰到好处,严谨合理。它描述的内容令人感同身受,仿佛我们每个人都成了书中的玛丽雅姆和莱拉。

玛丽雅姆是一名哈拉米,也就是阿富汗语中的S生子。她从小跟随母亲生活在泥屋中,远离人群。只有法苏拉赫毛拉、村长以及亲爱的碧碧常常去看望她们,当然,还有她的父亲扎里勒。她每周四都期待着她父亲的出现,他们一起画画、钓鱼,然后分离,她整个童年的记忆都在等待、欢喜、失落中轮回。

她以为扎里勒是她生命中的光,但是,最后他却选择放弃了她,那个匆匆拉上的窗帘,那个躲闪的眼神,都成了玛丽雅姆心中永远的伤痛。你能想象你一直坚信的美好却背叛了你吗,你能想象你一直活在一个人的脆弱中吗?

他不够伟大,也没有足够的勇气接纳她,这是她的不幸。她幸运的是她有一个爱她的母亲,一个教育她的毛拉,还有常常来看望她的村长,亲爱的碧碧。法苏拉赫毛拉在她的生命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他把她视为朋友,教育她,开导她,帮助她,他带给她的信念是她暗淡生活中的光。

我常常想,她的悲哀是如何造成的?她善良、忍耐、勤劳、有教养,但是她却过得那么痛苦,从小到大她得到的爱都很有限,她的童年没有完整的家庭以及足够的父爱,长大后则生活在家暴中。

她有错吗?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她没错,如果说一定有,那也一定是无解的逆来顺受。因为她已经无法更改局面,最终她学会了反抗,但结局是死于非命。我很为她的人生感到悲哀,其实仔细想想,我们很多人也如她一样,没有完整的父母亲情,没有爱人,没有孩子,有的只是心中的信念,以及过去那一点点爱的微光。

这样的人生值得坚持吗,这种痛苦还有必要持续吗?我想这又是一个活着的问题,要相信,生活中还是有那么一点希望的,莱拉,就是她后期生命的光,阿兹莎,那么可爱的孩子,无条件的完全的信任她,给她长期沉郁的生活带来了快乐与期待。

我突然发现一个人的幸福与否竟然完全是建立在人际关系上,拉希德很残暴,姑且用残暴这个词吧,他造就了玛丽雅姆恐惧忐忑的时光,而莱拉与阿兹莎又给予了她快乐与信心,甚至不惜为之献出生命。如果一个人的幸福是完全取决于外界,那么真的很悲哀。

我很庆幸,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玛丽雅姆也有她的精神世界,但她整个人都被禁锢住了,在社会生活中,她没了自我,她完全成了另一个人的依附,还是那句话,这不是她的错。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在遭遇着玛丽雅姆所遭遇的,也不知道现在的阿富汗具体如何。我还是希望,人与人之间能多一些温和与体谅,虽然这个希望很渺茫。

最后,不得不提到扎里勒的信,当我读到这么一段:

亲爱的玛丽雅姆。

我斗胆容许自己希望,在你看了这封信之后,你对我的怜悯将会比我从前给你的要多。我希望你能真心来看看你的父亲。希望你将会再一次敲响我的家门,我的女儿,给我一个机会做那些多年前就应该做的事为你开门、迎接你、把你抱在怀里。这个希望和我的心脏一样微弱。这一点我知道。但我将会一直等待。我将会一直等着听见你的敲门声。我将会一直希望着。

看到这儿我的眼眶已经湿润,接着往下读:

但愿真主保佑你长寿富贵,我的女儿。

但愿真主赐予你很多健康美丽的孩子。

但愿你能够找到我所没有给你的幸福、安宁和接受。好好保重。我把你交在真主慈爱的手中。

你的不称职的父亲

扎里勒

看到这些,我久久地沉默,世界仿佛静止,我快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扎里勒所祝福的,他的女儿都没有,没有长寿富贵,没有孩子,没有安宁,有的只是他乡的一抔黄土。她的生命已经终结,她的幸与不幸也都画了句号,她整个人消失在天地间,连同她的苦难。

我希望她是幸福的,但她没有,我想很多读完这本书的人都会感到悲伤。

我无力再写下去了,就这样吧。

愿世界和平。

还是要相信美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