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大一新生入学,揭开了太多家庭的无奈和自卑?

 何之好笑 2022-08-06 发布于广东
                       


读大学时我们寝室6个女孩子分成4个阶层,现在具体来说说:

一、家庭条件非常好的白富美

1.我们寝室室长A,父亲北方人,母亲贵州人,A身高遗传了她父亲,有173,却长了一张娃娃脸。

A的父亲以前是国企职工,后来下海经商,创立了一个建筑公司,专门盖房子。

A的家庭条件非常好,地级市有大别墅,高中读的是贵阳的私立学校,学费一年就要10万元。

2.室友B,深圳人,父亲是某公司高管,深圳三套房。

B从小就被富养,据她自己说,她六岁时父亲就带她去新加坡出差了。

B的英语非常好,读书很认真,她的目标是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

二、出生公务员家庭的普通女孩

我的上铺C,父母是县城公务员,县城有房两套,在当地算是有头有脸,但在贵阳无房。

C性格温和,彬彬有礼,目标是毕业后考老家的公务员。

三、乡镇做小生意的

另一个室友D,家里是黔南州某乡镇的,父母经营调料铺子,生意不错,但是起早贪黑。

D很懂事,有点小抠,出去吃饭不会主动开钱。

四、来自农村的女孩

来自农村的有两个:我和E,我们家里都是农村的,家庭条件都很艰苦。

我家有五个孩子,都在读书,所以穷。而E父母身体都不好,她父亲还靠着拉板车供她和妹妹读书。

说说我们的日常:

A和B是特别铁的闺蜜,她们经常一起逛街,一起讨论明星和化妆品、包包、衣服等等,都是我听不懂的。

记得有一次,他们俩去市区逛街,A花了1000元买了一顶帽子,B花了2300元买了个包。

我和E听到以后都惊呆了,毕竟那个时候我的生活费才600元一个月!

C和D关系也不错,可能是因为C这个人比较软弱,也比较大方,她和D出门总是开钱买单。

我和E就不同了,为了挣钱,下课以后我们俩总是奔波在挣钱的路上,而且E是给人发传单,而我是给别人当家教,所以我和寝室其他女生也几乎没有什么特别亲密的来往。

我们寝室虽然不像别的寝室那样团结,但是好在大家也没什么矛盾,而是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你不管我,我也不管你。

直到第一个学期快结束时,我们学院搞寝室文化建设大比拼,这次大比拼让每个人的阶层体现得淋漓尽致,也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首先是A,她很喜欢参加这种活动,于是她很热情地设计了一个方案,要求我们每个人出200元购置所需要的东西

200元对我来说不是小数目,相当于我10天的生活费,她提出来时,我心里有些不乐意,可是又不好意思说,只好勒紧裤腰带拿了200元给她。

可是那天晚上她去向D和E要钱的时候却遭到了拒绝:D家里是乡镇做小生意的,她深知父母挣钱的不易,所以平时很抠,也很节约,每顿饭只花4元钱。D直接说,你们要搞就搞,反正我没钱

E更穷了,每年都要靠学校减免一部分书学费以及自己打工赚钱才能继续上学。D说:可以改变设计方案,降低成本。

A听到D和E拒绝了她,气得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说:不过200元而已,其他寝室每个人要拿500元!你们不出钱寝室肯定要得倒数第一,真是一点集体荣誉感都没有!

我觉得A的话说得重了,赶紧劝她,说不如采取E的建议,修改一下方案,这样大家都能接受。

A却哼了一声,说:改什么改?她们不出钱,我出就是!

D和E不说话了,她们或许默认了A出钱的想法。

就这样,A拿着自己出的600元,加上我们其他人出的600元,下课以后亲力亲为,把寝室布置得很好看,还添置了穿衣镜等等,最后也得了二等奖。

A很得意,每天在寝室里说自己出钱出力才得了奖,我们也都很高兴,D和E却很沉默。

这件事也让我们寝室分崩离析了,到了大二,D和E就申请调换了寝室,她们那个寝室的条件都差不多,所以相处得还比较愉快。

而我每天忙于学习和打工,倒没有特别为人际关系而烦恼。只是有时候会自卑,毕竟自己辛苦打工一个月才能挣到A一顶帽子的钱。

如今我毕业已经10年了,说说大家的现状吧:

A大学毕业后考研失败,进入了一个中专学校当辅导员,谈恋爱时她也不看对方经济条件,嫁给了一个北方人,小伙子挺帅,就是家庭条件很一般。

A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她儿子2岁的时候查出一种罕见的病,需要花很多钱,她和她老公辞了工作,回老家和她父亲一起做生意。

这些年建筑行业生意不太好,因此也有些拮据,不过她父亲底子厚,给他们全款买了房子和车子,孩子治病的费用也全包了,所以日子过得还不错。

B如愿去留学了,回深圳以后进了一个高中当老师,挣的钱不多,曾感叹到了退休也不一定能挣得回留学的钱。

后来她跳槽去了一家投行,如今月薪30000多了,嫁给了一个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管,日常就是晒包晒车,是职场精英+富太太。

C考了老家的公务员,嫁给了一个公务员,和父母住在一个小区,房子车子也都是全款,小日子过得很闲适。

D进了一家国企,这些年她父母不卖调料了,靠着以前挣的钱盖了一栋自建房,后来被拆迁,竟然在县城分了7套房子!D如今也大方了,好几次邀请我们去她家玩,还说要包吃包住包车票,只可惜大家都很忙,没有机会去。

E是我们几个中混得最好的,她毕业后考进了银行,靠着自己的奋斗,如今已经当上了某支行的行长,在贵阳买了两套房。

E的老公很一般,家里也是农村的,是卖车的,不过对她很好,很顾家。

至于我,应该是最普通的那一个,在国企上班,年薪才15万,每个月还得为房贷发愁。

读书的时候,我听过一句话“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实际上,我们毕业已经十年了,大家也都已经30多岁了,人生基本定型,我才发现,就算我再奋斗18年,也不能和ABCDE坐在一起喝咖啡,我也住不上她们的房子,开不起她们的车子。

前两年,我会不甘,会失落,会自卑,但是这些年,我想通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要和别人比,要和自己比,只要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人生就不是停滞不前的。

有句话说得很好:“愿你想要的都得到,得不到的都释怀”,共勉之。

匿名用户


太正常了!

我当年读大学,是硬座绿皮火车跑了二十多个小时,扛着大小包行李过去的!

而寝室其他三个女生,都是独生女,爸妈陪着坐飞机过去的,没带太多行李,因为到学校都可以买新的,就是以旅游心态去逛逛!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我只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心理安慰自己:这样的家庭条件差距,我们不还是读了同一个大学,还进了同一个寝室,好好学习就好!

所以,这没有什么好无奈与自卑的!每个家庭条件都不一样,贫富差距是一直客观存在的!不仅仅是大学入学才发现家庭差距!而是平时哪怕亲朋好友、朋友同事之间,贫富差距就很明显,谁家几套房几辆车啥条件,基本都知道!只不过大学入学,是在陌生人面前,再一次显示出了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差距,让人心里有落差!

好好教育孩子,进了大学依然要好好学习,没什么好攀比的!父母能送孩子来读大学真得很不容易了!父母给的是背景,自己打下的才是江山!

努力奋斗吧!

匿名用户


大学是出社会前最后一站,大一新生入学揭开了太多太多家庭的无奈和自卑,关于这点我是认同的,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关于贫富差距这个问题是谁都无法改变的,聊聊当年大学时我们寝室几个兄弟的故事吧。

高考成绩中上水平的我因为离理想的大学差了二十多分,没有选择复读和去外地读书,本市本镇本村有所一本大学,没有选择的选择,学校离家开车十分钟,往返路程!而且大学城附近的原居民基本上都认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以后读书遇见所谓的学校小团体在我眼里就是小孩子过家家,我们这都是宗族村庄,并且周边村民都沾亲带故的。

大学入校第一天,我还算是比较中规中矩的一个人带着崭新的被套和床单等床上用品和生活用品铺好,然后等其他三位同学,没过多久来了一个一米八五左右同学,他看见我笑着说:你好同学;我叫李胜兵,本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子弟,以后多多关照,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可以找我,未来四年我们将是一个小集体!

我笑着握了握手:您好,我叫李秋,本市农民,以后麻烦您了。

接着来了一位170左右身高斯斯文文的同学,后面跟着他的父母,一看就是有钱的主,他父亲穿金戴银的,要带上挂了根Lv,手上是蓝气球,母亲带了一块金镶玉,手上好几个金镯子,好一副贵气逼人的感觉,只见他父母望着我们二人说道:同学你们好,我是刘云的爸爸妈妈,我们是上海过来的,以后我们家刘云就拜托你们照顾了,假期有时间来上海玩,叔叔阿姨带你们玩!

我和李胜兵听着笑了笑说道一定,这时一位165身高左右的男生背着蛇皮袋子走了进来!

只见他很是自卑的望着我们说到:你们好,我叫张富贵。然后朝空荡荡的床铺走去,不慌不忙的从蛇皮袋里拿出洗的发白的床单和枕头出来,他们都没有再多说话,我笑着走过去伸出了手:富贵,以后多多关照,我叫李秋,农历二月出生的,郊区农民。

张富贵憨憨的笑着说:我是永春大山深处的,七夕出生的,呵呵!

后面李胜兵和刘云也互相介绍了各自的情况和出生日期,最后我们按时间排了个大小,老大李胜兵,比我大十天,老二我,老三富贵,老四刘云!

排好身份后,刘云陪父母逛了逛学校,然后他们坐傍晚的飞机回去。

男人的友谊很简单,喝过酒,同过窗,扛过枪,分过赃,就是兄弟了,那天我们喝了二箱啤酒,老大李胜兵买的单,他说应该的,他是老大,我们嘻嘻哈哈的笑着说吃大哥的心安理得!

很快我们融入了大学生活,老大家父母都是科室主任级别,所以他家小康以上水平,老四家就更加不要说了,妥妥的资产上亿,光上海的别墅和几套陆家嘴的公寓就差不多可以换几千万了,何况他父母还是做外贸的。我在这座城市来说应该也不算太差,不说父母名下的资产,光我自己名下就有三栋自建房,每年收租最少六位数,除了老四一贫如洗,据说他连学费都是他爸带着他一家一家下跪借来和赞助的!

大学三件宝,手提电脑,手机,很多钞票,老三说他不需要!

每天我们会心照不宣的叫上老三吃饭,并且都是我们抢着买单,老三总是一脸愧疚欲言又止的样子,我们总是笑着说:嘴里味太重了,老三请我们吃条绿箭口香糖吧!老三每次都很主动的去买!

我们都不敢叫他买饮料,因为他一餐绝对不会超过四瓶饮料!

大一那年流行玩传奇,我们三个人蹲着手提电脑前练级,天天就是猪七烧蛾,老三拿着课本在那复习,偶尔看见我们大声喊叫,他总是会带着羡慕的眼光看来,有时我们上厕所或者出去约会,他就会很开心的帮我们玩游戏!

我有天问他,你喜欢玩游戏吗?老三低着头说:喜欢玩,但是划不来,一要买电脑,二要冲月卡,消费太高了,没事帮你们玩玩就好!

隔天我拿着饭卡叫老三去给我们打饭,我们在祖马打装备走不开,老三笑着说:加油,争取爆装备,我去了!

趁他去食堂打饭时我敲了敲桌子说到:停一下游戏,说好的兄弟有福同享 有难同当,大家还算数不?

老大和老四说算数,然后我接着说,老三家里条件大家都知道,在吃饭上面我们给予了帮助,关于电脑和手机这块大家给他解决下吧?

老大说怎么解决?要不我给包了?

老四也说他包,我打断他们说到:大家均分,一人出三分之一,但是先别告诉老三,等下吃完饭我们就去电脑城,我有熟人,顺便也买些月卡,最近游戏里金币缺的严重,要换游戏金条了!

好,老三送饭过来,吃完饭就去!

说完没多久老三就回来了,我们说有事,叫他在家帮我们挂下机,他满口答应了,然后我们去了电脑城买了台电脑手提办了张无线网卡还买了台S308,我记得一共花了一万五,我们一人出五千,还买了一百来张月卡,叫老板装好游戏,火急火燎的回去想给老三惊喜!

回去后我们摆好电脑拿出新手机说到:老三,学习之余没事陪我们玩玩游戏,大家都是兄弟,结拜时说好了有福同享 有难同当,还有这手机你拿着,平时有事可以及时联系!

老三望着电脑和手机不敢伸手,嘴里说着:太贵重了,我不敢要!

我们笑着说:你要是觉得不好意思的话平时没事多帮我们打游戏币,多帮我们跑腿吧!

老三想了几十秒,突然跪下来说:学校兄弟们的帮助,我张富贵记心里了!

也许这点钱对我们来说,真的不算什么,但是对他来说,比所谓的尊严要来的更加实际些,这是多年后出社会我明白的道理!

从那以后,老三每天努力的完成学习,然后陪我们游戏,每天寝室卫生和跑腿他都乐此不疲的抢着做,并且笑着说:除了这些,别的地方我都出不来力,大家随便使唤我,都是兄弟,我知道你们对我的好,多使唤我,要不我心里难受,这辈子你们就是我的亲兄弟,说着说着他眼泪就掉下来了,我们拍了拍他肩膀说到:不说了,兄弟!

有次老大和朋友打篮球,被人抢了篮球场,他不服气和人玩一V 一,输了让场地,结果对面占着人多输了耍起了无赖,老大受不了刺激和他们干了起来。

这时老三看见了,打了个电话给我,刚好那时我和老四在玩游戏,挂了电话我们立马跑过去,过去就看见老三这矮子在抱着倒地的老大被一群人踹,为首的那小子我认识,隔壁村的!

这是老四捡了个砖头就要冲,我反手就是一抓抢了过来说到:想被处分?看我的!

我嘿的一声:人多欺负人少?

为首的肖军望着我笑着说:李秋,怎么你认识?

我寝室老大,结拜兄弟,喝过血酒的那种,今天这个事,你不给个交代,你可能会有血光之灾。

肖军旁边一同学突然冲出来说:你小子也想挨揍?

我笑着说到:我要是在这大学被揍了找不回面子,我这辈子就算窝囊,来,你揍我一下试试,我要躲一下,我喊你哥,我已经很努力的做到老老实实读书,不仗势欺人,你要和我玩这套问问肖军他敢不敢,傻逼,就你这样子大学毕业出社会就会被打死!

老四一脸蒙蔽的望着我然后又望着肖军还有躺在地上的老大和老三,场面一度尴尬,没有人说话!

这是肖军说到:兄弟,都是原居民,你划个道这事错在我,你是怎么办吧!

我望着老大和老三说到:问他们,他们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

老大望着被打的鼻青脸肿的老三说到:我听老三的,他一句话的事,谁没几个社会上的朋友!

老三望着我们和肖军那群人突然笑着说到:都是误会,我们是来读书的,不是来打架记过受处分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老二和他们认识,那就算了,不打不相识,大家吃个饭喝喝酒就当叫朋友了,怎么样?老大,老二,老四?

我望着老三一脸鼻青脸肿笑着说出这段话无奈又自卑的样子,我心里说不出的愤怒和对他的同情!

我走了过去拍了拍肖军的肩膀狠狠地说道:你欠我家老三一句对不起,你知道我的脾气也知道我们家的威望,还有,按辈分你要叫我叔叔,没大没小的东西!

对不起,同学,对不起叔叔!听到他说完我们就走了,饭也没去吃。

从那以后我们过着读书,游戏的生活,老三还是依旧做着跑腿的活,寝室的衣服裤子卫生他都包了,而我们包了他大学所有生活费!

大学毕业后,老三去了深圳,据说还行,找了个当地原居民做起了上门女婿,老大去了他爸妈上班的医院搞行政,老四回家继承家业了,而我平时自由工作,兼职村会计,平时我们四兄弟除了老大和我一座城市经常聚会,他们偶尔会在群里聊聊天,有时候到对方城市都会热闹的喝几杯,大家的婚礼没有一个人缺席,这点很好,就如当初我们约定的一样,一辈子兄弟,结婚一定要参加,见证大家的幸福!

总结为什么大一新生入学揭开了很多家庭的无奈和自卑,这就是现实,金钱和社会地位,大学不比小学初中高中,成绩已经不是唯一,所以自卑和无奈必然会出现在一大部分人的身上。也有一小部分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您觉得了?

匿名用户


读大学时,我一位舍友来自贵州,身高1米56外加家庭贫困,让他双重自卑!3000块的助学金,因为需要本人上台讲述家庭情况,他却果断选择放弃。

要不是我们其他三位舍友,积极和导员沟通汇报,估计那3000块他是真的拿不到。

来自贵州的舍友,开学时让我印象深刻。

上大学时,我们男生宿舍每间都住四人!

开学报到那天,我去的是最早的。因为我家离大连有2000多公里,因此我和父母提前一天到大连,住在宾馆里。

第二天一早就去报到,因此,我是第一个到宿舍的。报名手续办理好之后,我到后勤处领回铺盖,然后收拾自己的“小家”。

中午时,其他两位舍友也到了。经过认识并了解,一位来来自鞍山,另一位来自成都。我们三位都在猜测,第四位舍友应该是哪里的。

结果到了下午2点左右,他才姗姗来迟。来到宿舍后,我对他的印象很深。因为作为男生,他个子不高,大概只有1米5左右吧,之后熟悉了,我才知道他1米56。

他并不喜欢说话,经过了解,他是从贵州来到大连上学,确实挺远的。这么远的路程,他一个人乘火车过来,没有父母陪同,并且铺盖都是自己带的。

学校当时规定,可以选择自己带铺盖,也可以交500块钱,让学校发。不过我们大多数同学都是学校发的,而他却是自己带的铺盖。

当然,初次见面,也不知道他的家庭情况具体如何,因为毕竟从铺盖这事也无法判断,也许有的人认为家里的铺盖睡着舒服呢。

就这样,我们四个很快认识了。

宿舍聚餐时,无意中知道他的家庭情况。

开学后上课一周,彼此基本上都算认识了。

因此,我们宿舍决定,四个人一起出去聚餐,比如吃个火锅,费用四人均摊。这个想法,是四川那位舍友提出的,不愧是成都人,就是喜欢吃火锅。

我们两个也表示同意,因为我也挺喜欢吃的。最后,就需要征求他的意见。

我们三个一起问他:“周末出去聚餐,咱们一起,你喜欢吃火锅吗?”

他抬起头来,看了我们三个一眼,然后说:“火锅有啥吃的?不喜欢吃。”

我们以为他是真的不喜欢吃火锅呢,既然他不喜欢,那重新选择一个:“吃烤肉或者海鲜怎么样?”

他摇了摇头说:“吃不惯!”

“既然吃不习惯,那你说吧,喜欢吃什么,我们四个一起去吃?”

他说:“我不去,你们去吧,我没有在外面吃饭的习惯。”

原来这样啊,搞了半天,原来他不想出去聚餐。那天,我们三个以为,他不合群,不和我们一起玩,所以也就没有强求。

宿舍聚餐,最后变成了我们三个,他没有去。

后来,几乎所有的集体活动,只要是需要均摊费用或者花钱的那种,他都以各种理由推掉,也就是不去。

一次,我们在一起聊天,他才说了真话。他说自己每月的生活费,只够吃饭和最基本开支。家里五口人,爷爷和奶奶都在,他爸爸卧病在床,母亲一个人养家不容易,所以,生活费特别有限,每月500块钱,都是省着用的。

从那之后,我们才明白,他不是不合群,也不是不喜欢说话,他只是家庭困难,所以没有那么多钱去参加活动或者聚餐,事情说开后,我们都才理解他了。

申请助学金时,因为需要上台陈述家庭情况,他拒绝申请助学金。

我总感觉,他是自卑的!

因为本来家庭条件就不好,再加上对自己的身高也不满意,所以,这两点叠加在一起,让他变得很自卑,同时也很敏感。

因为自卑和敏感,他差点没有领到第一次的助学金。

当时我们学校有个奇葩的规定,不论是助学金还是奖学金,形式几乎都是一样的。奖学金需要辩论,这可以理解,但是,助学金需要陈述自己家庭情况,这真的让人不理解。

是这样的,因为申请名额有限,所以凡是申请助学金的同学,都要走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说清楚自己家庭的贫困情况,然后由所有同学投票选择。

而申请助学金那天,他从始至终都没有走上讲台,一直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动不动,直到最后结束,他都没上去。

我们三个都明白,他是自卑和敏感,不过,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我,会上去吗?为了“面子”和“尊严”也许不会上去。

但是,3000块钱的助学金,对于一个每月生活费500的他而言,那是他半年的生活费。

最后,我们三个舍友一起商量,把这件事情汇报给了导员,因为他家里是真的困难,所以,他拿助学金那是理所应当。最后导员经过和系里协调,给他留了一个名额,总算是最终拿到了3000块钱。

到大学毕业,我们三个都没有告诉他,那次助学金,是我们三位一起为他争取的,很简单,我们为了照顾他的“尊严”。

自卑慢慢褪去,毕业后也有了体面的生活。

大一时,他是真的自卑和敏感,作为旁观者,我看的一清二楚。不过到了大二,事情慢慢有了好转。

大二时,我们有了心理辅导课,老师会不定期的找同学谈话,做心理开导,找他的次数应该是最多的,慢慢的,还真有效果,他开始改变了。

虽然自卑、敏感,但是他学习是真的认真、刻苦,专业成绩排进系里前十,那是轻而易举,没有问题的。

大四上学期时,学校规定可以外出实习,其实有些学生大三下学期已经去实习了,而我们宿舍四位,是到大四上学期才去实习的。

因为专业课成绩很好,所以他顺利进入阿里研发部实习,做起了一名程序员。

不过,阿里实习生的工资挺高的,他在杭州总部实习,19年时的实习工资外加各种补助,每个月好像可以拿到6000块,作为实习生,这个工资真的挺好的。

2020年毕业后,他顺利留在了阿里,转正后的工资好像是1.1万。作为应届生,刚刚进入就月入过万,以后肯定还会升职加薪。

现在的他,有着这份薪水不错的工作,另外也开始了全新的生活,而曾经的那个自卑的他,已经不复存在。

生活就是这样,你只要努力做出改变,最后的结果都不会太差。认真学习生活,让自己变得自信起来,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

匿名用户


读大学时,每个月200块钱的生活费,每天的伙食费必须严格控制在5块钱以内,所以大学期间没吃过一顿饱饭。这个题目真是勾起了太多的感慨。想起自己去河北保定读大一的时候,用一个红蓝相间的蛇皮袋装着行李,坐了6个多小时的中巴客车,晃晃悠悠来到河北金融学院。

这所学院创建于1952年,原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是华北、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鲜明金融特色的经济类中央与地方共建院校,素有西北、华北地区金融界的"黄埔军校"的美誉。

之所以选择这个学校,是冲着此校的金融专业去的,想着毕业后可以去银行上班,能过上天天数钱的日子。结果,金融专业太多人抢着报考了,被调剂到了法学系国际经济法专业。

宿舍里一共8个人,5个是河北本省的,我是山东的,下铺是浙江的,邻铺是东北的。

8个女孩,代表了8个家庭,贫富差距和性格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先说说东北的女孩。

东北小姑娘刚到宿舍的时候,把我们几个先住进来的亮瞎了眼。漂亮不说,打扮得还很时髦,因为从小爸爸车祸去世,所以被妈妈和舅舅奉为掌上明珠,吃穿用度都和我们7个截然不同,一看就是家里比较有钱的主。关键是还很会说,小嘴叭叭地,一说就是一秃噜,再加上特有的东北口音,很快就能和别人打成一团。不过,就是稍微有点小气,记得那时她买了一箱华龙的方便面应该是50袋一箱总价也不超过15块钱,但是每次吃之前会把箱子从床底下拉出来数一遍,吃完了再数一遍,生怕我们7个从农村来的偷吃。每当她数数的时候,我们都用余光看着她,那种侮辱人的感觉真是让你觉得无奈。

再说说我下铺的浙江女孩。

南方女孩长得水灵并且皮肤白皙,说话轻声细语,真是一点不假。这女孩叫小芬,167的身高,大长腿,大眼睛,也很漂亮。不过身体比较弱,经常吃药。那时对疾病还不是很懂,只记得她说是嗓子不舒服,毕业后才知道,她得了甲状腺恶性肿瘤,不过手术做得早,也没什么影响。读书时她的家庭条件说不上很好,因为家里兄弟姐妹4个,她最小,还有个姐姐也在读大学,所以父母压力很大。

因为我和小芬比较合得来,所以我们俩经常一起打饭,还经常在一个碗里吃饭,为了节省生活费,每顿的伙食费不超过2块钱,2两米饭2毛5,菠菜白菜最多5毛钱,再打一份1块钱的肉菜,就是一顿饭了。

西柏坡的特困生

宿舍里还有一个学校的特困生,来自革命圣地西柏坡,叫齐辉,个子很矮,长得也只能说凑合,眼睛很小很小,笑起来就是一条缝。家里那个穷,真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我感觉我一天5块钱的伙食费已经够省了,但是,齐辉的更是少得可怜。她从来不和我们一起吃饭,一到饭点就不见了她的人影,偶尔见她吃饭,也是一碗3毛钱的华龙方便面,或者一个2毛5的馒头就着榨菜。

但是她学习很刻苦,是尖子生的成绩考进来的,大学3年的学费,都是她自己赚来的,学校食堂给她安排了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学校旁边的医院也提供了一份护理的工作,另外她还自己在酒店刷盘子。总之,她的脚步总是很匆忙,所以她走路都是带风的。

其他4个河北女孩

其他的4个河北女孩,只有一个家庭条件还算可以,在大一的时候,率先有了第一部蓝屏手机。她叫一曼,比我们都年长,所以我们都叫她老大。不过大一岁确实沉稳很多,办事想得比较周到,但也比较有心机。另外3个,家庭都很贫困,人也很老实,其中一个其貌不扬,智商不高,但毕业后艰苦攻读了研究生并且考了律师。

整个班级有40个同学,天南海北,除了台湾、西藏、新疆、上海和天津外,每个省都有。所以大一入学的时候,每个人的状态,已经很鲜明地说明了一切,太多家庭的无奈和自卑都暴露无遗。

北京富二代

来自北京的男同学,真是没给首都丢脸,出手阔气,一副少爷做派。爸爸是大老板,开着奔驰来学校送他,还亲自给他铺好床铺,每周五下午,准时接他回家,周日下午再送回来。说实话,在那个年代,别说是奔驰了,家里有一辆农用三轮车,都觉得已经很不错了。

可是这小子,每周的生活费大概是500,一个月2000左右,所以他基本不在学校食堂吃饭,都是到学校外面的小餐馆吃饭。还喜欢请同学,所以崇拜他的男同学一堆堆的。再加上家里有钱有势,很多男同学跟着他混。

毕业后去了英国留学,回国后进了国企。

海南的酋长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来自海南的黎族小伙,180几的大高个,皮肤黝黑,天天穿着短裤木屐拖鞋,在学校里走来走去。尤其是大冬天的,上面羽绒服,底下短裤配木屐,走到哪里,不用看,只听那呱嗒呱嗒的木屐声音,就知道是他了。

关键是,听说他是酋长的儿子,出来深造见识世面,所以分数低的,考了100多分就上大学了。我们心里那个愤愤不平啊,但也没办法,谁叫他是少数民族呢。

生活上也比较富裕,从来不用为生计操心,因为是酋长的儿子,家庭条件自然不必说了。关键是这小子很幽默,年龄比我们小一岁,大家比较爱护他,估计是因为他有个非常特别的名字,说出来大家别笑掉大牙,他姓吉,名乃球,也可能是少数民族的特有名字吧,哈哈哈哈。

出手阔绰的厦门阿牙

还有一个让我非常羡慕的厦门同学,因为普通话说得非常不标准,舌头不打弯,所以同学给他起了外号叫阿牙。之所以羡慕他,是因为他也是比较有钱的主,因为我们每顿饭不超过2块钱的伙食费,这家伙竟然可以顿顿吃红烧狮子头,而且还是一顿3、4个,那红烧狮子头可跟拳头差不多大小呢,真是馋的直流口水啊。

最后说说自卑的我

上大学时,家里条件不好,但也不是很差,父母每个月只能给我200块钱的生活费。这个水平在班级里处于下等水平,大部分同学每个月是300-500左右。当然,北京的富二代和厦门的阿牙就不在普通范围了,听说阿牙每个月的生活费可以去到10000块钱。在那个时候,很多家庭一年的收入都没有1万呢。

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从大一时我就开始去饭店打工了,每天放了学就骑着自行车去饭店端盘子洗盘子,每个月赚150块钱,暑假也没有回家,还是在外面打工。学习上每个学期都可以拿奖学金,自豪的是,凭着自己的努力,买了第一部蓝屏的诺基亚手机,记得很清楚,价格是830块钱,已经感觉很了不起。

但是,最应该感谢的还是父母的坚持,没有他们的支撑,自己也不可能完成学业。因为自己贫穷,所以很自卑,从来不敢跟有钱的同学过多的交往,这也是父母经常告诫的事情。不要和别人比家庭条件,我们比不起,只能比别人好好学习,才有出路。

匿名用户


我女儿上大学时,我亲自去铺床,宿舍一共八个人,有六个家长都是亲自送到学校。我看到有个小姑娘,自己一个人默默的坐在床上,既不整理行李,也不出去添置日用品。

后来女儿告诉我,那个女孩来自云南山区,等家长全部走完,云南的女孩才开始整理自己的行李,除了床单和被褥是学校配置的,她把自己带来的衣服一大半打包放进了旁边的垃圾桶,从样式和颜色来看,都是很旧和过时的衣服。

后来宿舍的人才知道,女孩来自云南的多子女家庭,父母只给了极少的生活费,衣服还是临时姐姐们给凑的,她看到同宿舍的人穿的都很时尚,悄悄的把带来的衣服放进了垃圾桶。

同学们经常点外卖,她从来不点,每次吃饭也不和大家坐在一起,她经常吃两个馒头,白米饭就着学校不要钱的辣椒。只有一次,大家凑在一起去吃火锅,女孩弱弱的问:吃火锅汤要钱吗?得到否定后,她说能不能带上她只喝汤不吃菜。

一个学期后,女孩假期去做了家庭教师,并和一个不太喜欢的人同居了,只是因为假期学校不让住,租房子拿不出钱,而这个条件不好的男生,可以给她提供睡觉休息吃饭的地方。

有些人生来就是含着钥匙出生的,有些人则要通过很多的努力才能获得她想要的一切。人的出生不能选择,女儿要富养,也只是很多小康家庭才能实现的事,对于出身贫寒的人来说,为了生存,爱情都会打折。

匿名用户


考上大学比拼的是学习成绩,但是大一新生入学,每个新生背后是不一样的家庭条件,不一样的父母,不一样的社会阶层。这些来自不同地方,不同阶层,不同家庭的孩子要在大学一起度过四年的时光。

首先是外在的经济条件。条件好的家庭各种高科技都备上。各种新鲜玩意都有。甚至家长开车,全家坐飞机去送孩子上学。而有些家庭呢,可能学费需要借,家庭无力去支付那些别人都有的iPad,电脑等。孩子上大学,不再像高中那样只盯着学习成绩了,面对别人拥有的,而自己没有,自然会自卑。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但是可能父母那一代没能好好把握机会,挣钱能力有限,或者有各种原因,家庭不是很富裕。

其次,是社会阶层和眼界的不同。有的孩子从小在经济不发达的地方,上大学后来到经济发达的地方,眼界打开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局限。“小镇做题家”发现自己没有特长,发现其他同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发现别人去过很多地方,而自己眼界狭窄,并且没有人指点。

每个人出来都带着自己的出身和家庭。意识到这一点儿,其实是好事情。大学连接了校园和社会。意识到自己家庭跟别人不一样的孩子,应该尽早去闯社会。在自己这一代,去实现财富的积累,为自己今后谋生做准备。

现在的大佬们,比如刘强东,余敏洪,都在演讲中提到自己初到北京上大学的样子。假以时日,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初入大学的自卑会逐渐褪去。人,要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匿名用户


在大学时,我们寝室8个女孩,来自4种家庭类型。

第一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裕家庭。

家就在学校附近的雪儿,爷爷奶奶曾经是军工企业的大领导,父母是公务员下海。她家在省城有一条商业街,光是房产就有20几处,在很多旅游景点都有自己家的房子,在三亚有一座海边别墅。

雪儿是省城最有名的中学毕业,她自嘲地说:“班上80%的人都考上了985/211,我是女生中考得最差的一个。爷爷奶奶不同意我出国留学,于是只好来到这个破学校。”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有的人一出生就已经在罗马了

第二种是父母经商的有钱人家。

阿玲和咪咪父母都是经商的,家里都很有钱。阿玲家开着连锁超市,她家在好几个城市都开有连锁店,共有80多家连锁店。

咪咪父母从事外贸生意。常年在各个国家穿梭,咪咪从小就跟着父母去过很多国家,她说世界上有一大半的国家她都去过。她的英语非常好,中学时就已经翻译出版了2本书,她说以后要做一个专职翻译。

第三种是衣食无忧的工薪家庭。

1、花花的父母是税务局公务员,家里不是很有钱,但也不差钱。花花很喜欢画画,尤其是漫画,她说自己的漫画还得过市里二等奖。

2、阿兰的父亲做小生意,母亲是一家大型企业的财务总监。阿兰很喜欢学习,在我们还懵懂无知的时候,阿兰已经开始考会计证、计算机等级证之类的证书了。

四、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庭。

小芳、东儿和我,我们仨来自农村,小芳和我家里都不富裕,勉强能供我们上学,而且我们两人都是那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成绩不好不坏,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喜欢看小说。

东儿来自大山深处,她是他们村里唯一的一个大学生。她的学费全是贷款,从入学第一周开始,她就奔波于各种打工。

在班上,雪儿是班长,花花是文娱委员,阿兰是学习委员,东儿是女生体育委员,我们寝室差不多把班委干部包揽了。

在寝室床位很有意思,不知道是不是天意安排。

花花和雪儿是上下铺,雪儿经常回家住,花花也经常不在寝室住。

咪咪和阿玲是上下铺,咪咪和阿玲家都很有钱,她们穿的用得都很高档,自然而然的她俩经常同进同出。

她们去逛街,咪咪买一条裙子3000多,阿玲买了一套化妆品2800多

她们回来后说起,我和小芳都咂舌,我两一个月只有500元的生活费,一学期生活费都不到3000元

东儿和阿兰是上下铺,东儿和阿兰很爱学习,她们经常一起讨论学习问题,后来更是一起出去打工。

我和小芳是上下铺,而且我和小芳长期守寝室。

周末室友们要么出去逛街,要么出去学习打工,而我和小芳就躺在床上看小说。

我们这个寝室一片安宁,非常和谐。

这种和谐一直维持到了大二。到大二的时候,我们学校百年庆典,有其他学校老师来参加,还有电视台录播。学校非常重视,要求校园和寝室都要装扮一下,还要求每个班至少要表演一个节目。

班长要求每人交100元的班费来装扮教室,寝室里花花设计了一个豪华方案,准备把我们寝室打造成整个学校最好看的寝室,因为这样说不定到时候就会被录播上电视。于是她要求每个室友交300元

我和小芳都反对,我们一个月才500元,刚刚交了班费100,如果再交300,那我们只有去喝西北风了。

东儿和阿兰也不同意,她们都觉得没必要做得那么花哨,只要中规中矩地打扫干净,简单装饰一下就行。阿兰提议一个人50元就够了。

“50能做什么?”花花尖叫着说。

咪咪和阿玲也觉得50太少了,说她们有时候一顿饭都不止50。

雪儿觉得无所谓,她要忙着教室布置和演出的事,就直接给了300元,让花花做主。

后还是咪咪和阿玲商量后决定,让我、小芳和东儿我们三人一人出100,她们两人多出600。

她们不仅在寝室里摆上了穿衣镜,地上铺了地毯,还统一了所有洗漱用品。

最终我们寝室也没能上电视,还被寝室管理员批评了一顿,说我们铺张浪费。

那学期过后,花花就搬走了,我们寝室就剩下7个人。

大三的时候,咪咪和阿玲在校外租房住,寝室里就剩下四人了。接着阿兰和东儿在校外找了几份兼职会计工作,她们也在外面租了房。只有在考试的时候她们四人才会回寝室居住。

如今我们毕业15年了,雪儿在父母的介绍下,嫁了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过着富太太的生活,有时候从朋友圈里能看到她相夫教子的美满日常。

咪咪毕业后从事了自己喜欢的翻译工作,后来嫁了一个大学教授,偶尔还能看到她翻译的书出版了。

阿玲回家继承了父母的连锁店,成了一个女强人。听说她结婚后,因为太忙与老公聚少离多,感情出现变故,离婚了。

花花在学校的时候就认识一个有钱人,后来分手了。她嫁给了一个老外,现在在国外生活

最厉害的是东儿和阿兰,她们毕业后就自己开了一家代记账公司,后来越做越大。现在她们有自己不仅做审计、资产评估、涉税服务还接一些海外服务。

小芳回到了他们当地财政局工作,嫁了一个公务员,现在他老公已经是卫生局局长,她也升职到了副部长,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一个幸福的家。

我依然是普普通通的,不上不下,每月挣着近万元的工资,还要为房贷发愁。

有人说:“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毕业后,换来换去的工作,慢慢地有了自己的家庭,事业基本稳定,人生开始定型了。如今我们都是奔四的人了,我发现自己就是再奋斗20年都不能和她们坐在一起喝咖啡。

或许以前我还会自卑,还会失落,但今天我不会了。因为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的。

就像冰心说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牺牲的血雨。”别人享受的一切都是自己奋斗来的,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我们不要和别人比,要和自己比,只要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人生就不是停滞不前的。

用查理·芒格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想要拥有什么东西,首先要让自己配得上它,而人之所以有烦恼,那是因为你的能力撑不起你的野心。愿大家都能拥有你想拥有的!

匿名用户


来自大山的 穷学生考上省城大学,因为不会讲普通话,选择以笔代嘴,整整一年没说话。

刘志是母亲和其他男人的私生子,他出生的第二天,母亲就自尽了,把他留给养父。

刘志的亲生父亲于养父有夺妻之恨,养父本想把刘志送走,是10岁的哥哥刘强苦苦哀求父亲才把他留下来。

刘志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二十年过去了,刘志长大了,学习非常刻苦,为了供他读书,刘强迟迟没有结婚。

终于苦心人天不负,刘志考上了大学,成为了他们大山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全村人都为刘志高兴,唯独刘志的养父高兴不起来。他刚攒的3000块钱是准备给自己的儿子刘强娶媳妇的,这些年为了让刘志读书,已经耽误了刘强,不能再等了。

养父不同意刘志上大学。

养父对刘志说:咱们家二十年没有个女人了,你别上学了,我要用钱给你哥哥娶媳妇。”

刘志低着头不说话,从小到大,哥哥都特别疼他,他明白:自己上大学,哥哥就娶不了媳妇;哥哥娶媳妇,自己就上不了大学。

他不能那么自私,只考虑自己,万般无奈之下,他赌气没有和养父和哥哥告别,就去了省城打工。

‬哥哥签了“卖身契”,刘志终于上了大学。

刘志在工地干了半个多月了,每天的活都很累,他好像真的成了一名农民工,上大学的事也离他越来越远。

9月1日这天,他还是请了假,想着:既然不能上大学了,就去看看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吧。

他走到学校,看着同学们都陆陆续续的来到学校,他也排进了报名的队伍,轮到他时,

老师问:“叫什么名字?”

他难为情地说了句:“俺不是来报名的。”转头跑出了学校,他跑到一个胡同里,用拳头使劲砸着墙来发泄心中的不甘。

这时,哥哥刘强在他身后抱着他,领着他去吃了一碗牛肉面,哥哥还不忘把自己碗里的肉都夹到刘志碗里。

兄弟俩,三下五除二吃完饭,哥哥带着刘志趁重新去学校排队,刘志疑惑地跟着哥哥。

刘志报了自己名字后,老师责备道:“你这位同学,早就报过名了,怎么才来领资料。”(原来哥哥早已经帮他交上学费,报了名)

办好入学手续,哥哥带着刘志去了自己的住处——露天公园的长椅上。

哥哥笑着说:“晚上睡下特别凉快,就是蚊子多一点。

这大学俺不上了。”刘志依然心存顾虑,毕竟大学需要四年学费。

哥哥笑着说:“你每年上学的钱,哥早就给你准备好了?”

你哪来那么多钱?”

我把俺“卖”了。”哥哥说着掏出了自己与采石场的签的四年合同。 (采石场易塌方,还可能会感染矽肺病)

哥,太危险了。” 刘志说着眼泪止不住的流。

这眼泪的含义太复杂了,有担心哥哥安全的眼泪,有看到希望的眼泪,有愧对父亲、哥哥的眼泪。

刘志终于下定决心,说:“我一定要好好上学,俺要对得起你。”

你好好学,等将来出息了,把咱爸借的钱全还上,然后再给哥娶房媳妇,咱家的日子就热火朝天,啥也不缺了嘛。

说着,兄弟俩拥抱在一起。这拥抱是弟弟对哥哥的感谢,是哥哥对弟弟满满的爱,是兄弟俩对未来美好的期望。

‬因为不会说普通话,遭到同学的嘲笑。

第一天上课,班主任要求学生:叫到名字答到,然后说一下自己来自哪里。

老师一个一个叫着名字,每一个同学都用普通话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家乡,刘志很紧张,因为他不会讲普通话。

班主任叫到刘志了,刘志“哎”了一声,木木地站起来。

班主任问“你是从哪来的?

山里头,俺家是黑镇的。”

刘志说完,同学们哄堂大笑。

班主任接着说:“你的家乡话让人听了很亲切,不过还是要求你在课堂上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好吗?”

刘志没有说话,默默地坐下。

中午去食堂打饭的时候,刘志又犯了难,食堂师傅问:“要啥菜?”

捞面、黏的、蒸馍一个。”

?”食堂师傅又问了一遍。

刘志无奈指了指自己想要的,而这一幕都被后面的同班同学看见。

刘志端着饭坐下来,同班同学过来,刘志赶紧站起来让他们坐,怎料,他的几位同学却笑着说:“你刚才那普通话特别好听,你再说一遍。”

刘志转身要走,却被同学拦住。

刘志觉得自己自尊心受到伤害,他愤怒的将碗里的热面扣到了同学脸上。

刘志出了气,却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班主任找到他谈话,希望他能处理好这件事。

为了不给老师,不给自己招惹事端,刘志主动向同学认错,还让同学在他脸上打了三拳。

这件事情过后,刘志变得更沉默寡言了,在一次班级分享中他提出:为了不给同学增加笑料,不破坏班级秩序,不给老师添麻烦,向老师同学郑重宣布:从今天起,不再说话,与大家交流以笔代嘴。

从此以后,他苦练普通话,也没有再和同学们说过一句话,直到一年后,他终于可以流利地讲出普通话。

对于很多穷人来讲,自卑和无奈是奋发图强的驱动力。

不接受同学和老师的捐赠。

为了节省生活费,刘志吃饭从不吃菜,同学们打了菜给他吃,他不愿接受,而是在字条上写上:生活习惯,从不吃菜。

班主任邀请他去家里改善生活,他看着老师为他准备的的鸡、鱼、肉,看着桌子上自己从来没吃过的美味,他还是选择了离开。自卑的穷人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哪怕对方多么的真心,对于穷人来说都是一种施舍。

大学三年级,哥哥出了事故,腿断了,还染上了矽肺病,需要很多钱救命,刘志即便选择卖 肾(被医院拒绝),也不接受同学们为他募捐。穷人的自尊心有时候比生命都重要,那是他唯一可以与别人攀比的东西。

故事来源《落泪成金》

大一新生入学,揭开太多家庭的无奈和自卑@麦子成长记

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世间也有不多公平的,有些无奈和自卑自出生就已经注定。

对于富人来讲:上大学可能是其中的一条出路;

对于穷人来讲:上大学则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穷人家的孩子,不仅自卑,自尊心还特别强,我们不想让别人知道我们的窘迫,不想让别人看不起,更不想让别人可怜。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减少社交,尽可能少花钱给家里减轻负担,毕业后尽快工作不花家里钱,然后努力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现状。

你的大一生活是怎样的?欢迎分享

匿名用户


我和我父母奋斗十八年的结果,也许只是别人一个毫不在意的过程而已。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一个大学毕业六年的过来人讲讲曾经作为大一新生的哪些无奈和自卑。

因为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山区小镇上,从村小,到镇中,再到县里上高中,一路走过,除了自己学习刻苦,还有父母的良苦用心,即使干活再苦再累,父母回家也要检查作业辅导功课,就这样,十年寒窗,高考考上了省会城市的一所二本院校。

曾经以为上了大学就进入了象牙塔,没有想到大学就是浓缩版的社会,里面充满更多的自卑和无奈。因为你上初中,你上高中,你身边的同学都是周围的人,即使你们家境相差巨大,但是你们父母的认知你和你同学的认知,不会有多大的差距。但是大学却是全国各地汇聚在一起,有些来自农村,有些县城,有些三线城市,有些省会城市,在这里你会发现,你和别人的差距,可以用代沟来形容。

先来说说大学新生入学装备吧,一般大学入学家长都会准备新手机,笔记本电脑然后就是各种名牌新衣服。寝室四人,一人农村,一个镇上我,一个三线城市,一个本地人省会城市。农村的哥们用的父母淘汰下来的二手智能机,屏幕已经碎成了“马赛克”,没有电脑,准备将来去学校跳蚤市场买一台毕业生的二手台式机,床上的被子这些都是高中时候用的,听说高一的时候置办的新的,还挺好上大学就带上了。我的手机还是一部国产机,暑假才买的,高中都用棒棒鸡,笔记本电脑是父母十多年前的,除了办公三件套其他都不能运行,来学校买的学生会卖的生活用品套装。三线城市那哥们什么都没带,按他的话说,只带了部手机,他父母喊他全部来买,买完父母报账,他手机,电脑都是暑假刚换的新的。省会那哥们只是来寝室串了一下门就走了,听说回家住,学校要求住校,才来认了一个床位。后来知道,他一身名牌,手机电脑全是苹果最新款。

生活费,农村哥们900元,我1200元,我俩按月发放,三线城市那哥们6000元半学期,一次性领取,本地这哥们没有标准,反正每周五百,没钱就要,购置东西都是父母报销。

再来说说认知上的差距,我们当时寝室聚餐聊到大家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农村哥们,调理来的,本来准备学计算机的,结果调到机械类的专业,我是一个亲戚推荐,因为他就是学这个专业的,将来可以引引路。三线城市那个是因为他爸跟我们学校某个学院院长是同学,承诺过了调档线就可以上这个专业,进了这个专业将来就可以去他老爸同学那个学校读研究生。最为惊人的是本地这个哥们,说出了这样的话,当时我们惊为天人。他幼儿园的时候他就知道他要读这个学校这个专业了,因为他父母都安排好了,他父母都是公务员,觉得一个孩子不能去外地读书,在外地安家,所以小学就给他铺好了路,学习不必太好,就考本地这所大学,为啥选择这个专业呢,因为父母有关系,将来可以进入体制内,打算“萝卜”招聘进去,即使不能萝卜招聘也能“曲线进入”,所以他的人生来说,大学只是他的一个过程,因为他大学毕业后的工作都已经是定下来了。而定下他工作的时间,是我们还在牙牙学语的幼儿园。

虽然,大学过程中我们相处还是很融洽,很快乐,但是不得不承认有些差距是你很无奈的。大学毕业几年,本地哥们如愿的进入体制内,端上了铁饭碗,又开始给他的孩子谋划将来的人生道路,三线城市那哥们最后读了研,回到老家三线城市进了一所大学教书,我去了另一个城市进去一家汽车配套企业,干的本专业工作,买房成家,也算在这个城市安定下来,农村那哥们留在了省会,换了几份工作,结果干起了跟专业不沾边的教培行业,还好挣了钱,买了房,结婚生子。不过最近,他好像要考虑改行了!

大一新生,面临的其实不仅仅与同学间的贫富差距,更多的是眼界和认知上的差距,这种差距你会很无奈,因为你的出生就决定了这种差距。

但是不要自卑,你想你的父母你的出身当初和他们差距有多大,但是你们至少站在了同一起跑线,虽然跑起来可能还是有差距,但是你努努力,这种差距就会减小,也许到了你们孩子那一代,就能没有差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